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差异性分析论文_龚琳琳

(三台县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100)

【摘要】目的:对比牙体牙髓病治疗中不同根管填充程度的临床差异性。方法:将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依据根管填充程度等分成3组,适度填充的30例为a组,超填充的30例为b组,不足填充的30例为c组,对照两组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7%,与b、c两的76.7%、73.3%对比明显较高,且a组疼痛发生率明显较b、c两组低P<0.05。结论:对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实施根管填充时,需给予适度填充,以促进疗效的提升。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根管填充;不同程度

【中图分类号】R7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057-02

龋齿、牙周炎、牙髓炎均属于常见牙体牙髓病,在口腔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类疾病治疗中大多需进行根管填充,将坏死的牙髓、牙体清除干净,对牙管实施填充,以使根管感染得到隔离,对牙髓的愈合进行促进[1]。但进行根管填充治疗时,填充程度有所差异,常见的是适量、超量、不足三种程度。为进一步对牙体牙髓病根管填充治疗中以上三种填充程度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本次研究把90例患者等分成3组,根管填充程度分别是以上三种,现将研究过程、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在因患牙体牙髓病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进入我院接受根管填充治疗的患者中选择90例,男女分别有43例、47例,16岁~63岁,均值(39.5±6.8)岁,33例为牙髓炎,35例为牙周炎,22例为牙髓坏死。所选患者相关牙体牙髓病均在多项检查下明确确诊,已明确可以耐受根管治疗,已将麻醉药物过敏、合并神经性疾病、机体其他严重疾病等患者排除在外。为方便研究,依据根管填充程度把90例患者等分成a、b、c3组,3组一般性资料客观对照未见突出差异,P>0.05,下文对照分析可展开。

1.2 方法

3组均行X线检查,对牙根尖、根管具体病变情况进行了解,依据检查结果,把患牙上的腐质、牙釉质完全清除干净,将牙髓打开,对于失活牙髓,拔除,将髓腔中已经钙化的物质清除干净,封药,以实现急性炎症的控制,以牙片、牙尖胶对根管长度进行测量。随后以过氧化氢或者氯化钠溶液(0.9%)对根管进行反复的冲洗,将清洗所产生的液体吸干净,根管干燥后,若确定患牙没有疼痛感,展开根管填充,以根管糊胶对牙胶尖实施填充,侧方进行加压,以氧化锌地丁香油把根管口、髓腔封住,持续10天。以X线检查对根管填充程度进行了解:a组30例为适度填充,即所有缝隙均有填充材料布满,以根管距离在1毫米以下;b组30例为超填充,即所有缝隙均有填充材料布满,并在根尖处有超出;c组30例为不足填充,即所有缝隙均有填充材料布满,相距于根尖1毫米以上。治疗期间,3组均给予抗感染药物,对于疼痛难以耐受的患者,给予适度镇痛药物。

1.3 观察内容

第一,判定疗效[2-3]:治疗后全部症状消失,牙龈处未见红肿、疼痛,牙齿未见扣痛、窦道,牙根处未见压痛,咀嚼功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中,X线检查结果显示牙周间隙不明显为“显效”;牙龈可见轻微红肿,无疼痛,牙齿处未见窦道、扣痛,咀嚼功能没有障碍,X线检查结果显示牙根和填充材料间距有显著缩小为“有效”;治疗后不适感严重,牙龈处有明显的红肿与疼痛,牙齿有松动、窦道、扣痛出现,咀嚼有障碍,X线检查结果显示根尖与填充材料之间的距离没有显著改变为“无效”。以显效率+有效率对总有效率进行计算。第二,对3组治疗后疼痛出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学统计分析以SPSS21.0软件进行,疗效、疼痛出现情况都由“(n/%)”进行分析,检验以卡方进行,3组数据客观对照,取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水平。

2.结果

2.1 对照3组疗效

a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7%,b组是76.7%,c组是73.3%,三组对照,a组明显较其他两组高,P<0.05,数据见表1。

表1 3组疗效对照[n(%)]

2.2 对照3组疼痛出现情况

a组2例出现疼痛(6.7%),b组7例出现疼痛(23.3%),c组8例出现疼痛(26.7%),3组疼痛出现率比较,a组明显较其余两组低,P<0.05

3.讨论

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而言,若不及时实施治疗,可能会致使患牙丧失,严重者甚至导致牙周组织发病病变[4]。现阶段,对此病实施治疗时,大多需施予根管填充,实施根管填充时,在材料、操作技术等影响,填充程度会有差异,理想的是适度填充,但不足填充、超填充的现象时有发生[5]。不足填充大多由根管预备不足导致,使根管在根尖之下,根尖与根管难以进行紧密的接触,感染易发。超填充大多由过度对根管进行预备导致,根管中有根管组织液深入,易发红肿、疼痛。

本次研究对以上三种填充程度的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显示,适度填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7%,与超填充、不足填充的76.7%、73.3%对比明显较高,且适度填充的疼痛发生率明显较其他两组填充程度低P<0.05。可见,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为使疼痛、感染率降低,使疗效提升,需注重填充程度的合理控制,实施适度的填充。

综上,施予牙体牙髓病患者根管填充治疗时,临床上需注重患者患牙具体情况的判断,对根管、牙管长度进行准确的计算,以确保根管能够得到适度的填充,使不足填充、超填充减少,进而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东伟.多次根管疗法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体会[J].医药前沿,2016,6(35):187-188.

[2]陈智,陈彬文.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的治疗方案选择[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2):115-120.

[3]戴方毅,刘敏,叶菲,等.不同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2):266-267.

[4]贾艳军.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7):90-91.

[5]隋丹芳.根管适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1):98.

论文作者:龚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差异性分析论文_龚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