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二人民医院 1505183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高龄病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使用机械通气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患10人,对这些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在给予这些病患治疗的同时,制定相应护理策略。结果 通过护理,本次研究的100例病患逐步好转,并且成功脱离机械通气。结论 在为病患提供机械通气时,应预防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根据病患的实际病情和护理需求,使用相应护理策略,进而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高龄;呼吸机;呼吸护理;肺炎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effect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elderly patient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from July 2012 to July 2013 in our hospital us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patients 10 people,carried out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se patients in these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give treatment,formulate corresponding nursing strategies. Results through nursing,100 patients in this study were gradually improved,and successfully separated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nclusion in the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o the patient,should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nd strengthen nursing care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and nursing needs,use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strategies,so as to achieve an ideal nursing effect.
Key words:advanced age;ventilator;respiratory care;pneumonia
机械通气很容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这种病症就很难脱离呼吸机,导致住院时间被加长,这样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使患者出现死亡[1]。高龄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器官、组织、形态等方面都呈进行性的退行性变化,致使高龄患者不同程度地表现机体活动力减退,生物效应力降低,并且通常伴有多种疾病,这让高龄患者很容易被感染,属于院内高危感染群体,因此在机械通气中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了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文章对我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使用机械通气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10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1例;年龄62~84岁,中位年龄为(73.4±2.7)岁;其中多脏器衰竭6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炎4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式 对本次研究病患的原发病使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科学并合理地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检查结果,选取恰当抗生素进行治疗,并积极预防有关并发症的产生。
1.2.2护理策略
1.2.2.1一般护理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增强病区的清洁力度,确保病区卫生的清洁,同时对病区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呼吸机系统的消毒与清洁,并且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在操作、检查、护理前进行洗手消毒,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将洗手消毒看作诊疗操作的基本步骤执行,防止自身携带的病菌传染给病患[2]。
1.2.2.2肠道护理 治疗期间,不要为病患提供抗酸药物,防止病患因使用抗酸药物导致胃酸升高,加快肠道菌在胃肠中的生长速度;在胃肠道喂养期间,应让病患采取半卧位,使用小号胃管给予喂养,在喂养期间应把胃管直接插入空肠内。
1.2.2.3口腔护理 俗话说:"病从口入。"病毒很容易通过患者工气道进入口腔,而口腔同时也是很多病原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场所,医护患者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好口腔护理,可以根据病患口腔内的PH值,选取合适的液体进行护理,如果PH值呈弱碱性,可以使用硼酸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如果PH值呈中性,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如果PH值呈弱碱性,可以使用碳酸氢溶液进行口腔护理[3]。
1.2.2.4心理护理 无论病患在使用机械通气时意识是否清醒,主动和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给予相应的鼓励,以便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自信心,进而使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1.2.2.5气道护理 将插管插入气道时,手法一定要快速、准确,并且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在气管内吸和拍背吸痰过程中,需要两患者共同配合,一患者固定插管,一患者进行擦拭;操作过程中,医护患者员一定要佩戴经过消毒的手套,实施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负压要合理,防止病患产生机械损伤,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吸痰前,要为病患提供浓度较高的氧气;并且每周更换两次呼吸机、超雾气、吸引器的储水缸、接头、管道等设施,换下来的管道一定要彻底消毒与清洁,使用戊二醛熏蒸1h;同时,机械通气过程中,积水瓶应处于管道最低位,防止产生交叉感染[4]。
1.2.2.6营养管理 尽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这是因为机械通气通常会引发病患血糖水平上升、负氮平衡代谢异常,这两者不仅能够诱发肺部感染,还能使病情加重。由于病患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因此营养状况不是十分良好,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进而加重感染。
2结果
本次研究的10例高龄呼吸剂相关性肺炎病患经过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后,病情逐步好转,并且成功脱离机械通气。
3讨论
机械通气能帮助病患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是治疗病患的重要手段[5]。机械通气治疗高龄病患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并且是造成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正确护理能帮助老龄病患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且使机械通气时间缩短。
引发机械通气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外源性病毒感染。有资料显示,医护患者员的手上经常携带金葡萄球菌与阴性革兰氏杆菌,容易引发病患肺部细菌增生,产生感染。②误吸口腔病原体。由于病患的年龄较大,通常患有各种基础性疾病导致全身各处脏器功能下降,导致抵抗力减弱,吞咽功能与咳嗽功能减弱[6]。实施口腔插管时,病患无法漱口,导致口腔黏膜干燥,唾液的分泌量减少,造成口腔黏膜抵抗力下降,滋生各种细菌。并且,使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高龄病患,病情都较为严重,由于身体抵抗力减弱,肺部容易被感染。③细菌经食管上行感染。一般情况下,胃部有大量胃酸,所以胃酸通常为弱酸性,当患者体免疫力下降或使用护胃药物时,胃内的pH值会上升,引发阴性革兰氏细菌增生,并且因食管返流上行到咽喉处,再下行到肺部。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道粘膜受刺激增多,也会导致细菌增生,产生感染。④呼吸道管理因素。机械设备受污染会导致细菌增生感染。当气道缺少湿度时,病患呼吸系统的分泌功能会产生异常,导致粘膜破损,进而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上所述,在为病患提供机械通气时,应预防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根据病患的实际病情和护理需求,使用相应护理策略,进而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郝秀菊,解彦格.心理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期撤机困难患者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1470-1472.
[2]许勤,王婷.以科室为单位强化ICU护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17-320.
[3]张传静,辛燕.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2):1524-1528.
[4]张春亚.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7(13):387-388.
[5]左晓红.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06):317-320.
[6]王琦,米跃华.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水电医学,2010,23(01):132-134.
论文作者:裴宇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病患论文; 患者论文; 呼吸机论文; 机械论文; 性肺炎论文; 口腔论文; 高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