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形式在西方新闻报道中的运用_新闻报道论文

客观形式在西方新闻报道中的运用_新闻报道论文

西方新闻报道中客观形式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报道论文,客观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是十分重视“客观性”的。但他们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的新闻报道并不能真正地客观。而且在阶级社会中看待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也不可能有超越阶级的客观。然而他们在新闻采写中尽量注意保持新闻的客观形式,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西方新闻机构的采编规程和新闻院校的教科书都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1980年出版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新闻报道应当“求得平衡、公正和客观”。1908年,学院院长威廉斯博士制订的《记者守则》强调,新闻必须“坚持超然地位”;“正确与公正是良好新闻事业的基础”。

但是,西方许多新闻学者也承认,要做到超然、独立、客观是不可能的。美国新闻学者本·巴格迪基扬1983年写的《传播媒介的垄断》一书中说:“到20世纪中期,‘客观性’理论已经达到了公认的真理的地步。”但是“‘客观性’原则同新闻报道实质上的主观性质是矛盾的。新闻报道的每一环节都涉及到基于价值观念上的决定。”“客观性”的报道“具有科学性的虚伪气息”。《美欧舆论对法共入阁表示担忧》就是一条西方比较典型的“客观报道”。全文如下:

【法新社华盛顿1997年6月5日电】国际报界5日都注意到法国共产党加入了新内阁,并对这一现象表示出了一丝丝担忧。

纽约时报一篇社论中说,法国人“还真的以为自己是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能够让汽车司机在55岁退休并享受相当于工资全额的退休金,能够实行每周工作35小时,每年夏天休假六周,中午吃饭时间商店关门两小时等制度”。该报说,这就好像“唐·吉诃德在同股票市场作斗争一样”。

华盛顿邮报则认为,尽管“法国共产党加入新内阁引起了盟友们的不安,但这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若斯潘对共产党人所承担的“义务”必然会“影响到法国参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最感到担忧的是比利时报界。自由比利时报对“欧盟国家必须强制执行的某些经济政策与法国左派政府所许下的一些不能成立的甚至是煽动性的诺言”之间的相容性提出了怀疑。

德国南德意志报和法兰克福汇报分别发表了两篇题为《共产党人重新掌权》和《两位共产党人和一位绿党人士进入若斯潘内阁》的文章。

西班牙国家报则认为内政部长舍韦内芒这位左派民族主义者的上台对西班牙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

西方新闻界为了达到所谓的“客观”,规定了以下的做法。这些做法在这条消息中都有所表现。

一、把消息与议论分开,消息只报道事实。

西方新闻界是十分重视这一点的,把它作为新闻客观性的最重要的要求。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1923年制订的《报业规则》第5条规定:新闻的记载与意见的发挥,两者各不相同,不可混淆。意见与事实分开,是美国报界的优良传统。每一新闻不可混有任何私人意见,或带有任何偏见。

美国1983年出版的由沃·艾吉等合著的《实用新闻学基础》一书说:“你如果写署名的专栏文章,或适当地标明该文纯属个人意见,你就可以自由地畅叙个人信念,但新闻报道不是这样,它的使命是为读者和时评作家提供事实根据。”“记者应努力避免把自己的意见写进报道中去”。

消息只“客观地”提供事实,不写进记者的评论和意见,让受众读了消息后自己从事实中得出看法,这正是西方新闻写作的高明之处。表面上看,这很客观,实际上选什么事实来报道,在消息中各种事实放在什么位置报道和报道多少,都是记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安排的。其结果就会使受众循着记者的安排去思考,而得出记者所希望的看法。

上面提到的关于法共入阁的消息,报道的内容全都是事实,没有记者个人意见,“国际报界……表示出了一丝丝担忧”一句也只是事实的概括。但读者从这些事实中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法共许下了“一些不能成立的甚至是煽动性的诺言”;这必然会“影响到法国参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是什么好消息”。作为法国大资产阶级喉舌的法新社在这条形式上十分客观的报道中表现了多么强烈的倾向性!

“消息中不写进记者个人意见”,这对西方记者说来也并非绝对的。事实上,有的西方新闻媒介的新闻偶然也插进一两句记者个人意见。

二、交待消息来源。

为了使新闻显得“客观”,有根有据,西方新闻界都十分注意在消息中交待新闻来源。

美国《实用新闻学基础》说:“必须清楚地载明报道中消息的来源,否则就会使记者的报道受到怀疑。”

《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说:“通讯社的消息都要说明来源。来源要尽可能准确。评论、判断、估价和对事件的描写都要有来源。任何稿件都不得例外。”

上面提到的那条消息,仅500字,就引用了6家报纸的报道,给人的印象是:“这是大家的意见,不是我记者个人的意见,我只不过是客观报道事实而已。”事实上,这些事实都是法新社记者精心筛选的。

三、善于用引语。

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报道与写作》共21讲,其中的第5讲专门谈“引语和出处”。这一讲说:“引用直接引语,能为报道增添色彩,使其读来更为可信。记者通过使用直接引语,使读者和采访对象直接接触。”如果有时不便于完整地加以引用,也可以间接叙述,不用引号,即改为间接引语。

杰克·卡彭著《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一书中说:“新闻在相当的程度上是记述人们所说的话,以及他们是怎样说这些话的。”因此,“引语是不可缺少的。它使新闻具有真实感。引语能在文字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读者同人物发生直接的联系。”

上面提到的那条法新社消息,有大量的直接引语和部分间接引语,从而使读者可以认为这些看法不是记者强加的,因而感到可信。反之,如没有这些引语,全部是记者概述,人们就会想到这是不是记者根据自己的偏见歪曲了人家的原意。

引语有助于增添新闻的真实感与客观感。

四、报道各方不同的意见。

美国约翰·赫尔顿著《信使之动机——新闻工具的道德问题》一书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公平待人,必须给予争论各方以报刊篇幅或广播时间去阐述自己的观点。”

有人更进一步提出,应对争论各方的意见用同等篇幅或广播时间发表。

西方新闻界为了使新闻做到“客观”提出的这一主张,并未能在实践中实行。像上述法新社那条消息,就只报道了反对法共一方的意见,并未报道支持法共一方的意见。有的新闻虽也报道了双方的意见,但在新闻的前部以大量篇幅报道自己赞成的一方的意见,而只在新闻的后部用一两句话报道他不赞同的一方的意见。有的西方报纸、电台、电视台把自己赞同的一方的新闻放在显著位置大篇幅刊登或放在黄金时间大量播放,而把自己不赞同的一方的相反意见用内页不显著位置简单报道或放在午夜等受众很少的时刻简单报道。这样,他们就可以自诩自己报道了各方面不同的意见,而实际上却不想让受众知道相反的意见。

上述各种使新闻具有客观形式的办法,是西方新闻工作者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是为西方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这些办法也可以为我所用。我们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我们不讳言我们的新闻报道是有立场的。我们的新闻报道对人民群众来说,是客观、公正的。但为了使我们的新闻和我们宣传的主张更易为国内外广大受众所接受,我们也应当注意运用这些办法。

标签:;  

客观形式在西方新闻报道中的运用_新闻报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