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的现实文化价值与传承创新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家训的现实文化价值与传承创新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家训的现实文化价值与传承创新研究

杨运庚

(安康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摘 要: 中国传统家训又称家规、家范、家仪、家诫、宗规、族规、庭训、庭诰等,它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并列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训使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家庭化、民间化,它经历了自上而下的模仿、沿袭、借鉴的传播推演过程,其核心思想内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传统家训教育以血缘亲情为前提,以言传与身教相结合,采用以小见大、化抽象为具体的理论转化路径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这对现代的家庭教育乃至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很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时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吸收中国古代传统家训精华,创造现代家训文本,同时汇集编撰优秀传统家训读本,普及、传承、弘扬传统家训文化。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特征;实现路径;传承创新

中国传统家训又称家规、家范、家仪、家诫、宗规、族规、庭训、庭诰等,是父母长辈以书面语或口语形式对子女后代、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训诲教诫,还包括夫妻、兄弟姐妹相互之间的劝谕诫勉,甚至还包括晚辈对长辈的善意谏勉,内容涉及教诫子孙齐家治国、治生勉学、仁爱忠孝、睦亲友邻等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它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家庭的发展而发展、充实、丰富、完善的一种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民间家庭教育形式。中国传统家训遵循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思想,以饱含殷切爱意的血缘亲情为纽带,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日常濡染方式把以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为内核的博大精深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经典典籍中的玄奥深邃的思想转化为普通民众的日常行为规范、行事细则、行为旨趣及言行目标,并逐渐使受教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生活化、家庭化、个人化,是国家意识内化为社会普通民众个人意识的有效中介,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民间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中国传统家训的功能是砥砺品行、齐家治国、提撕子孙、整合家国、淳化民俗、和谐社会,在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忠君爱国情怀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见中国传统家训在民间普通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认真梳理传统家训的文化特征,从中寻求育人启示,传承、创新传统家训育人功能及方式方法,根据新的社会历史环境,创造新时代优秀家训文本,服务时代育人功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稳定,营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民风。

一、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特征

(一)中国传统家训使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内核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家庭化、民间化

中国传统家训作为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并列的三大教育形式之一,虽然在形式上是家庭的、家族的,但是在内在本质上和功能上又是社会的、国家的,体现了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化的情怀,贯穿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修齐路径,涵盖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从业道德、社会公德、为官追求、家国情怀等诸方面。正如《礼记·大学》中所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传统家训以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让等儒家核心伦理思想为内核,各家各族在家训编撰中自觉围绕儒家核心伦理思想展开,以此砥砺、塑造族人子弟精神品格。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仪、廉、耻为要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2]姚舜牧《药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字是八个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始克成人。”[3]而在普通百姓家训中像“为人要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等有关儒家核心伦理思想内容的俗白表述随处可见,有效地普及了儒家伦理思想观念。同时家训发展到明清鼎盛期,封建帝王还有意识地融合儒家伦理思想、以圣谕的形式规定民间家训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导向,如康熙皇帝的家训编订圣谕十六条就是清代及以后民间编撰家训的基本指导思想,大部分家训都把圣谕编印在本家族家训之前,作为治家教子的指导思想,各家家训也以这十六条圣谕为基本框架,大多或增或减,最终作为本家本族教诫子孙的基本信条。可见,无论是广大民众自觉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还是统治阶级有目的的倡导,尤其是统治阶级有目的的倡导更是加速了经典文化的世俗化,使得统治阶级所倡导的高深玄奥的以儒家伦理为内核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民间化、家庭化、个人化,使之内化为普通民众的内在精神追求,外化为实践标尺,有效地实现了社会教育功能,这也是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经久不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缘由。“倘若没有先秦家训开辟传播元典文化之新途径,则中国传统文化能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浸染力是断然不可思议的。”[4]

