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正确的文化模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正确论文,模式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主要是要建立一种既充满活力和生机,又能保证和保持社会主义主导地位的文化模式。这样的文化模式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精神动力、价值标准、文化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优势,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社会学主要从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3种文化的关系来看待社会文化现象,探讨文化模式问题。我认为正确的文化模式就是“主文化一元主导,旗帜鲜明;亚文化从属多样,各显神通;反文化分散受限,难以泛滥。”
(一)关于主文化。主文化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文化。主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根本价值观之所在,是该社会的强大凝聚力之源泉,是保证、促进该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因素和鼓舞力量,主文化总是这样那样、自觉不自觉地对亚文化和反文化进行规范和限制。所以,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社会是不重视自己的主文化的。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吸取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为人民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民群众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创造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所谓“主文化一元主导,旗帜鲜明”,其中的“一元主导”是指在一个社会中,主文化只能有一个,不能有多个,即是说,主文化不能多元化。因为如果主文化多元化,社会成员就会无所适从,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其中的“旗帜鲜明”是指主文化必须强调自己的存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毫不含糊,不能对那些错误的、违法的东西不管不问。那些散布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东西,散布腐朽思想、颓废情绪以及传播封建迷信、渲染色情暴力的东西,危害我们的事业,损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脱离广大群众的,不能任其泛滥。什么叫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就是以主文化和主旋律武装、引导、塑造和鼓舞人。主文化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因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从主文化以及它的各个方面如规范文化、审美文化、认知文化等中,寻找自己判断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尺度;主文化对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形成和选择根本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影响极大。一个社会的主文化模糊不清或受到削弱,社会成员就会无所适从,有失落感,社会就会陷入失控状态。同样,什么叫做避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从社会学的观点说,其中的“一手软”主要就是主文化和主旋律疲软。因此,这些都是强调主文化和主旋律的不同的说法。
(二)关于亚文化。亚文化是指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亚文化的承担者是由民族、阶级、阶层、职业、地域、性别、年龄等等差异所形成的众多群体和小群体。它们一方面属于主文化所代表的大群体,受到主文化程度不同的支配,另一方面同时又表现自己特有的观念、行为规范和利益。
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也为亚文化的兴起和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和动力。亚文化的日益多样化,是社会转型加速期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转型加速期由于种种新职业的出现,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加剧,群体和小群体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一般说,亚文化的多样化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是好事。这是一个社会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表现。亚文化绝大部分与主文化在方向上是一致的,有利于维护和改善现有的社会秩序。对这一部分亚文化,主文化不但不排斥,而且应给予鼓励、扶植,有时还可吸收成为主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亚文化会不利于主文化呢?主要是两种情况:第一,亚文化的多样化模糊了甚至淹没了主文化;第二,亚文化的多样化诱发了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反文化的恶性膨胀。因此,在当前主文化受到挑战的情况下,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亚文化,更有必要强调主文化。这就告诉我们,在面对多样性时,不能忘记统一性;当然,反过来,在强调统一性时,也不能忘记多样性。
所谓“亚文化从属多样,各显神通”,其中“从属多样”是指亚文化的地位和形式,即多种多样形式的亚文化处于从属的地位。亚文化的多样性,是由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特别是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生活多样性决定的。亚文化的从属地位,主要表现在它以主文化为准绳,接受主文化的指导和引导,特别是对偏离亚文化,引导的任务就更重:尽量往常规亚文化方面引,尽量避免它往反文化的方面转移,并把现存偏离亚文化的消极作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其中的“各显神通”是指亚文化发挥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正面的社会功能。
(三)关于反文化。反文化是那种否定、背离主文化的亚文化。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同样也为反文化的滋生、泛滥留下了空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般说来,反文化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反文化有不同的形式,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不同。一些有局部性的危害;一些则有全局性的危害。那种有全局性危害的反文化,主要是那些以“主义”面目出现的反文化。它们反对、否定主文化,是为了取主文化而代之。主文化受到的挑战主要来自这种反文化。反文化所反对的,最基本的是主文化中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念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反对的形式,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公开的,有的是隐蔽的。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反文化也呈现出多重色彩。就国内环境而言,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处在社会转型效应的作用之下,面临难度极大的利益关系调整的艰巨任务;就国际环境而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在迟发展效应的作用之下,面临着西方国家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巨大压力;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当前中国社会成为国内外、东西方各种思潮的交汇点,是西方不断向我进行意识形态挑战和我被迫进行应战的主战场。主文化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反文化的复杂多样。社会转型加速期复杂多样的反文化,归纳起来,大体以“主义”和“非主义”这两种形式或两种面貌出现。
