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阅读及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蔡媛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 510000

摘 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93%的交流是靠非言语行为,而在非言语的环境下,视觉在我们接收信息、传递感情时的角色尤为重要。人的大脑将近50%的精力是在进行视觉处理,70%的感觉接收器都集中在眼睛中,我们可以在每1/10秒内获得一个视觉信息,这比通过阅读、消化和理解一段文字要快得多。当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个人的效率普遍提高17%,且减少使用20%的脑力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及作文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勾勒知识结构、探讨问题、捕捉灵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和写作思维习惯。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记录思维活动的方法,它与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是一种将思想图象化的技巧,是将知识结构图象化的过程。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对以笔记形式出现的知识体系进行快速构建与扩展,从而得到一张所有的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清晰和准确的知识架构图,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管理。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学习对象的特点来选择手工绘制或者利用思维导图软件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不断有新问题的亢奋状态,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样会鼓励和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把学习真正变成一种乐趣。画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阅读理解,也有利于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掌握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对授课作出调整。

2.课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令思维可视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首先,可视化(visualize)是指一种通过可以觉察的视觉方式将思维进行外化呈现的过程。事实上,可视化能够大大提高学习者思维认知的表现绩效,使他们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从而解决各种更加复杂的问题。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通过查找关键词和核心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师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为思维导图通过确定因果联系、区分概念层级、组织相互关系,能够直观而有层次地显示出知识的组织结构和连接方式,以及一些重要的观点和事实证据。这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完整、形象的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把握某方面知识的整体情况。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的凭借,提高兴致。

例如,教师在教学《白鹅》一课时,利用FreeMind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如下:

  

3.借助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建构主义支架教学,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支架教学(Scaffolded Instruction)从维果斯基(Vygotsky,1978)的社会文化理论和临近发展区中发展而来,是指教师等人在支持学习者发展中,提供支持结构以让他们进入下一阶段或水平的角色。主要是通过一个更有知识的人提供支架或支持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让学习者能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由此通过临近发展区。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效率不高的现象。为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中心话题上来,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为指导依据,使学生明确探究步骤和研究内容;学生可以每个小组绘制一幅思维导图,调控和记录大家的思维过程,小组讨论完成后展示交流各个小组的成果。这样牢牢地把研究性学习过程固定在特定主题上并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4.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做课堂笔记,有利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的大脑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采用单一线性的文字语言性思维方式时,由于思维单调乏味,且不易于回溯前面的思路,经常导致思维中止。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学生记录的过程就是深入理解、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抓住老师讲述的主题、强调的重点和要点,将庞杂的学习内容按类别有条理地安置在思维导图各要点分支之下,再对关键字进行积极的加工、分析和整理。思维导图可以图文并用,使得左右脑相互配合,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和灵感,并且及时记录下来,或者随时回到前面任意一个思维中点,再次生发更多的创意,创造性思维成果就这样变得生生不息。

5.课后,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先凭记忆画出大致内容结构,再找出原文仔细检查进行查缺补漏,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使大脑中的无序知识可视化并能迅速提取,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点,集中精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起到巩固并扩充书本知识的作用。反过来,学生也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来查阅笔记,使得他们不必在庞大的篇章中寻找要点,从而更便捷、有效地开展复习。例如,教师在指导三年级的学生进行期末总复习时,就采用了以下的思维导图:

  

三、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著名教育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从的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像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像走入一条死胡同,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难免心绪意乱。这就是难产的痛苦。”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提到:“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如今,我们可以把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提纲转化为更加科学有效的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所写文章的内容、写法加深认识的过程,由原来的模糊到逐步清晰起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写作的要求审清了,要写的内容、写法明确了,思路清晰了,这样写起来更顺畅,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条理地、有重点地表达和突出中心。托尼·巴赞在牛津大学的实验表明,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写作,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而且效果还会比平常更好。

在作文构思阶段,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有关材料。首先,什么叫构思?构思是指动笔前对文章写什么、怎样写做一系列的思考。它包括:审题——立意——确定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等。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完整地记录这一系列的思考,依其内在逻辑关系或者使用者的特定需要,对有关资料进行重组。比如,我们可以先将作文题目或主题以一合适的图形置于图画的中心位置,然后展开联想,思考与中心图有关的内容、材料,并对思维结果加以调整,最终形成一张作文的思维导图。

以下是习作《难忘的一件事》的思维导图:

在作文构思时,也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共同绘制作文的思维导图,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思维广度和写作的积极性。作文时,学生按照思维导图行文,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庞杂繁芜的语文知识时掌握方法把握主线,并充分挖掘学生智力潜能,提升思考技巧,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使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高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英国) 著 李新 译 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齐伟 与黎加厚谈概念图[J].信息技术教育,2003,(9),34-36。

[3]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J].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版。

[4]董建春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J].教育探索,2001,(8),15-17。

[5]陈云辉 谢百治 赵丽 等 思维导图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10-11。

[6]陈桂生 教育学的建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论文作者:蔡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阅读及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蔡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