(二)中国传统家训经历了自上而下传播推演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家训作为普通百姓家庭教育的文化样式,其发端并非肇始于民间普通庶民之家,而是经历了从君主帝王到高级官吏、豪门望族、硕儒文人,最后才传播推演到普通民间百姓家的一个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因此从产生推演的历程就显示了传统家训的上行下效、相互模仿的特征。从家训产生看,中国传统家训导源于口耳相传的上古尧舜时代,经后人整理的《尚书·虞夏书》中的《尧典》篇记载:尧认为舜作为“瞽子”,在“父顽、母嚚、弟傲”的家庭环境中,还能“克谐以孝,蒸蒸乂,不格奸”[5],所以尧才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舜;同样在《大禹谟》篇记载:舜认为禹能够“克勤于国,克俭于家”,因此决定让位于禹[6]。这种从处理个体家务、和谐家庭的能力、品质入手考察帝王继承人,由个体家务推及国家政务的思想,正是后来家训齐家治国思想的历史渊源,也开启了中国帝王家训的先河。《尚书·周书》中的《梓材》 《无逸》《酒诰》 《康诰》等都是以帝王训诰的形式教戒子弟修身为政之道,这也是早期帝王家训的典型。以后历代帝王不乏亲自编撰家训,诰教子孙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等,如汉高祖刘邦的《手敕太子书》、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等,都是历代帝王家训的典范。随着君主帝王家训的产生发展,高层官吏、豪门望族、硕儒文人等社会上流随即模仿,助推了传统家训的传播发展,如汉魏六朝班昭的《女诫》、嵇康的《家诫》、诸葛亮的《诫子书》,隋唐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狄仁杰的《家范》、元稹的《诲侄等书》,宋元明清时期的袁采的《袁氏世范》、范仲淹的《告诸子及弟侄》、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姚舜牧的《药言》、陆游的《放翁家训》、张履祥的《训子语》、司马光的《温公家范》、刘清之的《戒子通录》等,以上家训都是历代社会上流家训的典范。在帝王、官吏、文人等家训的影响下,普通百姓庶族由于对帝王、官吏、文人、豪门望族的德业、品行等方面的向往膜拜和追求,纷纷效仿,编撰家训、教诫子弟。到了明清之际,民间但凡续修族谱,往往聚集族人合议确定家训族规,置于族谱之首,用以劝诫教化族人子弟。正是传统家训这种上行下效、互相模仿的推演模式,才使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通俗化、家庭化、个人化、普及化,使中国传统家训得以普及,成为古代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有效形式,全面有效地塑造了民族整体精神。

(三)中国传统家训互相仿效抄袭沿用借鉴,使其核心思想内容具有统一化特征

从发展推演历程看,中国传统家训经历了从帝王将相、文人显贵到普通庶民百姓的自上而下的效仿袭用借鉴过程,因此虽然中国传统家训的体裁、形式、风格不一:有诗歌形式,有散文形式;有的古雅,有的俗白;有的句式整齐、韵律和谐,有的句式长短随意,不讲韵律节奏;同时各家各族家训表述也各有不同,篇章也或多或少,但是中国传统家训的核心思想内容都是反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让等儒家核心伦理思想,不外乎孝友睦亲、忠君爱国、慎终追远、治生齐家、勉学修身、务业为官、尚和戒讼、爱生去邪等具体内容。这就决定了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的家训都免不了互相模仿抄袭沿用借鉴,议定编撰家训过程不是创新过程,而是根据各家各族的特点、时代风尚和编撰者个人的认识和追求,取舍汇集已有家训之长,因此中国传统家训的整体文化特质就是大同小异。如南宋刘清之的《戒子通录》就是典型的汇集式家训专著,它节录、移用了南宋以前的唐太宗的《帝范》、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代李恕的《戒子拾遗》、苏环的《中枢龟镜》、宋代吕本中的《童蒙训》、吕祖谦的《辨志录》、东方朔的《戒子诗》、杜甫的《示子诗》等近二百多种家训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文献。正是《戒子通录》汇集丰富周全,成了《戒子通录》的一大优点,也使其成为宋代家训著作中集大成的家训著作之一。司马光的《温公家训》除了节录《颜氏家训》 《女诫》等专门家训文献外,还广泛引用《尚书》 《周易》 《诗经》 《孝经》 《大学》 《礼记》等儒家经典文献中关于圣人修身齐家以治天下的名句、名段。在民间普通百姓家训中抄袭沿用就更加普遍,如2016年中纪委网站推出的陕南白河《黄氏家训》共计二十则,全部都是原样抄录过去的名人家训,分别节录自王士晋《宗规》 《朱柏庐劝言》、陆桴亭《思辨录》、张杨园《训子语》、史搢臣《愿体集》、王浪川《言行会纂》,其中仅节录王士晋《宗规》就达十二则之多。又如陕南《吕氏家训》共计十六则,其沿袭抄录体例与《温公家训》相同,其中既抄录历代名人家训文献,又摘录儒家经典文献中的名句、名段,还摘录历代名人名言,全文达一万五千余字,这在民间普通百姓家训中可谓鸿篇巨制。家训编订者认为只要与某主题相关的、有助于教诫子孙的名句、名段,一并搜罗汇集。正是中国传统家训的相互抄袭、沿用,有力地促进了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内核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全民化、普及化、统一化,保证了传统家训教育的主流方向。