1.以“非主义”面目出现的反文化。在以“非主义”面目出现的反文化中,色情业、毒品业、赌博业等以专业化、职业化、产业化等为传播手段的反文化,是最明显的几种。这些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的丑恶现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趁着泥沙俱下的机会,又沉渣泛起。以黄、毒、赌为业的反文化,危害极大,是扫黄打非、综合治理的打击对象。随着计算机国际网络的建立和普遍使用,色情业的传播获得了高科技的支持。与这类反文化作斗争的任务,真可谓任重而道远。
2.以“主义”面目出现的反文化。以“主义”面目出现的反文化,对主文化构成最为严重的挑战。它直接把矛头指向主文化中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念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与前面一类以黄、毒、赌为业的反文化相比,这一类以“主义”面目出现的反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更为直接,更具有全局性的危害。所谓“主义”,主要是指形成体系、形成思潮的观点、主张、理论。在当前的社会转型加速期,下列几种以“主义”面目出现的反文化尤其值得注意:
以儒家资本主义来代替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思潮。国内有人认为,儒学既然可以成为东亚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助推力”,同样也可以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动力源”;有的主张从儒家思想中可以找到立国之本和精神支柱,而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应该弃之一旁;有的公开主张在当代中国要“瓦解、解构正统的意识形态”,实质上主张用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上述观点的根本错误和危害在于,一些论者将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同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了机械类比,混淆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儒家学说本质上是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其中的优良传统和精华部分经过批判性吸收可以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服务,但它决不能成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唯一科学、正确的理论。
以新自由主义来改变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思潮。最近,著名经济学教授陈岱孙,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及其在我国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作了分析和评论。他指出,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与时代潮流不合,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不大,但却成为西方国家打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鼓吹国有企业私有化,鼓吹取消国家干预,极力使社会主义经济蜕变成资本主义经济。让国内经济学界特别是青年学者认识到这一国际背景,使他们提高警惕,显然至关重要。他指出,我们面临的危险有两个方面,一是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对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心灵的毒害,二是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调整的误导。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都可能产生悲剧性的后果。
以北美中心主义来改变我国政治制度的思潮。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民主、自由、人权的问题上。人权中的北美中心主义或美国中心主义,集中表现在把美国那一套特殊的人权观念、人权制度、人权标准、人权模式,硬说成是唯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并把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权中的美国中心主义是极端政治化的东西,它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战的武器,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工具,是进行和平演变即隐蔽颠覆的手段。美国避而不谈本国存在的严重人权问题,却对世界上其它国家内部管辖的事务,说三道四,横加干涉。
正是在与人权中的美国中心主义这种反文化进行较量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人权中的中国观点。这两种思潮的较量是长期的。现在的趋势很清楚,人权中的美国中心主义是一种开始衰退的思潮,由于它的霸权性、伪善性和双重标准而越来越不得人心;相反,人权中的中国观点或者说亚洲观点则是一种影响越来越大的思潮,由于它合情合理,真正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越来越得人心。
用分离主义和世界主义来反对爱国主义的思潮。在当前中国,与爱国主义这一主文化的价值观念相对立的,一种是在外国势力支持下的分离主义,其中最突出的是宣扬“西藏独立”、“台湾独立”。这种分离主义,往往强调某些地域、种族的差异性,以所谓“民主、自由、人权”为幌子,谋求某个个别群体的利益,置祖国和全民族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另外一种是以所谓“世界主义”面目出现的反文化。一些主张“全盘西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曾叫嚷“解散中华民族”,主张让中国“解体”,说其宁愿充当所谓“世界公民”。现在看来,这种自己把自己开除出中国的人,做“世界公民”是假,事实上也不可能,做美国保护下的“公民”,倒是真的。
以个人主义来代替集体主义的思潮。过去对集体主义的理解有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利益,那是不对的,已经纠正或正在纠正。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归根到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同时,提倡集体主义才能更好地兼顾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相反,如果违反集体利益追求个人利益,违反整体利益追求局部利益,违反长远利益追求暂时利益,那么结果势必是两者都受到损失。
与集体主义相反,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并为了达到个人的需要和愿望的一种思想体系。个人主义反对政府、社会对个人的干预,认为政府的责任就是保护个人的充分自由,个人不应受到任何所谓“无理的外界限制”。作为人生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个人主义表现为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是当前出现的各种腐朽的生活方式的根源,已经给实际生活造成了许许多多的消极影响和悲剧。
所谓“反文化分散受限,难以泛滥”,是指使反文化处在分散状态、受仰制状态,不让它连成一片,形成某种“气候”,难以泛滥成灾。
总之,为了健康地、协调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了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精神文明,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避免那种“没有发展的增长”的教训,为了振兴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我们的主文化、主旋律,正确引导多种多样的亚文化,不让各种各样的反文化泛滥成灾,把反文化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正是对待社会文化现象的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