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前言:2017年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了当前我国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并且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这些内容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内容中都有体现,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文阅读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年级阶段的课文感情色彩非常浓重,爱国主义、集体观念、亲情教育、生命教育等都会在这个阶段的课文得以体现,教师要在课文的教学中牢牢把握其中的德育点,把课文的内容与德育意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在潜意识里种下道德的种子。同时,这部分的教学安排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不仅是课堂,生活中也处处有“道德”的影子,让学生把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从充满幻想的课文里品味到现实生活的道理,这样不仅能加深他们课堂的学习印象,更加稳固地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还能促进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唐代文学家张怀谨曾说过:“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这番话的意思是写字也是富含感情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识字的过程中也要渗透德育的意识。写字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要“写好字”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字,教师要在写字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写字不仅仅是单纯的写字,这也是一件非常磨练心智的事情,有些学生字迹潦草,他们对写字的态度是应付,而有些学生写字的时候非常认真,他们写出的字往往非常端正、美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对这些认真写字的学生提出表扬,以此来鼓励那些不认真写字的学生,让他们养成细心、耐心的性格,这样以后无论对待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心平气和地去对待,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写好字的习惯,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处世态度。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古诗词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古诗词包含着古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情绪,包括自然风景、人文感情、处世之道等,小学生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因此教师要细心地去添上重要的启蒙之笔。比如在学习《题临安邸》这篇古诗时,教师要明确诗的思想内涵是比较沉重的家国情怀,作者对北方山河沦陷,但是却处于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的无尽愤慨,所以教师在领读的时候语气要低沉,而且充满悲壮的意味,这样学生就会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到教师的情绪,再多读几遍以及教师的讲解后就会对这首诗有全新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辅助教学,把那种家国快灭亡,但是统治者却在纸醉金迷中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想要表达的主观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还能让学生心底里养成一种家国情怀。
四、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与课文的联系不够密切,但是正因为写作题材的开放性,教师可以借写作的机会渗透更多的德育意识。比如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热爱感情,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带领学生前往野外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在青山绿水之间领悟世界的美好,必要时可以播放音乐、吟唱古诗词,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如果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感情,教师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前往各种人文景点,让他们置身其中,想象古人曾经处于此地的内心感情,带领学生参观对人物、事物的介绍,让他们体会那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与人物活动,丰富他们写作的知识库,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
结束语:德育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以教材为立足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把他们培养成将来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永青. 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新课程·上旬,2018(05).
[2]刘玉权. 德育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教科导刊·电子版,2018(15).
[3]王晶.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7).
论文作者:翟红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语文论文; 小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