这时,程晓只有22万元,还差10万元,他以买房为由,向父母和一位朋友各借了5万元,开回了这辆凯迪拉克。

二、中国传统家训教育的实现路径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中国传统家训教育施受双方以饱含爱意的家庭血缘亲情关系为基本前提

传统家训是父母祖辈对子孙后代、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教诲训诫,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诲,教育目的是以“血缘亲情之爱”为前提的家庭兴隆、家族繁荣和子孙后代的成人成才、经世应务等,施教者为有血缘亲情的父母、祖辈、族长,尤其是父母,他们的教育是赤诚的、深切的、不求功利和回报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具有天然的血缘亲情、饱含殷切浓郁的亲情爱意。这种以血缘亲情为基础、饱含深切爱意的赤诚教育,容易获得受教者的情感认同,取得受教者的信任而接受,容易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颜氏家训·序致》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信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寡妻之教谕。”[7]1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血缘相通性决定了“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的心灵相通性,使得家训教育还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施教者可以针对受教者的个性禀赋,因时、因地、因事反复施教,达到耳濡目染、入脑入心的效果。正是家训教育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号召力、感染力、情感认同和信服度,使其能够收到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育人效果。

从总体上看,黄剑长期的雕塑实践,并没有指向抽象形态和观念化的表现,也不具有先锋艺术的特性与时尚,而是善于把自己的艺术置于传统与现代、东西方雕塑文化融会的过渡与演绎之中,从而使得她的七彩金雕塑在一些不同意涵和目标的创作中,赢得了国内外多层次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这些作品可以让艺术界和普通观众在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诉求上得到多样的体验与对话。

(二)中国传统家训通过以小见大、化抽象为具体的理论转化模式实现玄奥深邃的儒家伦理思想教育

中国传统家训的核心思想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内核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即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让等伦理范畴,这些伦理范畴既宏观、又玄奥,若直接教育灌输、简单说教,必然使人如坠迷雾而生厌倦之意。传统家训巧妙地把宏观、玄奥抽象的伦理范畴转化为日常具体事务,并借助日常行为事件、朴素平实的语言达到以小见大、化抽象为具体的理论转化模式,使玄奥抽象的思想寄寓于通俗易懂的日常践行的细微小事之中,使人们通过践行日常事务而领略其中所蕴含的玄奥深邃的儒家思想内核。中国传统家训文献中很少有空洞的理论说教,大多都是通过指导子弟践行具体日常事务,或以拉家常式的通俗语言把玄奥抽象的道理不知不觉地变为普通民众的精神品格、道德追求和为人处世旨趣。这种生活化、日常化的教化濡染有效地避免了抽象理论说教的假大空,避免了虚无缥缈、若有若无、无法捕捉,达到了深入普通民众心灵,进入受教个体的日常生活、深入心灵世界的效果。如袁采的《袁氏世范》中的“少儿不可独游街市”“少儿不可带金宝”“少儿不可临深渊”等训语,易于理解和践行。又如《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等,没有抽象说理,都是用简明朴素的语言告诫子孙日常应注意的事项,同时也蕴含着深邃的道理。再如陕南民间家训《吕氏家训》,洋洋洒洒一万五千多字,共计十六则,可谓民间家训的集大成者,其中的“仕宦不得以贿败官;农者不得窃田水、纵牲畜作践、欺赖田租;工者不得作淫巧、售敝伪器什”“祖宗家业自勤俭中来”“小人固当远,然亦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和”“置之瓶中,酒也。酌于杯、注于肠,善恶喜怒交矣,祸福得失岐矣”“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8],这些训语涉及的都是日常事务,娓娓道来,阐发的道理精深又易懂。家训中的这些日常通俗教诲,人们易学易懂易接受易践行,这是我们今天从事理论教育甚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研究、借鉴、取法的。

