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医学微生物学
引言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医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同时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较为枯燥,且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目前相关教师需要研究分析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进而促进教学成效的不断提升。而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在《医学微生物学》中,有着十分积极的教学意义。本文基于此展开了分析研究。
1改革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法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法。这种授课法的各个环节均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理论课是“填鸭式”,实验课也是教师讲授、示教,学生照做,造成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二是以传授基础微生物学知识为主,忽视临床微生物学的教学。教师按照课本内容传授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性状及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防治方法等。这些基础理论往往是抽象的,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这些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有很大的距离,学生不能充分体会到微生物与临床的关系。因此,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改革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法势在必行。
2实施学导式教学法的程序
1)课前预习教师提前将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学的要求目的以及相关的题目给学生。学生结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针对教师布置的自学题目,根据相关资料进行预习,及时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教研室所有任课教师在讨论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由繁至简、由浅及深、由独立到综合的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内在联系体现出来,除了讲授一些基本的理论之外,还应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解决。2)课堂学习课堂学习应分两部分开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学。学生则应当对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后,进行思考和总结,并根据相关的要求完成自学笔记,随后上交给教师。教师要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巡回辅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使其不断解决疑难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应根据课堂的时间,加入一些相和该部分有关的最新进展,使学生对医学最前沿的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将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出来。3)课后复习自测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师的课堂指导,及时完成课后复习,同时通过自测题对自身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掌握好基础的理论以及重点难点内容。
3讨论
3.1以病例讨论展开实验课教学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为:实验前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及意义,然后示教实验方法,学生操作得出实验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种实验课教学法始终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只是重复验证实验,无法与临床紧密联系在一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彻底改变学生这种学习状态,我们设计了以病例讨论为引导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实验课前将病例资料发给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提出的问题实施实验,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如细菌性腹泻的病例,学生经讨论初步确定诊断,而后制定出具体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按步骤实施,得出结论后要走上讲台,陈述本组的实验过程,教师依据各环节综合评分,极大地促进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2学导式教学在课堂进程中的改革
以往在学导式教学中“讲”的部分主要由教师完成,能够实现精讲和突出知识点的作用。经过近年在七年制教学中的推广实行和不断革新,对部分章节我们把“教师讲”改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讲”。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概括知识点,提出并解答问题。在课堂上,由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讲授,采取的形式为两人一组共同准备,由一名同学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讲解完毕后,由教师对其中的重点和关键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既实现了精讲和突出知识点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3.3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实施学导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要想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好,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好讲授的内容,认真设计学生的自学题,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能力,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时了解科研的最新动态,不断创新和开拓,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最终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水平。
3.4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引导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组织授课内容、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得出正确结论。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精通微生物学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及启发、引导和控制问题讨论的能力,因此,教师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法,教师只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课前精心备课,课上突出重点、难点的讲授,利用幻灯、投影等辅助手段就可以完成教学过程。实施引导式教学法以来,首先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加了知识的积累,激发了他们的教改热情。其次,坚持每周’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并坚持以下原则:*’+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先导,引入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可推理出明确的预期结果;*,+问题的深度、难度适中,使得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这样,确保了教学改革的可操作性。
结语
综上所述,学导式教学法在本科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改变了病原微生物记忆起来的枯燥和繁琐,使得学习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在病例的编写上不断改进,加入更多的教学手段,让学导式教学法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俊萍,陈辉,安静.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融汇素质教育的思考[C].//首都医科大学2012年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首都医科大学,2012:335-338.
[2]陈辉,盛子洋,高娜.如何改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成效[J].医学教育管理,2017,3(z2):4-6.
[3]李水红,段元润,赵飞骏,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9):749-751.
论文作者:杨丹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学生论文; 微生物学论文; 教师论文; 式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教学法论文; 作用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