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化低压线损智能分析和洞察研究论文_张骞1,宋晓芳2

精益化低压线损智能分析和洞察研究论文_张骞1,宋晓芳2

(1.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 024000;

2.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林西县供电分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 025250)

摘要:本文阐述了影响低压线损管理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低压线损智能分析洞察管理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精益化;低压线损;智能分析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统一、智能、互动、开放的智能电网也肩负着推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使命。电力营销作为智能电网末端技术和供电服务的互动窗口,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精益化低压线损智能分析与洞察研究,实现线损数据共享和跨部门无缝对接,是实现电网企业精益管理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影响低压线损管理的主要因素

1、公共区域基础管理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为配电网的基础水平和基本管理水平的差异,线损的区域差异很大。

2、部分业务流程与精益化线损管理要求不符。在信息采集系统的支持下,低压线损从1个抄表周期转变为每日统计。统计和分析阶段的缩短,对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信息系统需要满足各种业务管理中快速方便的数据处理的要求。

3、线损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能力弱。线损超标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到产销工作的各方面,与供电企业的基本管理密切相关。所以,对线损分析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线损超过标准区域的分析周期较长,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致使电力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增大。

二、低压线损智能分析洞察管理实现途径

1、建立线损管理差异化分级评价机制。根据基层基础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线损管理的差异化分级评价机制,得到区域差异化最优管理线损值,力求分清技术和管理线损降损界面,致力于促进专业化、高效化的降损工作。

1)评价思路。低压线损管理化分级评价机制,是基于理论线损和理论线损评估目标值的优化和差别化计算管理,从而实现对区域线损的分部门、差异化分级评价管理。

线损的最优计算理论是线损计算和管理,是基于具体区域的基本信息和测量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聚类分析,可归纳为几种类型的情况。选择支路电流法、等效电阻法、电压损失率法和台区损耗率法,得到现阶段该区域个性化的最优理论线损值和理论线损评估的目标值。

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得的在线监测线损率和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获得的统计线损率,与理论线损值和理论线损评估目标值进行对比。如果统计线损值大于理论线损值,则经营销行业负责线损整改管理;如果理论线损值大于理论线损评估目标值,则经运输检验行业负责技术线损的整改工作。

2)评价流程

①运检部根据低压站精益管理的要求,制定可参与系统中的线损计算的台区清单。

②对参与精细化技术线损计算的台区,系统每月计算其技术线损率。根据一级配电网的建设标准,在技术线损超过标准的区域内,计算出目标技术线损率。

③对不参与精细线损计算的区域,运用系统自动识别辅以手动设置的方式,根据配变、区域和负荷性质等进行分类,选择各类型的典型台区,计算每月的技术线损率,取平均值作为该台区的技术线损率。

④运输检验部门应分析技术路线损耗率超标的原因,制定出整改方案,并且负责其具体实施。

⑤省电力公司运检部应统计技术线损管理工作情况,同时组织抽查,积累技术线损管理评估数据。

⑥根据统计线损率和技术线损率的统计,营销部门计算管理线损率,分析管理线损超标的原因,组织整改工作的实施。线损超标和技术线损相关的,均应向省级营销部和同级运检部反馈。

⑦省电力公司营销部门应统计管理线损工作情况,组织抽查,并对线损管理进行评价和评分。线损超标和技术线损相关的,应提交省运检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低压线损智能分析与洞察力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低压线损智能分析洞察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集成平台,支持不同管理基础条件下的差异化理论计算模型库和超标智能分析模型库,在实现理论线损差异化计算和理论线损评估目标值计算的基础上,实现了低压线损的差异化分级智能分析功能。

1)建设支撑

①系统规划支持。根据“数据共享与业务整合”的要求,以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能源全过程管理、客户全方位管理等核心业务价值链为主线,重点以营配调业务一体化提升工程为抓手,促进公司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实现业务应用的深度整合。

②云计算技术支持。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统一的资源调度平台,开展软硬件资源池、云桌面建设,全面整合公司内部信息资源,构建公司内部业务云。

③大数据技术支持。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了数据共享资源池,并根据SG-CIM标准设计了企业级数据模型,包括海量数据访问技术、海量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并行计算技术及智能感知技术等。

④过程协作技术支持。基于流程协同技术,完善统一的工作流平台,建立企业级流程的标准化框架,并根据业务主线进行各系统之间的深度集成,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进而推进公司信息流与业务流程的整合。

2)平台应用。通过低压线损智能分析与洞察力管理平台,可以促进部门的专业合作,加快企业管理的及时性,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员工的成长,从而为相关专业带来新的业务应用体验。

①交互技术的应用。与用户的互动,采用微信、短信、有线电视、企业客户服务网站、家庭智能终端等互动方式。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的互动,采用应用系统、短信、微信、移动运营终端等互动模式。整个业务流程透明化,打破专业和部门壁垒,开展业务优化调度,有效加快环节流转,提高服务效率,增加用户便捷用电的体验。为员工提供业务监控和业务洞察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以线损管理为抓手,规范营销的基本业务管理工作,各专业协作配合、互相监督,从而实现全过程管理。实现业务流程监控,及时发现缺陷并及时纠正整改。通过对线损管理的智能分析和深入研究,优化和重塑公司的营销管理流程,从而完善低压线损过程管理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③专业操作和检验应用。支持一流配电网运行,充分发挥信息系统支撑功能,实现营销、生产、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为配电网的调度、建设和运维提供数据支持。更加合理的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和线路负荷切割,及时进行设备运行维护和消缺。通过分层评估管理的实施,区分管理线损与技术线损的界面,进而有针对性地降低技术线损。

④调度专业应用。加强电网运行模式的经济计算和分析,根据电网的潮流情况及时合理地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电网系统始终处于最经济的运行状态。建立运行与分配一体化业务应用过程的监督机制,在平台上运用运行与分配一体化技术对线损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线损率的主要原因,找出电网存在的不足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等。

⑤规划建设专业应用。基于配电自动化装置和配电变压器电力信息采集装置的100%覆盖率,通过平台实时掌握配网负荷率、三相不平衡、功率因素、失压、欠压、断流、反向等异常状态,并结合工业扩建和安装的需求,可预测配变和配电线路的未来负荷率,从而为配网的规划、建设、运维提供依据,全方位保障客户用电质量。

⑥人力资源的专业化应用。线损管理有效性作为公司的一项长期工作,对实现员工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在将低压线损管理有效性作为重要影响因素的背景下,制定了员工培训管理体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员工薪酬福利管理制度和员工关系管理体系,将更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性和预见性,为优化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各种信息平台的普及,线损管理作为电网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带来了许多新的活力和管理内涵,传统线损管理已步入精益化管理时代。

参考文献:

[1]陈冠.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供用电,2014(06).

[2]赵韵华.分台区线损管理模式探析[J].农村电工,2014(12).

[3]李姝.10 kV及以下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供用电,2015(26).

论文作者:张骞1,宋晓芳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精益化低压线损智能分析和洞察研究论文_张骞1,宋晓芳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