(三)中国传统家训采用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中国传统家训发端于帝王将相,延及文人显贵、名门望族,最后才在普通百姓中得到普及,上行下效、层层模仿、沿袭借鉴是传统家训发展传播、实施全面教化的一个基本路径,各个效仿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追求、人生旨趣以及膜拜向往的人生发展道路、生活方式选取不同的家训蓝本,经过增删修改,作为自己家庭学习的对象,作为教家戒子的家训规范,因此社会上层、成功人士等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家庭的家训往往易于成为普通百姓学习、仿效的对象。时至今日,民间家庭还没有比较完整系统的、适合现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比较全面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规范,更没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类似古代《颜氏家训》 《朱子教子格言》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家训作为普通民众效仿学习的范本,这就使得各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往往缺乏明确的指导和目标,缺乏统一的思想引领,导致现代家庭教育效果不理想,甚至很多父母没有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方法,导致系统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给社会造成了负担和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借鉴中国传统家训传播发展的经验,吸收中国传统家训的精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鼓励、支持、帮助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家庭创造现代家训文本,总结他们成功成才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方面的有效经验,作为新时代家庭教育的范本。同时通过宣传、引导其他家庭学习、效仿,逐渐实现现代家训的普及和推广,助推现代家训范本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弥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空缺。

三、中国传统家训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中国历代传统家训的核心精神都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内核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通过传统家训构起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通向民间、通向民心的桥梁,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成为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10]。历代统治阶层也非常重视家训教育在传导社会核心价值观、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历代封建帝王都重视率先垂范、制定教家戒子的帝王家训,作为当时家庭教育的典范和样板,对普通百姓的家庭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有的封建帝王还为民间家训的编纂进行价值引导,如康熙皇帝以十六条圣谕规定了传统民间家训修订的指导思想。通过这些示范和主动引导,有效地实施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民间化、家庭化、个人化,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可见,中国传统家训始终是服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有效教育方式。在目前全国上下凝心聚力、共同追逐、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凝练形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无疑问就是新时代家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但是要使博大精深、言简义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入人心,转化为公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还需借鉴传统家庭家训教育的有效实现路径和方式,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以及日常濡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化、家庭化、个人化[12]。要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践行的要求及目标,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吸收传统家训文化精华,创造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现代家训范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一位公民的内心,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追求,真正提高国民素养、社会道德,提升民族精神品格和民族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注入精神动力。

微课热是暂时的,但微课是长期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在微课的设计、应用过程中,应当遵循教育规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微课真正为教学、为学生服务[6],如若不然,微课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对学习起不了实质的作用。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汲取中国传统家训精华,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当代家训范本

研究中国传统家训的目的是传承传统家训中的精华,弘扬传统家训中的教育思想,发挥传统家训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研究传统家训的精神内核以及教育启示,笔者认为传承、创新优秀传统家训的教育思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二)鼓励、支持不同领域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家庭创造现代家训文本,带动现代家训文本的发展

语言教育是传统家训教育的重要方式,其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准确告知受教者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可以给受教者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目标标准。同时古人也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及言传不如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身教示范道理。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9]《颜氏家训》中也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行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7]41很难想象一个自身都不孝敬自己父母长辈的人能够教育出一个孝敬父母的子女,一个随处不遵守规则、破坏规矩的父母能培养出一个遵守规则、讲究规矩的子女,现实生活中有熊孩子必有熊爸爸、熊妈妈。这就是身教示范在无形中的影响浸染。古人在教育子女后代时,特别注重自身率先垂范。如曾子杀猪教育儿子说话要讲诚信;司马光“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教育子女生活要节俭纯朴;唐太宗李世民“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教育皇族子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歌舞女色和外出游乐上;窦燕山周济贫寒、克己利人、广行方便教育儿子克己兴仁;等等。这些古代家庭教育实例,都是中国传统家训身教示范的典范。这种身教示范容易对受教者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者在不知不觉中遵照父母长辈的样子去做,在行动中接受教育、养成习惯、形成品格。

