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并加强建设是其本质属性和职能所在。本文以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为研究对象,提出博物馆更好地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旨在充分发挥基层博物馆自身职能,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可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博物馆;社会教育;特色文化
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素质,有助于从根本上保护文化创造力,解放文化生产力。博物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被新时代赋予了服务文化、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做好这几项工作的前提,就是要高质量、高标准、前瞻性的发展博物馆事业。而基层博物馆则是博物馆发展的前沿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部分,其发展必然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就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以及思考,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一、基层博物馆的藏品保管与公共文化服务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地标",是这方土地千百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上的精神结晶。不论是综合博物馆,还是专题、人物纪念、历史陈列馆等,都是这个地区保藏文明、启迪智慧的场所。
1.永久性保藏文化遗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基础
博物馆可以提供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所需要的条件,使其尽可能久的保存下来。这是任何机构都不能也无法替代的一项社会任务。苏东海先生认为:“博物馆不仅是文物存在的最后归宿,也是最好的归宿”。文物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得到永久性庇护而存在下去,只有以这个“永久性”作为前提,博物馆才可以围绕着馆藏文物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工作。
2.提高保藏条件是逐步提升服务质量的保障
博物馆的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提高藏品保藏条件是更好地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虽然基层博物馆在资金投入、硬件设施、文物藏品级别等方面比国家级博物馆差一些,但并不能以此作为忽视提高保藏条件的理由。同时要认识到,提高保藏条件是一个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基层博物馆与社会教育服务
教育服务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博物馆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优势,其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馆内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推动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博物馆要为社会教育服务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博物馆在保藏文物的同时只是游客旅游参观的景点,从而忽视了博物馆是除了学校之外“第二课堂”的作用。博物馆更像是一所社会大学,教育对象应该包括所有的社会成员。
以笔者所在地为例,面积较大、接待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某纪念馆。此馆是由四个展厅、天文观测台、观星台、名人铜像等构成的花园式人物纪念馆。先后被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据统计,仅2015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56.14万人次,讲解服务一千余场,接待重要参观团体四百余个,极大地提升了作为教育系统外“第二课堂”的社会教育影响力。
2.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的对象和模式
博物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的所有工作都是以服务公众、服务社会为目标的。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利走进任何一家博物馆汲取他所需要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服务有很多种模式,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文物工作者们都会走进繁华闹市、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去宣传、展示我们灿烂的历史文化。
2009年9月,首个专题类博物馆正式揭牌并对外开放,馆内共收藏30多个品种、300余件展品,均为遴选出的珍品。博物馆馆址位于著名的景区,借助绝佳的旅游资源,文物工作者们多次举办宣传教育活动,不仅提升了馆藏文物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极大地提高了本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基层博物馆免费开放与公共文化服务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需要,更是推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
1.关于基层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一些思考
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政策,有不计其数的人从此获益。本地区隶属文博系统的五家博物馆、纪念馆仅2015年就接待观众290.14万人次,很多历史文化爱好者不必像以前一样买票才能入馆参观,因此成了常客,逢展必到,自然就成了我们历史文化忠实的传播者。同时,随着观众数量成倍增加,失去了门票这一项收入,在设施更新、人员配备上就捉襟见肘了,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再者,观众的构成呈多元化态势,不同的年龄、职业、知识背景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怎样依托固定的陈展资源满足多元化的知识需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是广大基层博物馆管理者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2.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以人为本
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不仅包括整体建筑、环境和交通方面,还包括馆内馆外的基础设施,如轮椅、便民雨具、饮水机、残障人士通道、急救箱、多媒体交互设备等。软件设施则更多的是人性化的服务方面,如讲解员、保洁员、志愿者、安全保卫等。就本地区而言,基层博物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不足,就整体发展来看,这些现象是正常并可以逐步解决的。简言之,博物馆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是为了更好地、更人性化地为观众服务。
四、基层博物馆要倡导特色公共文化服务
基层博物馆的建设要依托独有的特色文化。新时代的博物馆强调要把传统博物馆以藏品为导向转变为以人为导向,其实也是强调博物馆服务要以人为本,不仅要以公众的需求为自身发展的驱动,更要以突出特色做为目标,将博物馆建设成一座属于观众的殿堂。
文物的陈列是博物馆的生命线,也是能将观众吸引到此的主要因素。基层博物馆里不一定有等级高的展品,通过技术手段,充分展示文物本体和情景再现,引起观众对过去的想象,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博物馆要寻求多渠道的合作,配合全市大型的社会教育活动举办相应的临展,提供场所给一些集体和个人举办一些健康向上的书画、摄影等展览,这样可以显示出基层博物馆的社会亲和力,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五、结束语
总之,为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服务职能,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求基层博物馆应该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活动形式,使自身提供的服务更加具有特色和优势,从而保证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人类文化的连续和理性的进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形成。本文就以上问题作了探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金金.浅析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J].黑龙江史志,2014(1)
[2]王华.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J].文艺生活旬刊,2013(12):273-274
[3]刘羽香.论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及作用——以长春地区博物馆为例[D].吉林大学,2011
论文作者:李美婷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博物馆论文; 文化论文; 基层论文; 文物论文; 观众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藏品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