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下穿既有铁路干线施工技术论文_张鹏

徐州上铁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摘要:下穿铁路干线立交工程常采用预制箱涵整体顶进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在保证铁路线路安全运营的前提下,采用顶进设备将在工作坑内预制好的箱涵顶进铁路路基,形成下穿铁路的立交工程。文章结合沭阳县苏州西路道口平改立工程,主要研究了箱涵下穿铁路干线立交工程施工方法和关键工序,并提出了有关施工工艺和措施建议。

关键词:箱涵;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沭阳县苏州西路道口平改立工程位于沭阳火车站北侧咽喉区位置(详见图1)。箱身中轴线与新长铁路线交点里程:K50+380,中轴线与铁路线交角为46.69°。工程采用预制箱涵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工艺复杂、涉铁协调难度大,对施工中防污染、噪声、振动等要求较高,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要求严格。工程场地孔隙潜水和孔隙微承压水丰富。

图1 工程位置

2 主要施工方法

工程采用线路上方架设D24型便梁加固,线路下方采用8 m+12 m+12 m+8 m 四跨箱涵整体顶进的施工方法进行,箱涵在顶进工作坑内预制而成。

2.1 工作坑降水及开挖

本工程工作坑基底位于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地质条件差,承载力低,地下含水量丰富。顶进工作坑开挖面积大,工作坑面积达到1650 m2,工作坑采用φ80 cm钻孔桩和φ60 cm高压旋喷桩制作止水帷幕。工作坑范围内采用管井结合井点进行降水。基坑外侧、基坑底设置截水沟。

工作坑布置在新长线东侧,采用明挖法施工,工作坑周围采用单排φ80cm钻孔桩进行支撑加固,并在钻孔桩外围设置φ60 cm高压旋喷桩围护加固。工作坑围护结构强度到达设计要求后进行土方开挖,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支护,土方一般分3层进行开挖,第1层从原地面向下3 m,第2层从原地面向下5 m,最后进行第3层的土方开挖。当开挖至距离基底30 cm时,改为人工开挖至基底标高。工作坑靠近线路一侧设1:1边坡,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在边坡上打土钉挂网喷15 cm厚细石混凝土进行防护,并在工作坑周边布置截水沟,防止降雨或地表水侵蚀边坡。

2.2 滑板、后背梁制作

工作坑分层开挖至基底标高,地基承载力经验算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制作滑板,滑板做法:先在地基上铺设1层20 cm厚碎石垫层,然后再在垫层上铺设1层30cm厚C20混凝土面层。为了加大滑板的摩擦阻力,在滑板底部每隔2m加设1道锚梁,尺寸为30 cm×30 cm。当滑板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技术要求后,还需在滑板上设1层底板润滑隔离层,以减小箱涵顶进时的摩擦阻力。

后背梁虽然作为临时结构,但对顶进施工成败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设置牢固可靠。由于工作坑处于交通繁忙的火车站地区,施工场地狭窄,故项目部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后背梁,其最大的优点是结构整体性好,安全稳定性高。后背梁在钻孔灌注支撑围护下,墙体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整体连续浇注,预制的后背梁的强度和刚度需满足设计要求,确保后背梁在最大顶力作用下,墙体不发生大的位移、变形和破碎。

2.3 箱涵主体预制

箱涵主体在工作坑内现浇预制完成。因为箱身的防水要求高,所以箱身设计采用混凝土等级采用C40、抗渗等级P8。箱体预制前,先进行工作坑基底承载力验算,如不符合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加固,箱涵框架预制时先进行箱身放线定位,位置不能发生偏移,四孔箱涵主体如图2所示。箱身预制施工主要注意事项如下:

(1)钢筋绑扎前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2)箱体模板拼装时应做到拼缝严密、一致,模板表面清洁无异物;

(3)箱体混凝土浇注分2次进行,第1次浇注箱身底板及下部边墙,待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对施工缝位置进行凿毛处理且冲洗干净后,开始浇注剩余边墙及顶板,底板和顶板混凝土浇注时应分块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2~3m,并用振捣器振捣均匀。