(三)针对社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甄选编撰不同的优秀传统家训读本,发挥中国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功能

中国传统家训的教育内容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对社会各个领域的问题都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标准,便于人们践行,其中的精华仍适合现代社会,应积极传承、弘扬,发挥其时代教育功能。因此可以根据现代社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家庭教育要求,把中国传统家训按照社会领域的类别进行甄选、分类汇集编撰,形成不同类型的传统家训汇集本或家训读本,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家庭教育需要。如对于学校,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甄选汇集、编撰传统家训中关于立志勉学、砥砺品行意志、树立理想抱负等方面内容的传统家训读本;对于商业领域,可以汇集、编撰传统家训中关于诚信经商、生财有道、不售卖经营假冒次品的家训内容,作为商人家庭家训读本;对于国家干部、公职人员,可以汇集、编写廉洁从政、敢于担当、为民做主等方面的家训训诫内容的家训读本;等等。这些不同的家训汇集本和家训读本可以针对性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家训在现代社会的教育功能,有助于提升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从业执业道德和价值追求,培养家庭美德、社会道德、从业品德和公民素养。

此外,还可以把传统家训资源与新民风建设、星级文明户创建、孝老爱亲模范评选、道德模范评选、模范公民评选以及地方官员的考绩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家训的现代教育功能,弘扬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优秀教育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家训凝聚着我们祖先的人生智慧、教育智慧,锻造着整个民族精神,砥砺着整个民族品格,形成了独特的家庭教育优秀传统,成为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不断彰显着时代价值、放射着思想光芒。因此在全国上下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我们有责任发掘、整理、研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发挥传统家训不朽的文化价值。

综合分析问卷分析的结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开发课程,课程建设资源共享,共享性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是现阶段主要需求,我们也将通过课程的实际学习来逐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学勤.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92.

[2]王阳明.传习录[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7:190.

[3]陈延斌.中国传统家训的孝道教化及其现代意蕴[J].孝感学院学报,2011(1):11.

[4]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27.

[5]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86

[6]李学勤.尚书争议·十三经注疏(标点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3.

[7]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中华书局,2002.

[8]戴承元.宁陕县优秀家训注译[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3-122.

[9]李学勤.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73.

[10]王易,安丽梅.传统家训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8):69-73.

[11]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33.

[12]潘玉腾.传统家训濡化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及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9-26.

The Cultural Value,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Instructions

YANG Yungeng
(School of Literature&Media,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Shaanxi,China)

Abstract: Although named differently in Chinese culture,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instructions constitutes the three major educational systems together with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ancient traditional culture.With traditional family instructions,Confucianism-based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mainstream ideology of China can be fully practiced in families or among common people.During the course of generalization by imitating,following and learning in a top-down mode,the cor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raditional family instructions tends to be the same.Based on blood relationship,traditional family instructions adopt the method of exemplary teaching to help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o see the whole world from a grain of sand and to understand the abstract theory in their daily life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purposes in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mainstream ideology of China.Modern family educ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can learn a lot from it.Currently,it is urgent to create modern family instructions texts and compile the collections or books for the excellent family instructions based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cient traditional family instructions.In this way,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family instructions can be well popularized,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instructions;cultural characteristics;achieving method;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B8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092(2019)06-0006-06

DOI: 10.16858/j.issn.1674-0092.2019.06.002

收稿日期: 2019-08-28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民风建设视域下安康传统家训之教化功能研究”(2018G05)

作者简介: 杨运庚,男,陕西汉滨区人,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责任编校 杨明贵】

标签:;  ;  ;  ;  ;  

中国传统家训的现实文化价值与传承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