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教教师研究20年:历程与展望
——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张福平 刘兴凯 王 凯
(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天津 300384)
摘 要: 以中国知网(CNKI)1998-2018年所刊登的关于“特殊教育教师”的895篇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作者、研究热点和研究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了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对知识图谱进行详细地解读和分析,回顾特教教师的发展历程,构筑特教教师的发展期望: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吸收借鉴国外经验、提升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
关键词: 特殊教育;教师;知识图谱;发展历程;研究展望
一、研究背景
19世纪中叶,我国的特殊教育开始起步,一些特殊教育学校相继在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地举办。到1987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由建国前的42所发展到54所,拥有教职工14000 人。1998年至2018年的20年间,是特殊教育发展的辉煌时期。与特殊教育发展相适应,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资也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立正规的特殊师范教育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发展特殊师范教育阶段[1]。截止2016年,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已经达到2080所,拥有教职工人数62468人,拥有专任教师人数达到53213人[2]。特殊教育教师也由中小学教师逐步扩展到职业学校、专科、本科教师,对教师的需求变得多样化,越来越以专业化水准来要求专任教师。对特教教师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未来的研究趋势。
工作许可的流程设定为“申请、审批、排程、延期、变更”5个方面,许可的类型分为“零星许可、紧急许可、长周期许可”3个类别,针对这5个方面与3个类别制定具体的操作流程。储运作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按照风险从大到小的顺序分为“1级、2级、3级”作业类别,类别按照风险的大小进行定量划分。参考Mike Brooks 著《会计学》风险定量分析方法,依据风险发生的概率乘以后果的大小来进行风险定量。
二、数据来源于研究方法
本文可视化研究的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本次以篇名词“特殊教育教师”、篇名“特殊教育”并含“教师”、篇名“特教教师”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年:1998—2018(检索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对收集到的数据使用Cite Space(4.0R2)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分析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 是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博士(Chaomei Chen)设计研发,该软件以JAVA 平台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主绘制知识图谱,利用Tf*idf、Log-likelihood ratio(LLR)、Mutual information(MI)三种抽词排序法作为共被引聚类的标识,再通过Modularity Q指标和Sil-houette指标对聚类和抽词结果进行计量,选取最佳结果[3],从而获取有关“特殊教育教师”领域的研究热点。
1.3.1 对照组 采取硝苯地平(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3054)治疗:予以硝苯地平10 mg/次,3次/d,口服。
三、数据分析结果
(一)研究作者分析。在Cite Space软件中,Node Types选择“Cited Author”,Thresholds 中设置c(2,2,20)、cc(4,3,20)、ccv(4,3,20),其中c代表“引文值”,cc代表“共被引值”,ccv代表“共被引系数”。在软件界面点击运行之后,生成研究作者图谱(见图1)。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作者出现次数较多的分别为王雁、陈时强、王辉、石学云、张茂林、赵斌、申仁洪、顾俊朴等。北京师范大学王雁教授从2004年开始关注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问题,强调教育硕士专业增加特殊教育专业的必要性,对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职业认同感、专业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不同定位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偏向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学校应该重视理论课的开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4]。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渗透,对普通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践行普通学校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提升融合教育教师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5]。陈时强的研究领域偏向于特殊高等教育教师的发展,他认为特殊高等教育对专任教师的培养不够:教师的任职渠道单一;师资结构固化,缺少高学历人才,教授数量不足;教师培训脱离社会需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注重对高等特殊院校的统筹规划,根据学校需要来建设和调整教师队伍,引进人才,注重管理和培养[6]。职前培训对于提升职业适应力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特教教师在入职后的培训过于重视形式,忽视了对于特教教师“质”的建设和特色建设[7]。王辉等学者将关注点落脚在教师职业素质的发展,建构特教教师职业素质模型[8]。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个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成长过程,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奉献爱心或者单纯地提高教师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对于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只是起到了短暂的、非延续性的作用,并没有实际的深刻价值。因此,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石学云建议,要培养以胜任特征为核心的特教教师职业品质,以内在的品格、道德和动力促进特教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形成一个良好的持久发展机制[9]。
图1 研究作者图谱
仍以刘宝山为例,“从2003年开始,除了原来的塔沟武校,集团7年间增加了6家教学单位。这艘航空母舰并不是刘宝山现在想要的,但已经摆在了他和三个儿子面前”[10]。无论是集团下属少林中学的“发展太快、太猛”,还是在管理理念上和儿子的不一致,已经80岁高龄的刘宝山无法安静地“解甲归田、告老还乡”。刘宝山在他的武术发展之路上获得了在当代社会空间的自由权利,这种自由甚至是武术社会中流浪者所一直梦想的。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刘宝山为此也付出了不自由的代价。
(二)研究热点分析。通过对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领域主要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在CiteSpace 软件中,Node Types 选择“keyword”,Thresholds 中设置 c(2,2,20)、cc(4,3,20)、ccv(4,3,20)。运行软件之后,生成研究热点图谱(见图2)以及整理了特殊教育教师研究文献出现频次>10的热点词汇表(见表1)。