图2箱涵主体

2.4 便梁架设

在既有铁路线下,制作盖梁A、B、C、D、E,然后将D24型便梁架设在盖梁上,便梁架设时应按规定办理线路封锁要点和限速慢行手续。纵梁安装完毕后开始安装横梁,横梁安装前预先按设计要求调整轨枕间距,腾出横梁空间,然后按照“隔六抽一”技术要求进行横梁抽换,抽换轨枕、安放横梁时应由纵梁两端向中心对称顺序进行。为防止轨道电路短路,安放横梁时需先在钢轨下垫大块绝缘橡胶板,安放横梁时应按照设计位置安放并用扣件固定。D24型便梁组装完成后,需检查并修整线路,保证线路的轨距、水平和方向。

图3 箱涵顶进方向

2.5 箱涵顶进

箱涵预制完毕后,开始安装液压顶进设备。配置10台320 t千斤顶,箱涵顶进前需对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线路加固情况、后背梁尺寸、现场照明、液压系统、防水层等进行验收,顶进设备和顶铁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箱涵自重、各部位尺寸及顶进长度等因素后选用。箱涵正式顶进前应先进行试顶试验,确定各项影响箱涵顶进的施工参数,试顶试验结束后开始正式顶进,箱身每前进一顶程后,切换油路使千斤顶的活塞回复到原位,如此往复顶进,直至箱身顶进至设计位置为止,箱涵顶进顺序为ABCD,顶进方向如图3所示。

图4 管井和井点布置图

2.6 线路恢复

箱体顶进就位后,立即进行箱身顶部、箱身两侧和三角区的回填。箱身顶部采用原有道砟填充并捣固,箱身两侧采用砂砾石回填,三角区回填按永久段和临时段分2类进行,永久段三角区采用地泵灌注素混凝土,临时段三角区采用级配碎石夯填。施工便梁在线路补充道砟并捣实后才能拆除,之后恢复线路。施工结束一段时间内线路仍需办理慢行,并按照45、60、80、120 km/h逐步过渡到常速。

3.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沭阳地处江苏东北部,海平面较低、地下水丰富等特点,工作坑降水难度大,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选择止水帷幕、管井与井点结合的降水方式(如图4)。

3.1 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位标高在5~6m之间,而工作坑的坑底标高为0.35m,工作坑原有地面标高在7.8m,这就意味着在基坑底部以上2~3m的范围有丰富的地下水,而且周围仅有一条狭窄的排水沟,并且靠近既有铁路线,对降水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3.2降水措施

本工程主要采用止水帷幕、管井与井点结合的降水方式。止水帷幕采用高压旋喷桩,在工作坑周围设置φ0.6m的高压旋喷桩,间距40cm,桩长15m,形成一个闭环的止水帷幕。同时,管井布置在基坑范围外,间距10m、管深15m,采用直径50cm无砂混凝土管;基坑内设置轻型井点降水,井点间距1.2m。冠梁外侧设置截水沟,然后进行降水,水位控制在工作坑底部以下1m时,对基坑进行开挖,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便于坑内水体的排出。为了更好地控制水位,安排专职人员每天对基坑内的水位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同时也制作了降水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在城市化进程中既有铁路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逐渐显现,市政道路下穿或上跨既有铁路施工开始广泛进行。本文就箱涵下穿既有铁路线路顶进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1]既有铁路隧道远程监测体系研究及应用[J]. 吴燊.安徽建筑. 2017(03)

[2]市政箱涵下穿既有铁路顶进施工技术[J]. 付上任.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25)

[3]道路下穿既有铁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J]. 王树芳.江西建材. 2016(19)

[4]道路交通框架涵下穿既有铁路道岔区线路架空体系[J]. 张福泉.四川建材. 2017(01)

论文作者:张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箱涵下穿既有铁路干线施工技术论文_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