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消化内分泌科 05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时低血糖的发生情况以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预防低血糖的作用。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我将40例终末期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并总结出现低血糖的前期症状,出现低血糖时的症状以及紧急的救治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透视开始时、2小时后、结束时的血糖分别为(6.23±1.28)mmol/L、(5.31±1.12)mmol/L和(6.34±1.09)mmol/L,对照组依次为(6.38±1.46)mmol/L、(3.17±0.87)mmol/L和(5.18±1.21)mmol/L,其稳定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观察组透析2小时、透析结束时和总的发生率分别为5.00%、3.33%和8.33%,对照组依次为18.33%、15.00%和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透析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严密监测血糖及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处理,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糖发生。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低血糖;老年患者;优质护理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1.2]。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通常由于胰岛素分解代谢降低,易发生低血糖,发生率20%左右[3-5]。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改变能力降低,所以在透析时更加容易发生低血糖。我院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时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现在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我将40例终末期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5-88岁,平均(79.33±8.39)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65-84岁,平均(77.83±7.76)岁。
纳入标准:(1)单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2)每周3次血液透析,每次4h且维持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病情相对稳定;(3)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并同意纳入研究。
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肿瘤、中重度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2)继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3)合并各种感染未经控制。(4)患者以及家属依从性较差。
1.2 研究方法
透析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德国Fresenius 4008S透析机,透析器均为Rexeed-15L.透析膜面积1.5m2.血管通路均选用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为250-300ml/min。采用碳酸氢盐无糖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温度为36-37℃。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所有液透析前减停胰岛素,血液透析中提前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嘱患者适当进食,加强血糖监测及健康宣教等新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1周内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血糖监测以及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并总结出现低血糖的前期症状,出现低血糖时的症状以及紧急的救治护理措施。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统计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或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监测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透视开始时、2小时后、结束时的血糖分别为(6.23±1.28)mmol/L、(5.31±1.12)mmol/L和(6.34±1.09)mmol/L,对照组依次为(6.38±1.46)mmol/L、(3.17±0.87)mmol/L和(5.18±1.21)mmol/L,其稳定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时更加容易发生低血糖,我院采用的优质护理措施,要求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治疗时出现神志恍惚、脉搏细速、皮肤湿冷、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同时监测血糖,迅速明确诊断,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治疗。
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因长期承受疾病折磨,经济压力大,透析预后差,社会家庭支持降低和健康状况的改变,导致患者以及家属情绪状态较差。所以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心理状态予以疏导,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疾病。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我院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透视开始时、2小时后、结束时的血糖分别为(6.23±1.28)mmol/L、(5.31±1.12)mmol/L和(6.34±1.09)mmol/L,对照组依次为(6.38±1.46)mmol/L、(3.17±0.87)mmol/L和(5.18±1.21)mmol/L。可见观察组患者的透析过程中的血糖更加稳定,波动较小。1周内观察组透析2小时、透析结束时和总的发生率分别为5.00%、3.33%和8.33%,对照组依次为18.33%、15.00%和33.33%,可见观察组出现低血糖的次数也明显减少。
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透析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严密监测血糖及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处理,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糖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家月,王永兴,郭梅等.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6):1067-1069.
[2] 柴剑丽,吴春燕,王文娟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70-174.
[3] 徐可.不同剂量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0):5794-5796.
[4] 刘晓斌,王凉,刘斌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2):159-162.
[5] 张艳丽,马静静,张红杰等.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在血液透析中低血糖护理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70-1371.
论文作者:钱中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低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血糖论文; 血液论文; 糖尿病肾病论文; 过程中论文; 《健康前沿》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