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迁延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武军

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迁延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武军

王武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 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迁延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控制性氧疗、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化痰药),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生脉注射液,疗程为7天。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在增用了生脉注射液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对于中医症状评分的改善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依据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的慢阻肺患者,可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改善中医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阴两虚证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08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一般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许多患者住院初期缓解,此后进展缓慢,迁延反复,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证,单纯西医治疗对咳痰喘等主症疗效显著,但对口干、乏力、自汗等兼症效果欠佳,在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共5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入院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63.46±11.06)岁,病史3~46年,平均病史(23.15±2.32)年;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33~86岁,平均年龄(62.31±11.56)岁,病史4~45年,平均病史(22.23±2.28)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统计资料,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院常规进行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CT等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采用控制性氧疗、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化痰药。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在50ml中加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100ml,行静脉点滴注射,每日一次,以7~10d为一个疗程。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咯痰、气喘症状及肺部干湿罗音、实验室检查。参照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依据中医症状情况予以分数评价,满分为10分,以>5分为改善明显,≤5分为改善不明显; 具体症状如下:咳喘无力、痰粘难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盗汗、大便干、午后发热、失眠梦多、耳鸣、颧红。

1.3 疗效标准

疗效指数=(疗前总积分值-疗后总积分值)/疗前总积分值×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临床控制:咳嗽、咯痰、气喘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消失或恢复到发病前水平,实验室检查正常,疗效指数≥90%。(2)显效:咳嗽、咯痰、气喘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干、湿罗音显著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明显改善,60%≤疗效指数<90%。(3)有效:咳嗽、咯痰、气喘症状好转,肺部干、湿罗音减少,30%≤疗效指数<60%。(4)无效:咳嗽、咯痰、气喘症状无改善或减轻不明显,肺部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疗效指数<30%。

1.4 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患者的相关数据采取分类及汇总的方法进行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以上各类数据采取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15例,占51.72%,显效10例,占34.48%;有效3例,占10.34%;无效1例,占3.45%;总有效率96.55%。咳喘无力、痰粘难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盗汗、大便干症状均>5分,症状改善明显;午后发热、失眠梦多、耳鸣、颧红均≤5分,症状改善不明显。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12例,占41.38%,显效8例,占27.59%;有效4例,占13.79%;无效5例,占17.24%;总有效率82.76%。咳喘无力、痰粘难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症状均>5分,症状改善明显;午后发热、失眠梦多、耳鸣、颧红、自汗、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盗汗、大便干均≤5分,症状改善不明显。对比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组间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二手烟和空气污染的加重,发病率明显增多。患者病情反复,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渐至不能自理,生存质量极差,极易罹患抑郁症,痛不欲生。相较于肺功能、氧饱和度等不易改变的客观指标,患者自觉症状引起的情绪改变对疾病进程有重要影响,中医药在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方面优势明显。曹世宏教授[1]采用分期辨治,将copd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迁延期、稳定期。其中迁延期辨为正虚邪恋,气阴两虚型。我们在临床中的观察发现,肺胀气阴两虚证多表现为咳喘无力、痰粘难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盗汗、大便干、午后发热、失眠梦多、耳鸣、颧红等症。

生脉散源于金张元素《医学启源》,方义为“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功能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临床用于治疗气阴两伤证。生脉散经剂型改革后制成的生脉注射液,由红参、麦冬与五味子等三味中药组成,其中红参甘温,能够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麦冬甘寒,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五味子酸温,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中含有30多种皂苷,麦冬含有多种甾体皂苷,五味子中含五味子素、有机酸,生脉注射液组合三者之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保护心肌细胞、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耐缺氧、调节血压、抗炎、促进组织修复、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氧化、抗癌及抑制病毒等作用,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塞、肺心病、脑梗死、脑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肿瘤、各类中毒、糖尿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2]。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慢阻肺发作期患者血清BNP、肺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发现较未使用生脉注射液的患者表现出更大幅度且更快速的血清BNP、肺功能及氧代谢的改善,并分析原因为生脉注射液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肌细胞能量代谢,从而影响到呼吸机的相关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态。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29例患者在增用了生脉注射液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55%,观察组患者的显控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只要依据中医辨证判定为气阴两虚的肺胀患者,均可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使得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促使西医的用药思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素云,吴其标.曹世宏教授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选粹[J].中医药学刊,2002,20(1):28-29.

[2]张晓明,刘亚.生脉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3,19(15):2813-2816.

论文作者:王武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迁延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武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