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配电网规划评审系统开发的思路以及其系统主要构造模块应用相关技术,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展望。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评审系统;应用
一、规划评审系统开发思路
(一)投资一体化,规划评审平台
利用现有的技术平台,提升大数据、互联网+应用深度和广度。围绕问题管理,通过不同量化指标值与中压线路资产组、配变资产组的数据比对,自动生成不同严重程度的问题库,进而自动生成项目需求和推荐方案,侧重解决设备性和结构性问题,部分解决近期发展性问题。将以往“基层单位上报、职能部门把关、专家会议评审、项目离线管理”的模式调整为“项目自动生成、基层单位完善、专家在线评审、项目在线管理”的模式,从而在源头实现对投资的有效管控,提升投资的协同性、针对性、有效性。力争实现:1)问题量化管理,问题库;2)项目自动生成,需求库;3)方案在线评审,项目库;4)状态在线管控,储备库;5)项目有无对比,后评估。
(二)现状配电网,盘活存量资产
1、问题量化管理,问题库:输入不同的技术量化指标值,通过与配电线路、配变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自动生成不同严重程度的问题库,以结构性问题为主,部分体现设备性问题。①配变:通过运行年限、配变负载率、低压供电半径、户均容量等主要指标进行判别;②配电线路:通过运行年限、线路负载率、主干线路线径、联络开关数量及位置、主干线路长度、线路绝缘化、线路装接容量、分段开关数量等主要指标进行判别;③预留接口建议:不能判别的单体设备性问题(例如设备缺陷、隐患等),可以通过人工输入或者建立与其他生产管理系统的接口的方式,生成问题库;发展性的问题(主要是业扩工程)可以通过人工输入或者建立与其他营销管理系统的接口的方式,生成问题库。
2、项目自动生成,需求库:通过问题配变、配电线路自身指标分析及周边配变、配电线路自动搜索,自动形成项目需求或项目推荐方案,根据工程通用造价,自动形成工程估算;围绕电压和可靠性两个核心指标,重点开发5类项目的方案。①配变增容项目:低压供电半径合理,通过研判配变负载率、配变容量、户均容量等数据,自动生成项目需求;②配变拆分或新增布点项目:低压供电半径不合理,通过研判周边配变负载率、配变容量、低压供电半径、户均容量等数据,自动生成项目[高低压线路的延伸,需要进行现场核实确认],人工上传高低压延伸方案图;③老旧线路维修项目:通过研判线径、绝缘化、运行年限等数据,自动生成项目需求,人工上传具体维修方案图;④重过载线路拆分项目:通过研判问题线路供电半径、装接容量、负载率等数据,自动搜索并研判周边线路供电半径、装接容量、负载率、供电能力等数据,自动生成项目推荐方案[线路路径等工作需要现场核实确认],人工上传具体分拆方案图;⑤新增联络项目:通过研判问题线路供电半径、装接容量、负载率、联络开关数量及位置等数据,自动搜索并研判周边线路供电半径、装接容量、负载率、供电能力、联络开关数量及位置等数据,自动生成项目推荐方案[线路路径等工作需要现场核实确认],人工确定具体安装杆位。
3、方案在线评审,项目库:自动生成的项目需求,由项目主管单位及部门现场确认后,自动转入项目库;自动生成项目推荐方案的,按照要求完善相应图纸、说明、材料表、概算书后,上传到平台,在线评审;相关部门开通不同权限,在线填写专业评审意见,经研所最终生成评审意见及结论,项目主管单位或部门完善后,自动转入项目库。
4、项目有无对比,后评估:通过自动比对项目实施前的问题指标、项目预期指标、实现后运行指标,评估单体项目实施的有效性;通过比对全地区配网主要指标,在项目实施前后的提升情况,评估电网发展的健康性;
(三)规划主电网,厘清增量资产
依据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基于饱和负荷的变电站自动布点和配套线路自动生成功能开发,提升单元制规划研究深度,解决电网远景发展性问题。
1、典型负荷分析:根据不同用地性质及行业,分类别分析酒店、学校、商场、行政办公、写字楼、小区、船舶、纺织、化工等典型用户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装接容量、最大负载、最大负载率、用电电量等多年数据,自动分析,形成符合南通实际的指标推荐值。
2、饱和负荷预测:根据地方控制性详细规划,分解不同用地性质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结合负荷指标推荐值,自动测算饱和负荷值。
3、变电站自动布点:根据变电站供电范围、饱和负荷、变电站相对距离等数据,分析出变电站新增布点需求,并在地图上自动生成站址推荐位置;远景可以延伸至配电线路。
4.变电站中压配套出线生成:根据变电站供电范围及联络情况、饱和负荷、变电站相对距离等数据,分析规划变电站出线方向,并在地图上自动生成出线。
二、规划评审系统主要模块
存量由流量汇聚而成,基于价值导航的管理实践重点针对覆盖电网投资决策管理,以提高每个项目的投资效率为目标,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价值创造水平。电网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权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电网发展与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协调,适度超前发展与前景预测的综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助于决策者权衡利弊,使决策的结果更趋于科学。传统投资决策时更多考虑的是技术指标,即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对经济性评价因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主要停留在项目造价管控方面,经济指标和经济性评价的结果精确度较低,对于企业整体价值提升有限。
