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冲突与心理的跨文化研究_心理学论文

当代文化冲突与心理的跨文化研究_心理学论文

当代文化冲突与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跨文化论文,当代论文,冲突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当今世界,无论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都以发展科技与经济为时代主题。但是,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满足给人类带来的未必全是财富。特别是在群体生活以及人的心理、精神等方面所存在的弊病丛生的危机现象,在每一地域和每个民族都可以看到。而且这种危机状况是多元性的,它既包括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问题,也包括经济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冲突问题。

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本来是生长在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社会之中的,是以儒教伦理维系人际和社会秩序而发展起来的。只不过在年深代久之后,儒教渐渐形式化和教条化,以至丧失了原始的人文精神。本世纪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受到了欧美文化的强力冲击,产生了严重的脱序断层现象。同样,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竞争激烈,自然形成求近功、讲实利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共同价值观的崩坏以及公共秩序的恶化,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自然生态问题等也日益恶化并表面化。在物质生活标准节节攀高的同时,精神生活的品质却日渐衰退。这就向全人类提出了一个要求: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在求人类生存和求社会发展的时候,不能只关注物质条件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一时利益,而且必须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平衡,更要关注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协调与发展。

研究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接轨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冲突和交融,探讨未来文化新秩序中作为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使命,是心理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2

文化范畴包涵了人类生活的全部内涵,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呈现日益丰富的内容。正因为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并不断延进,造成人们在思考文化的时候,常常难以确立文化的定位,更难观察和把握到未来文化的发展走向。

(一)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如何看待文化问题,本身就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课题。文化人类学对文化的理解和解释主要有以下四类:(1)生活样式的体系。文化“是由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群体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并共有的生活样式的总体系”(kiuckhohn.1948)。(2)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体系。这种观点认为,人类为了适应环境所必须掌握的技术以及经济、生产等要素,构成了文化的中心内容。(3)观念体系。文化是“共有观念的体系,是概念、规则、含意的体系”(keesing,R.M.);是“知觉、信仰、评价、行为等一系列的基准”(Goodenough,W.)。(4)象征体系。以象征形态所表现的、历史所传达的形态即为文化,即文化是“人类精神”所派生的象征体系。

(二)心理学的观点。与文化人类学所提倡的多种多样的文化理论相比,心理学关于文化理论的论述比较少。进行跨文化研究的心理学者也多引用文化人类学的有关定义和解释。不同的是,心理学者更强调在个体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说明和解释文化以及文化现象。

(三)中国有关文化的解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一元化”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一元化认定和多元化的要求。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教文化为本,无论其如何发展,儒教学说系统主要基于一套完整的人性论。如何以现代观念重新诠释这一套人性论,充分发挥其合理性与可行性,无疑是当前文化复兴的一大课题。儒教的人性文化论兼顾两方面:由个人的生命历程来看,生理、心理、伦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由社会的生活状况来看,强调个人与他人建立多层面、多角度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互动效应。孔子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为毕业志向,其信念正是源于这种人性的文化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体系是由儒教、佛教、道教等所共同塑造的,分别指引人们如何待人处世、改造自然、解脱苦难、追求幸福。如果我们能以现代人可能体会的语言去诠释,并以现代人的行动方式去体现,则必然能养成更健康的生活理念,使社会更进步、精神生活更充实。

3

在关于文化的心理学研究中,现代“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往在实证论主导下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往往接受社会经济制约论或意识形态决定论,又相信人类社会大体是直线进步的,因此,现代的不同社会只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即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强调西方社会是“先进”的,非西方社会则皆有各种不同的“落后”。在这种社会经济的制约论或决定论的思维观念下,对文化并不予以特别的注意。从19世纪末至今,在人文、社会科学思想主流中,“文化冲突”基本上被理解为“先进”社会和“落后”社会的冲突,甚或被理解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落后”社会通过“现代化”最终将走向“先进”阶段。其实,文明、文化有其独立的意义,不能简单地规约为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寄生物或附生体。也就是说,不要无视文化的本质差异及其独立性质。

严格说来,近两三百年来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对非西方地区的文化、包括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中国近代社会长期采取的文化封锁政策,又造成对西方世界提出的挑战缺少应有的对应方法。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这种文化背景纵是有所了解,亦难以感同身受,无法产生共鸣。而西方文化固然有其偏见,但中国社会(无论大陆还是台湾或香港)则往往容易以东方文化价值观为标准或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很难给予升华或中和。相比之下,日本近年来作出了很大努力。在考虑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方面,日本文化尽管主要来源于中国,但作为中国文化的“亚流”,其近年的影响远在中国之上。日本的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当然来源于西方,但它的文化传统继续保留着东方的特色,并规范着日本现代文明的运作和发展。

客观地说,在二十世纪的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由于有东西方冷战和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长年对立,人类社会缺乏对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文化设定和危机认识,更没有相互协作的诚意。这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其教训是深刻的。东西方冷战既已结束,新世界秩序尚未形成,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引入世界范围的文化范畴之中,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的谐调运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固然应该以我们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自豪,但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决不在于试图回避来自其他文化的冲击,而在于如何在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文化的同时,关注外来文化的冲击,对其他的异质文化给予尊重和必要的认可,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4

广义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是将研究对象扩大到两种文化圈以上,有的仅仅为了探明两种文化圈的人类行为的异同,有的则是为了究明其中一种文化圈内的现象而利用其它文化圈作为对照群。狭义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一是保证某一研究成果对人类行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二是扩大影响心理现象的变因种类和范围,对不同文化圈的人类群体进行比较,探讨人类行为的规范以及人类行为发展的普遍规律。

笔者认为,要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获得对文化冲击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许多从事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学者,由于他们局限于在一种文化圈内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研究事实对全人类来讲是否妥当、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等一直是一个疑问。因此,文化人类学者、心理学者,应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阐明以各种矛盾关系为契机所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关系。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进行了大量的关于中日青年心理发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研究课题涉及中日青年的自尊感情、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社会认知、宗教度和宗教观,以及适应心理、充实感、心理不安等青年期心理发展的问题。通过这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了一些只进行个别的、单独的研究所得不到的心理发展的新事实。通过对中日儿童、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基于历史原因、文化背景所造成的两者心理发展的共通性和不同点,有利于促进文化的相互交融。我们相信,这样的比较研究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使中国文化在东西文化冲突中发挥指导作用,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  ;  ;  ;  ;  

当代文化冲突与心理的跨文化研究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