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学科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内涵
1.深度教学的基本内涵。传统的知识教学过于注重基础知识表层的符号教学、机械教学。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带领学生超越知识符号表层的学习,由符号教学走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是促使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核心内涵教学。在深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知识进行深层加工,把准知识的核心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由表及里逐层建构,逐步领悟知识的结构、原理和本质。深度教学并不追求知识本身深度,而是指向学习者知识理解深度、思维发展的深度、对话交流的深度、情感体验的深度等多个方面。基于学科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不仅关注学生获得多少数学知识,还关注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数学学科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及其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使学生不断养成数学理性精神,从而深度理解知识意义。
2.基于深度教学的课程变革
(1)知识观:深度教学应从“静态的知识”向“发展的知识”转变。(2)教材观:深度教学应从“浅层使用教材”向“深层开发教材”转变。(3)师生观:深度教学应从“教师主体性”向“师生共同体”转变。
二、基于学科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价值追求
1.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深度教学追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让数学知识进入学生个体的经验之中,与其已有经验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建构其意义,这样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才能成为学生个体的知识。
2.感悟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材中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写进教材的直接显示的数学知识,它是明线;另一条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暗线。深度教学就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这条暗线,以数学思想的高度来统领知识教学,如此,数学知识才有认知价值,学习者才能经由数学知识的符号获取到数学知识丰富意义的获得,才能获得数学知识蕴含的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
3.提升学科能力。数学学科能力是当今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话题。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加强数学学科能力的培养是其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三、基于学科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施策略
1.问题导向教学策略。问题导向教学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力,把学生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性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的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互动释疑、探讨问题——建构知识、解决问题——总结反思、衍生问题”。在这些环节中,创设情境是前提,教师要创设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平衡状态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提出问题。互动释疑是关键,教师要引领学生围绕核心问题,与同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多层思维的作用下,将问题与已有的经验进行意义连接,主动建构知识。同时,还要注重问题解决后的总结反思,让学生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使课堂产生新的张力。实施问题导向教学策略时,问题本身就是组织学习活动的核心,具有导向、激励、组织、交流、评价、创生等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提炼核心问题,有时还可以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将核心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让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使其成为课堂的主线索。
2.系统还原教学策略。系统还原策略是指以数学知识系统和学生认知系统为基础,分析某个知识点在知识系统中的位置,把知识点还原到知识系统中,以系统、整体的教学观对知识点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理解整体与局部、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引导学生将零碎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思想和方法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它的教学流程为“原系统——新质介入——系统冲突——构建新系统——系统改造”。实施系统还原策略,需要教师有结构意识,对知识的分析不能局限于一节课,要站在整个单元乃至整册教材甚至整个学段的角度来分析,凸显知识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启动原系统去加工新知识。这种以结构来统领知识的教学是实施深度教学的有效方法。
3.本质溯源教学策略。本质溯源教学策略是指设计教学时从数学本质出发,选取贴近数学本质的教学材料,设置与数学本质相关的问题情境串,使学生在逐层探究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找到数学模型与数学原型的联系,实现本质与经验的对接。它的教学流程为“选取素材、贴近本质——设计问题、基于本质——分层探究、直抵本质——变式比较、固化本质——及时抽象、聚焦本质”。深度教学摒弃追求表面热闹的表层探究活动,凸显对数学本质的感悟、理解和掌握。数学源于实践,数学知识中的很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以探寻本质为线索开展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理解概念时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等现象,使学生真正领悟和感知数学特有的价值与魅力。
4.合作探究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探究主题为基本导向,小组成员为了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自主的数学思考,有相互的交流争辩,有清晰的数学表达,在小组成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问题解决方案。它的教学流程为“呈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数学概括——清晰表达”。合作探究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将促使学生从课堂的边缘观望者向核心参与者转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组时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论文作者:刘自战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深度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本质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