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卡莱曾经说过:“数学是一种语言,我们不能用这种语言表达不精确或含混不请的思想。”因此,数学表述的简单性既具有美学价值,又具有哲学趣味。清晰性造成了数学与其他科学文献间的差别。数学是一种表达所有合理思想的简洁方式,是形成所有合理思想的基础。那我们学习数学的意义何在呢?
一、数学的魅力
学数学的人和不学数学的人在处理问题和处理事件上的态度和方法往往不尽相同。学数学的人在事情处理上,往往更加严谨,更加讲求效率,更加讲究方法。同时,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学数学的人们往往想像不到的。这就是数学除了计算以外,所具有的魅力,以及带给我们的更重要作用:
1. 数学可以形成思想
这种思想就应该是处理问题和处理事件上的态度和方法——更加严谨,更加讲求效率,更加讲究方法。当一个人的一种价值观形成以后,数学思想往往是实现这种价值观的最佳的工具。而数学思想则是该工具的核心之一。数学思维对于软件编程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在幼儿教育期,不能缺少数学思想的教育。
2.数学表述的简单性既具有美学价值,又具有哲学趣味
我们可以说数学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我们能够体验的最美丽的东西就是神秘之物,它是所有真实艺术与科学的源泉。”而数学的神秘性是其美学价值之一。
3. 从生理学角度上说,数学可以完善人脑,可以造成人脑中新连接的形成
著名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要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在儿童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儿童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儿童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实践表明,在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中有选择地运用操作学习,让儿童在操作中主动地去探究、发现、验证,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操作,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数学有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数学学习赋予了一个人成长意义上的本质力量。
数学学习强烈而深远地影响着自我认识,数学跟语文不同,语文的价值取向可以多元化。面对同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数学却要你去定性把握,当一个孩子开始知道1+1=2,而不是等于3时,他就开始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对”的东西,也有“不对”的东西。人总是在努力靠近“对”的东西,都希望自己永远是正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错”的经历及由此引发的体验就构成人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在从数学的开始就一直被持续强化着。
数学学习还培养了学生面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数学变幻莫测,永无止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她多么像我们复杂而又漫长的人生。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小时候对待数学的态度会影响他将来对新生物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从小在学数学时总是跃跃欲试,那他将来就不会麻木不仁,如果他学数学时总是主动征服,那他将来就不会被动屈就,如果他学数学时总是积极探究,那么他将来就不会随波逐流。
数学学习还让学生学会了应对命运的方式。一个人从学数学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注定要经历数次的“对”与“错”,而对这些“对”和“错”一旦赋予个人意义,就成了“成功”和“失败”。每个人的“成功”和“失败”的排列组合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构成了我们各自不同的“命运”。想想过去经历的“成功”与“失败”,再想想后面还有那么多的“成功”与 “失败”在等着自己,是扼住命运的咽喉还是任凭命运主牢?面对难题就是面对人生,学生若干年后面对人生的态度,其实在面对难题时就开始打基础了。
三、学习数学的态度
一个时代处于上升时期,也就是知识的成长期,人们是以求知为荣的,而数学是最纯粹,最无功利的知识。在这个份上,可以把追求数学作为一个时代的理性的标志。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自发的数学辩论会。还有搞“数学决斗”的,即互相出一些数学题目,让对方解答,谁先完成谁就获胜。还有人在路边“摆数学摊点”,用自己编制出来的题目去寻找同好。
那个时期的欧洲有不少数学家就是这么业余的,纯粹追求知识得来的。前些年才被解决的费马猜想,是十七世纪的法国的法官,业余数学家费马提出的,他同时还有许多数学贡献。这样的例子并非罕见。这叫时代风尚,简称时尚。但在那时和今天的中国人看来,这都叫犯傻。法官搞数学一点用处都没有,费马的数学知识数他的工资应该早都够用了。
清末近代数学传入我国,我们的先辈们在那时是那么求知若渴,很快有了我们自己的现代数学家。到抗战时期,国运那样艰难,中国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是国际级的。他们是怎样追求知识的?这是西南联大的数学系的一件事。当时美国兴起微分几何(或者复变函数?),大约是陈省身立即从美国寄回一本有关的书到昆明,江泽涵等就组织学生抄,抄一段,大家讨论一段。
现在我们知道陈省身教授和江泽涵教授都是世界级的数学家,他们就是这样“走在世界科研的前沿”的。当时是哪些孩子在抄那本英文数学书呢?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他们。你可能只记得这两个人的名字,但其实那个时代有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青年,都是这样在学习。
“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而当这种意义进入人生的层面时,数学才显得更高贵,更有内在的魅力。
论文作者:李家胜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数学论文; 儿童论文; 数学家论文; 思想论文; 态度论文; 意义论文; 方法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