第二个出现频次较多的主题词是特殊教育,达172 次。特殊教育规模是国家为特教领域分配教育资源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国家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的依据。对特殊教育的发展规模进行预测,可以更好地保障广大残障群体的受教育权益,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王凯、韩梅等学者利用以往《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我国未来几年特殊教育发展规模进行预测。预计到2020年,特殊教育学生招生数达131279 人次,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分别达到645431人次和68446人次,我国特殊教育的规模将保持扩大趋势[13]。特殊教育在重“量”的基础上,更要重“质”的提升,协调区域的均衡发展。尉小荣、吴砥等倡导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其研究团队对中西部12省2017年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调查问卷覆盖了中西部超过51%的中小特殊学校。评估结果显示,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不足,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升中西部特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14]。
由图2和表1我们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这一主体成为研究的中心,出现频次达到228 次。从1998年至2018年20年的研究过程中,特殊教育教师的生存状况、职业压力以及专业发展情况受到了持续的关注。由最初的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定位、角色适应到现在的特教教师胜任力研究、专业发展研究;由最初笼统地对特殊教育教师群体的研究到现在对于不同学段特教教师的细化研究;由最初对特教教师的生存状况研究到现在发展状况的研究。荷兰学者JulietteA.B.Hopman 对十四所荷兰特殊教育学校的98 名教师进行测试,这十四所学校专门招收精神残疾的青少年学生。研究结果表明,到学年结束时,具有高亲密度和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报告说,自己的情绪耗竭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课堂破坏行为有关,这个结果与绝大多数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项实验还证明了一个结果,具有低亲密度和低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情绪衰竭与课堂被迫中断有关[10]。一部分专家教授对外国特殊教育教师的规章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试图为解决中国特教教师困境寻找思路和启发。日本特殊教育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特教教师认证制度在明治时期就已经形成,并以1949年颁布的《教育职员资格法》为标志,特教教师制度在日本全面推行[11]。在我国特教教师的资格制度尚未建立,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政策立法亟待加强。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州立大学融合教育中,为了提高融合教育的质量,学校对教师开展“中等双证教育者计划”项目(SDEP,Secondary Dual Educator’s Program),以培养和提升特殊教育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参加更多普通教育课程培训,而普通教育教师也能够参与特教教师的培训[12]。
(三)研究机构分析。在Cite Space 软件中,Node Types选择“Cited Journal”,Thresholds 中设置c(2,2,20)、cc(4,3,20)、ccv(4,3,20)。运行软件后,得到研究机构图谱(见图3)。根据图谱我们可以看出,在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中,北京和南京的研究机构占到4所,西部和东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机构少。研究特殊教育教师的机构多存在于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部或者特殊教育学院,普通高等院校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研究较少。研究文献多集中于高等特殊教育,对于学前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以及中等职业特殊教育的研究文献较少,而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也是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这些不同学段的教师发展状况对残障学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对不同学段教师的发展加以重视。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机构多存在于特殊教育高校的院系中,行政部门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研究参与度不高,但教师的生存发展状况与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有很大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大高校的联系较为松散,只有几所学校之间有联系,特殊教育的“闭门造车”不利于特殊教育的发展。
在某公路工程勘查实例中,对原始地震记录进行了面波提纯、相速度频散曲线提取和半波长解释,依据半波长解释结果对工区进行了分层,且分层结果与钻孔地质资料吻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图2 研究热点图谱
表1 特教教师出现频次>10的热点词汇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特殊教育教师的学习打破了时空限制,教师随时随地可以通过互联网补充和更新已有的知识,但是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感觉难度较大[15]。自全纳(融合)教育发展以来,全纳(融合)教师专业伦理面临着标准缺失、专业伦理课程配套不全,全纳教师服务精神不强等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针对全纳(融合)教师存在的专业伦理方面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制定教师的专业伦理标准,培养教师的服务精神[15]。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特教教师由于其工作对象的异质性、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面临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度高于普通教师。然而有研究发现,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很多时候是因为教师的心理资本不足。心理资本起到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中间传导作用,心理资本发展不足也会进一步加剧其职业倦怠水平[17]。还有学者发现,情绪应对策略有助于缓解特教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倦怠感,并且这种策略对女性教师影响更大。因此,当特教教师面临较大的职业压力时,应积极调解自己的情绪,寻找更多的情绪应对策略,减轻心理压力,使自己面对繁重的工作时充满信心和动力[18]。
图3 研究机构图谱
(四)研究趋势分析。利用citespace绘制了特教教师研究的timeline图谱(见图4),可以直观的看到各个时期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的研究始于1998年,但在之后的6年中,很少有人踏足特殊教育教师的研究领域。2004年以后,对特教教师的研究变得更加规范和专业。2013年开始,特教教师的研究文献在“量”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进入多元化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多集中于特教教师的职业压力、心理障碍、专业发展、工作满意度等,体现了对特教教师的人文关怀。2016年至2018年,研究热点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研究多关注于特教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文献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有了较大扩展,学者从前一时期对特教教师的心理研究转为职业成长研究,研究领域更加丰富。