资产组框架内,共同成本和管理用资产得到合理分摊,使管理工作向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时间空间一体化趋近。根据资产组的定义,联合发挥作用资产的集合,与实物发挥效能具有逻辑的一致性,通过资产组的框架,获得更多准确数据信息,这是资产组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
(一)变电站布点,智能推荐
图1 变电站资产组经济性布点选择
通过自行选择新建变电站的预计供电区域,通过历史数据计算变电站资产组预计投运后的经济效益指标以及对周边资产组的效益影响,为投资决策的经济性评价提供抓手。
(二)全流程规划,闭环管理
基础数据库:采集生产、营销、调度、财务等多维数据,以资产组为载体结构化,建立基础数据库;标准库:根据“一强三优”战略目标建立技术、经济、安全、服务综合指标,根据发展阶段及领导意图设置阈值;问题库:根据指导设定阈值自动从基础数据库中筛选查找电网存在的设备性、结构性、发展性问题;方案库:针对问题库通过地理位置、周边情况等自动提出智能辅助决策方案,支撑现场勘查。
原先电网投资主要靠分散在供电各区域的基层技术员通过人工现场勘察上报投资需求,因区域特征以及人员因素影响导致相关标准难以统一落实,整个电网资源缺乏“一盘棋”考虑。通过收集建立南通地区电网运行基础数据库,根据电网安全、技术、经济、服务目标设置量化标准库,以问题为导向由系统自动筛选形成投资建议“问题库”,并根据电网运行逻辑针对问题提出智能化解决建议。通过投资智能辅助决策模块的开发,有效提升公司投资一体化水平,协调大供电区域内整体投资布局。
(三)全口径评审,一体投资
作为管理循环的一部分,管控企业运行的效率和状态,通过与标准或标杆的对比,为下一步调整提供依据。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于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控,以资产组为基本单元反映企业各区域、各单位、各部门的价值创造能力水平。
价值能力管控体系首次将业务损益指标纳入财务考核范畴,拓展报告空间。此外,作为一套嵌入工作实践之中的管理应用体系,包括了从最初的监测报告、研究分析与决策实施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依次嵌套,互为因果,循环往复实现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提升。
1、配网项目自动审核
传统模式下,电网企业对于单个成本性项目投入决策主要依赖技术和安全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财务缺乏对单个项目经济效益审查的有效手段,不利于价值提升功能的发挥。在资产组模式下,决策对象从原先的项目转换为资产组,资产组为投资具体对象的选择提供了共识性标准,决策从原先的财务支出规范性拓展至项目支出对公司整体价值提升的必要性和贡献度,切实提高公司创造价值决策能力。
以储备项目审核为例,原先因缺乏数据支撑,财务对成本项目仅进行规范性及资料齐全性等方面审核,现在,基于资产组管理会计平台以资产组为载体集成的大量业务、财务信息,以项目对应的资产组为决策对象,将相关项目评价标准从“规范性”拓展至“规范性、经济性、合理性、协调性和针对性”,且规范性由原先单一项目评审转换为对应资产组的当年所有储备项目汇总评审,有效提升了成本性储备项目的审核力度,优化大量成本资金。
2、业扩接入在线评审
以在线单元制规划为抓手,基于饱和负荷预测,明晰各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并逐步细化各条配网线路的供电范围,为业扩接入提供有力支撑。设计供电方案时,以用电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单元制规划成果,立足于电网目标网架和负荷调整,寻找经济且对网架有益的方案,评价业扩、迁改方案实施后对网架的影响,使客户与供电公司达成双赢,实现“建好网,供好电”的最终目标。
3、管廊资源在线管控
城市电力电缆通道使用实行计划管理,由工程管理部门在规划评审系统中提出申请,市公司发展部组织经研所在系统中出具书面评审意见,并由各专业部门论证、同意后方可使用。以单元制成果为抓手,提升电力排管及廊道资源管控力度,明确成果后续维护的职责,使电力排管及廊道的使用及变更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并形成定期汇总的机制,实现对电力排管及廊道的有效管控。
规划评审系统中,明确各类电网规划电缆管孔数量;全面掌握公司投资的各类规划电网项目或在建电网项目的电缆通道的路径、规模及使用等情况;结合政府批复的管线综合方案,具体负责从规划角度对电力管沟建设(改造、占用)的相关要素进行技术分析。
城市电力电缆通道的使用应依据单元制廊道规划需求,按照“先公用后业扩,先高压后低压,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进行使用,对列入电网规划使用预留的城市电力电缆通道不得挪作他用。
三、后续工作展望
(一)多维衔接,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管控中心
依托本系统,将中压配网投资管理活动统一扎口、统筹考虑,完善“问题、需求、评审、计划、实施、后评价”的规划落地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了投资一体化。消除部门之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各管理领域可以优势互补,提供统筹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管控,单元制规划落地在线管控
以“单元制”规划方法为抓手,以规划评审系统为载体,相互衔接,对单元内规划项目进行管理,提高项目可识别化度,并对项目方案进行比选,提高投资精准化水平,确保方案“提的出”。对公共配网、基建配套、业扩迁改、廊道资源方案进行强控,以保障规划项目“落得下”,用户用电“用得上”。
论文作者:曹锦晖,朱晓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项目论文; 电网论文; 变电站论文; 资产论文; 自动生成论文; 线路论文; 方案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