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融合的策略①
刘冠楠1王庆然2
(1.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长春 130022;2.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 吉林长春 130022)
摘 要: 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互联网+”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融合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面对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所出现与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能够帮助解决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融合策略。旨在帮助高校教师有效、优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更便捷地为教学服务,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公共体育 培养 融合策略
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他学科教学场地是相对固定和封闭的教室,教师教学主要以板书、讲解与运用信息化技术来授课,对于普及与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上手比较快,应用较为广泛。而体育学科的教学,具有身体的实践性,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不变,授课的场地大,运动范围广,授课空间相对开放。加上体育学科授课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示范与纠错,运用信息化技术相对较慢,应用范围小,很难实现在操场上某一位置能够安装互联网设备。
车内便是整个世界。搏杀与互侵的世界。没有强弱没有输赢的世界。长长久久的世界。当一切风平浪静的时候,空气里飘荡着湿濡温润的芬芳,这气息,在柔软和刚强的缠绕里,在渐强渐微的呢喃里化成细绢一样的薄霭凝结在四边的玻璃上。
1.2 传统公共体育课程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冲击,传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流露出较多问题。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的是教师讲解、示范,集体纠错与个别指导,很大程度上突显出教师的“一言堂”,而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尤其是田径教学,缺少趣味性,动作技能的习得还要依靠大量的、重复性的动作去练习才能实现掌握技能目的,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组织形式比较死板,过分要求“军事化”管理形式,很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面对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出现抵触情绪心理,不愿意接受学习,更谈不上在教学中运用。比起那些运用互联网技术娴熟的教师来讲,不管在内容呈现上、讲解软件的应用上,还是在评价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吸引学生眼球的魅力。
1.3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滞后
校园体育文化是宣传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素养等方面的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种人文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热爱体育活动的校园体育氛围和校园体育文化。王振亚在其研究[3]中指出,“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运转对于实现高效体育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体育新理念及构建和谐高效校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所呈现出来就是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校园体育文化需求同发展相对滞后的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矛盾愈加突出。”大部分高校中并未意识到体育课程所带来的益处,更谈不上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
1.4 高校公共体育场馆、场地利用率低
大学生每周安排一次体育课,2课时。课下很少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加之,场馆、场地管理疏忽,学生利用起来极为不便,久而久之,就不再有学生愿意参与到锻炼中去。为此,在体育课结束之后,大量的体育活动场馆、场地出现闲置状态。
2 “互联网+”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融合的策略
2.1 完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基础条件,增加信息技术设施的投入
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体育画报、体育明星头像的张贴,重要体育赛事时间表的公布等,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
另外,还应该为教师进行培训与继续教育学习活动。时代变化与发展速度之快,给一部分年龄大的教师带来教学上困惑,而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与之融合,不仅仅是年龄大教师的困惑。
2.2 合理融合传统体育教学与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体育教学
除星光效应外,只有半透明或透明且色彩鲜艳的刚玉才能称做宝石。红色并含铬元素的刚玉呈红色调,故被称为红宝石;蓝色的蓝宝石则是因为含有了微量的钛和铁元素。
2.3 互联网技术与高校体育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校园体育文化是宣传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素养等方面的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种人文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热爱体育活动的校园体育氛围和体育文化。高校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制作体育相关方面的知识、技能学习习得与运动注意事项等。通过平台可以进行宣传,运用推送知识、有奖作答等活动,达到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目的。
首先,教师应该运用好当前时代的互联网技术,将其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改变以往教师讲解、示范、纠错与指导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可以将要讲解的内容投到大屏幕上去,结合生动的画面,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效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样是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不一定非得跑50m才行,完全可以结合当前娱乐节目中的“撕名牌”活动,穿插在课堂之中,既完成了任务,又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学内容要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最后,课堂教学形式要随着信息化技术改变而改变。比如说我们拿着本进行点名,浪费了时间,又不一定准确无误,完全可以制作点名二维码,设置每部手机只能登录一次,学生打开微信平台通过扫描一下,输入姓名、学号即可完成登录。学生相关信息即可通过信息化技术呈现给教师。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保证了出席人员核查的准确性。其实,评价考核与终极考核,成绩查询等,均可以实现互联网技术的开放化。
完善体育教育教学的基础环境,注重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与创新。完善与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设备是教师能够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增加各个场馆、场地的互联网技术与设备,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在场馆一端安装PPT屏幕,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还可以制作动态技术示范图,让学生可以很直观、很清晰地学习,有效建立起动作概念定型。
2.4 互联网技术与高校公共体育场馆、场地开放信息的融合
一所高校对于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就是修建体育馆、体育场等各个项目类的场地设施等。一方面是学校硬件设施所需具备的,另一方面是对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支持与投入。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愿意到场馆锻炼,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场地费用高。学生群体本身就是无收入群体,在运动方面进行投入,至少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还没有形成固定观念。可以采取降低学生使用场馆的成本,促使学生利用休闲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增加场馆使用率。第二,严格把关学生体育测试达标。有学科考核标准和任务要求,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偷懒、逃课现象,无形中也会督促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思雨呆了一会,又没了睡意。他发现茶几上放了一张印制精美的卡片。是大河宾馆夜总会的联系卡。思雨又拿起电话。电话通了,思雨说:“请问值班经理,你们哪位小姐有一头栗红色的秀发?”电话那边的值班经理被问懵了。
提高高校体育场馆、各大场地的利用率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进行对社会宣传,开通软件平台业务,添加APP加入场馆信息公众号了解各大场馆、场地相关信息,利用节假日、周末,将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收取一定费用,还可增加管理资金收入,同时,也将有效地使用各大场馆场地资源。
参考文献
[1]杜红艳.新时代产教融合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24-27.
[2]李兴会.产教融合背景下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J].智库时代,2019(22):241-242.
[3]王振亚,薛壮.互联网+在高校体育发展中的作用与趋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4):34-3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19)10(a)-0224-02
DOI: 10.16661/j.cnki.1672-3791.2019.28.224
①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与高校公共体育人才培养:内涵解析、融合方式与推进机制》(项目编号:GH180146);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高校体育产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项目编号:GH180191)。
作者简介: 刘冠楠(1979—),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王庆然(1986—),女,汉族,天津人,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