图4 特教教师研究Timeline图谱
四、小结和展望
(一)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特教教师的权益。我国最早于1994年实行《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教师法起步晚、发展迟缓。2005年邓猛、周洪宇等学者就在社会上发起倡议,宣传特殊教育立法的重要性[19]。受种种因素的制约,《特殊教育法》或者《特殊教育教师法》至今没有出现在我国法律典籍中。特殊教育教师面对的对象是身体或心理遭受残疾的学生,无论在开展学生工作还是家长工作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师生矛盾、家校矛盾也成了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有了法律的保障和支撑,一方面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能更好地保障,另一方面也能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从宏观方面来看,推进立法工作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基础,法律的成熟和完善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吸收借鉴国外经验,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国外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经验是我国发展特殊教育的便捷途径,需要采用“引进来”和“融进来”相结合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号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扎根大地办教育”,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20]。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特殊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些发达国家为特教教师量身打造的规章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每个地域的情况也不同,对于外来经验要辩证地吸收。根据国情、省情和市情对舶来经验有针对性地改造,不可贪多求全,切实完善特教教师制度,改善特教教师状况,保障特教教师利益。
(三)提升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融合教育的开展。融合教育是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其教育理念符合各类残障儿童的成长需求。任课教师的融合教育观念和专业素养以及对融合教育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随班就读的成效。提升融合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促进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5]。专业素养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自身条件和工作能力,要培养融合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要从理念上对融合教育教师进行培养和熏陶,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这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提高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为普通教育教师设置特殊教育课程、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手语、盲文等),帮助普通教育教师成功实现向融合教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1-47;75-7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7/indexch.htm.2019-02-25.
[3]Chen,C.Cite SpaceⅡ:Detec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4]王雁,李欢,莫春梅,等.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3(1):28-34.
[5]王雁,黄玲玲,王悦,等.对国内随班就读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教师教育研究,2018(1):26-32.
[6]陈时强.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6):60-61.
[7]陈时强.专业发展视域下的特殊教育教师入职教育有效性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5):24-25.
[8]王辉,李晓庆,熊琪,等.多维视野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模型的建构[J].中国特殊教育,2015(11):36-42.
[9]石学云.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J].教育研究,2015(4):79-85+103.
[10]Hopman J A B,Tick N T,Jan V D E,et al.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relationships with students and self-efficacy moderate associations between classroom-level disruptive behaviors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8,(75):21-30.
[11]谈苏欣,刘春玲,杨福义.日本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8(10):44-50.
[12]黄建辉.美国融合取向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探析——以波特兰州立大学SDEP项目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6(11):83-95.
[13]王凯,韩梅,卢瑞鹏.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特殊教育规模预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21):250-257.
[14]尉小荣,吴砥,李昊龙,等.我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OL].中国电化教育,2018(11):24-32[2018-12-0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792.g4.20181102.1538.008.html.
[15]申承林.大数据时代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J].当代教师教育,2017(4):48-52.
[16]冯永刚,彭兰香.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探微[J].社会科学战线,2018(10):226-233+282.
[17]王姣艳,潘威,严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8(5):802-805.
[18]王滔,汪夕桢,马利.情绪应对策略在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作用:中介效应还是调节效应[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02-108.
[19]邓猛,周洪宇.关于制定《特殊教育法》的倡议[J].中国特殊教育,2005(7):3-6.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2018-09-10/2018-12-01.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2019)07-0117-04
收稿日期: 2019-02-26
作者简介: 张福平(1995-),女,吉林延吉人,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特殊高等教育。
[责任编辑 靳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