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对环境影响的分析论文_张学良

广东绿鑫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高效无害、无二次污染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在垃圾收运系统的决策过 程中需要对其环境影响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作为决策依据。本文介绍了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现状,从噪声、臭气、污水、交通、景观等方 面分析了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环境影响,建议根据国内外生活垃圾收运的经验和发展方向,以及广州市实际情况,对广州市生活垃圾 收运系统进行优化。

关键词:垃圾收运系统;环境影响;优化

一、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现状

(一)生活垃圾收运系统

将分散的生活垃圾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集中到收集点或收集站,再用专用汽车把生活垃圾从收集点或收集站运输到转运站或直接运往末端处 理设施的过程。主要由收集、中转压缩和运输等几个环节构成。

(二)广州市生活垃圾产量

据统计,广州市近三年(2014年-2016年)日均垃圾处理量依次为15767吨、16525吨和18807吨,生活垃圾量持续增长。其中,2015年,全市 日均处理量为16525吨,其中中心六区10668吨,外围五区总量为5857吨。与2014年同期相比,中心六区、外围五区增长率分别为6.65%、 1.61%,全市增长率为4.81%。

表1 广州市2015年各区生活垃圾产生量

(1)生活垃圾收集方式

目前,广州市的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主要包括定时上门收集、定点投放定时收集、街道废物箱投放收集、小区收集统一清运、真空管道垃圾收 集等方式。

(2)生活垃圾转运方式

广州市目前普遍采用的生活垃圾转运方式为压缩式转运方式,部分街道采用压缩式垃圾车直收直运方式辅助收运。目前,广州市约70%的生 活垃圾通过压缩转运方式运输,30%的生活垃圾通过直收直运方式运输。

(3)压缩站转运能力

目前,广州市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共有266座,总压缩转运能力约为11747t/d。

二、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环境影响分析

(一)噪声影响分析

一是根据测算,距离压缩站10m产生的噪声可达到均值73.4dB(A),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GB12348-2008)等标准中对2类声环境功能区规定的限值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压缩站运作时产生的噪音明显大于环境 噪声限值。垃圾桶区垃圾收运时的噪声水平与压缩站的噪声污染比较接近,都要大于环境噪声限值[1]。二是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 范》(CJJ/T47-2016)要求,即使是小型Ⅴ类转运站主体设施外墙与不相邻建筑物外墙的直线距离也要≥8m。而广州市现有垃圾压缩站与居 民楼大都靠得很近,作业时产生的噪音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会对居民区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影响[2]。

(二)臭气影响分析

一是垃圾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厌氧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恶臭物质,主要以NH3、H2S、CH3SH、(CH3)3S等4种成分为主。统计居民 区居住标准容许质量浓度测算结果发现,距离压缩站25m左右时臭气污染达到最大[2]。二是垃圾压缩站因建设标准低,用地规模小,特别是 广州市部分区域站前垃圾收集设施不足,存在路边临时吊装点,难以配备完善的环保设施,装车作业过程中容易造成臭气等二次污染。

(三)污水影响分析

一是垃圾转运站的污水来源主要有进行垃圾压缩时产生的压缩污水和冲洗作业平台、压缩设备等冲洗废水。这些污水多呈酸性,主要污染物 是高浓度的BOD5、CODCr、NH3-N和SS,甚至还有某些含量较高的重金属,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就随意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是广州市现有压缩站不具备预压缩和脱水功能,机动车和人力收集车密封性又较差,导致垃圾车带着污水长距离运输,沿途垃圾散落、 污水滴漏,增加了二次污染。

(四)交通影响分析

一是是存在路边临时收运点,垃圾收运作业过程中占用公共通道,特别是在人流量车流量大的街道,给行人和车辆造成了不便,增加了广州 市交通负担。二是自动化程度不高,垃圾桶上下车主要以人工为主,每车每次装载18-21桶垃圾,从装车到卸料的运转周期需要1小时左右。在 大型垃圾转运站内如果卸料周期较长,容易造成收集车在站内等候时间过长,造成交通堵塞问题。

(五)景观影响分析

一是垃圾收运点、垃圾存放房和垃圾转运站等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临近学校、商场、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和居民住宅区,且 多以半开放式为主,给市民造成视觉污染。二是根据《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179-2016)要求,收集站设计和外部装修应与周边 环境相协调、注意环境绿化。广州市多数垃圾存放房和垃圾转运站等在设计布局上与周围建筑风格不一致,生态环境不协调。

三、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优化对策

(一)优化生活垃圾收运方式。一是参考先进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并结合进近年来广州市对生活垃圾收运方式改革的探索经验,以小型机 动车及车载桶装收运系统作为广州市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站前主要收运方式。二是逐步取消路边临时收集、机团自行组织运输的方式,建立 以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为核心的生活垃圾转运系统,采用“一次转运”结合“二次转运”的方式完成生活垃圾转运。

(二)加强转运站管理和建设。一是加强现有垃圾转运站的管理。加大清洗频次,保持内外整洁,无垃圾外溢,无污水积存,在除臭、污水 处理、降低噪音方面进行控制。二是建设多功能大型垃圾转运站。统筹规划建设一些多功能大型垃圾转运站,有效提升城市垃圾管理能力, 减少现有垃圾转运站数量。

(三)合理调整收运作业时间。一是优化调整生活垃圾收运时间,尽量避开居民在家休息时作业,妥善解决收运时间与居民生活间的矛盾。 二是终端垃圾处理单位应加强与各区垃圾收运信息的沟通发布,同时,合理调节垃圾卸场的处理能力,调整开放时间。

四、结论

(一)未来几年,随着广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广州市常住人口仍将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以预见广州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将会 呈上升趋势。为了控制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收运系统。

(二)随着城市的发展,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远离市区,建设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是提升和优化收运系统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城市管理 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转运站规划建设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市容景观和交通物流等方面协调统一。要充分利用地形和强化建筑物景观设计;垃圾转运车间和 分拣车间必须保持密闭呈负压状态,并结合生物化学相结合工艺来解决臭气问题;站内应设置压滤水收集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或外运集中 治理;站前站后运输应统一调度,尽可能保持快进快出,减少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黄蓓,胡前胜,陈成章.广州市垃圾压缩站周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7,6(2):87.

[2]杨先海,吕传毅.城市生活垃圾压缩站环境污染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J],2017,27(8):619.

论文作者:张学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谈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对环境影响的分析论文_张学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