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设效率,对能源资源进行节约,且可以减少施工污染,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就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理要点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理;
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唐山大地震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受到了大量的破坏,为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得人们存在一种保守思想,以致不能被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存在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施工技术能力不高等问题,从而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比如,楼屋面板的密封效果不好,防水措施不完善,以致存在漏水、隔声效果不好等现象。所以装配式建筑没有得到很大进展;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装配式建筑优势分析
1.设计多样化
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需求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内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根据住户的需要,可分割成大厅小居室或小厅大居室。住宅采用灵活大开间,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
2.重量轻
和传统建筑方式中的建筑重量相比,装配建筑只有其一半重量,这样便对其地基承载力要求要小很多。这样也使得地基施工更为方便,依照工程预制构件运到施工场地,也可以依照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安装。
3.工期短
和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现场施工极大降低了工期,这样使得工期的掌握性以及预测性极大提升。预制建筑节省时间主要因为工厂和建筑场地同时施工,两者更多是同步关系,这样便使得工期极大缩短。
4.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约各种能源、水资源、土地以及材料等优势。比如对于钢模板可以进行循环使用,从而节约了木资源。此外,在生产厂生产好预配构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不在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操作,使施工现场减少了噪音和扬尘,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构件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确保工程质量水平,应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其中,并提前预定相关构件,对工程构件质量、性能加以重视,使其达到施工要求。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尽可能选择有弹性的工程构件,满足具体使用需求。
预制装配式构件作为组合连接式构件之一,据此构件连接部位不宜产生较大缝隙,否则会影响构件本身的抗渗性能,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另外预制装配式构件安装还应具备一定抗震性能,避免工程事故的产生。
2.吊装施工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中一个重点的工序就是预制构件吊装,这个环节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要在这个环节上加大安全管理,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状况,严格设计吊点的布置,检查吊具的安全性能,吊点的强度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布置,吊具也要合乎规格。在吊装作业中主要分为两种系统。第一是湿式系统。湿式系统中主要环节为:放样、预制吊装、大梁吊装、小梁吊装、楼板吊装、外墙吊装、楼板吊装、现浇和电机安装、楼板灌浆。在湿式系统内墙板安装主要是锚筋要插入叠合现浇层。浇筑楼板时要将楼板上部和结构使用的现浇方式进行,下部使用铁件连接,之后可以预留滑动空间,方便之后地震时晃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是干式系统。主要吊装顺序为,放样、柱的吊装、大梁吊装、小梁吊装、楼板吊装、阳台板吊装、楼梯吊装、现浇和电机配置、灌浆、完成结构体、外墙吊装。
3.预制装配构件连接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中应做好装配构件连接工作。常见的连接方法包括:现浇式连接、机械式连接。现浇式连接方法可预防配件连接中接缝问题的发生,在实际施工中应采用高参数的铸模,确保构件强度符合施工标准,降低工程质量问题发生率。机械式连接则可实现构件灌浆式连接,确保钢筋使用强度,提高建筑工程稳定性。
四、提高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理要点分析
1.加强施工检验
严格检查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各硬件设施,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施工材料,应严格把握其质量水平,确保在建筑施工能够在基础的建设条件下进行有效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具有完整性。监理人员应注重对施工细节的检查,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记录下来,并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以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
2.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装配建筑主要是依靠人力发展,要想促进我国装配建筑行业发展,第一要重视专业人才培养,这样才可以使得装配和设计更为专业。同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增强施工团队综合素养,科学降低工程整体施工成本,合理缩短施工工期,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关键的技术保障。同时,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开展施工人员培训工作,借助现场指导、培训活动等方式,树立施工人员良好的责任意识,让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工程区域自然环境等情况,使其能够处理好施工过程的突发情况,提高施工人员应变能力,促使施工人员结合现有资源、外部自然环境,最大程度上优化施工程序。如在准备施工的阶段,应落实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可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施工情况,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3.重视施工技术优化
预制装配技术在我国建筑体系中从简单到复杂,在逐渐受到非受力构件预制构件结合的同时,逐渐完成预制构件自动生产。和传统构件相比,预制装配式构件设计要求更高,标准更为严格,因此设计人员一定要全面掌握系统的力学知识建筑知识。同时积极关注行业最新技术以及研发成果,结合生产中的现实条件,创新使用。结合实际研究出绿色环保的建筑技术,不断推动我国预制装配技术的发展完善,促进社会发展。
4.做好验收工作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预验收,检验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并对施工企业的技术档案及竣工报告进行审核。监理人员应在施工方所提交的竣工报告中写明自己对于建筑工程监理的具体意见,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监理企业还应提出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估报告。在施工单位按照预验收的意见进行整改后,监理单位应帮助施工方做好竣工的验收准备,并帮助施工方组织竣工验收事宜。
5.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免有高处工作,这时,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对高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能担负起这份工作,并且能保证克服相关的恐惧,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随身佩戴的防护工具,定期进行详细的检查,对自己负责任,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十分关键的一项技术形式。运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更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避免因应用传统建筑材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好的为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的建设以及发展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涵.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2)38-40.
[2]韩建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设科技,2017,(22):56.
[3]周增硕.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3)127-128.
论文作者:齐凤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楼板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