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事业正在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变电运行的电网结构与以往相比变得复杂许多,因此这也就提高了我们对变电系统运行稳定性的要求。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变电运行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占较大比例,是目前变电作业过程中十分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围绕变电运行中的电气误操作问题,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防控
1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原因分析
由于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心理素质普遍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变电运行的操作人员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问题,比如不达标的技术水平会导致其没有较为准确的判断能力,再加上一部分操作人员普遍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最终会导致许多不同种类的不规范的变电运行操作。
1.1 错误填写操作票
防止误操作事故的有效措施一般将电气倒闸操作票规定为书面形式,该操作票明确规定了电气倒闸操作的具体操作任务以及项目和操作顺序等。一份正确填写的操作票要包含接受操作任务、填票和审票这三个倒闸操作步骤。但是在实际中,经常会出现因为某些人为原因而导致操作票填写错误,导致误操作。比如调度员预发操作任务时和值班员接受核对任务时并未使用设备双重名称并且操作术语也不规范;再者对于相同的操作任务,受令者和发令者的理解存在偏差,致使操作票与调度任务出现不对应的情况;操作人员不能够认真的填写操作票导致操作票质量较差,出现操作偏差等。
1.2 操作前未三核对
变电运行事故发生比重较大的原因之一时走错间隔引起的误操作,值班员在操作之前未认真执行核对名称、编号和状态这“三核对”要求反而盲目操作。或者在操作进行的时候,有一人离开了生产现场,而另一人在现场等待的时候改变了站立位置。二人继续操作时,对设备没有进行二次核对,默认改变后的位置为原操作设备,导致误操作事故。
1.3 擅自操作或盲目操作
操作员在没有接到相关的调度命令时的擅自违规操作,最容易导致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变电运行的许多操作都是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的,如果工作人员不了解本次操作目的,就会进行盲目的操作,在并未认真观测倒闸环境的情况下缺乏对整体的把握,一旦出现问题,没有应对方法,最终导致误操作。
某220kV变电站线路工作结束,继续进行无人值班站改造工作,这时调度下令改用母兼旁600开关进行带路。由于这种接线方式带路须先倒单母线运行。结果值班员倒闸操作时发现了两个缺陷。一是6121隔离开关分不到位,一是6001开关拉不开。于是检修人员进行处理。首先处理了6001刀闸,在检修行将结束之时,由无票传动6121刀闸结果带地线合闸,造成220kV母差动作,220kV全停的严重后果。
事故的后果是严重的,同时也给人以很多思考,首先值班员在发现6121刀闸分不到位时,还要不要继续操作?6121分开之后,是否有足够的绝缘距离?这一点由于笔者不在现场,无法作出判断,但是在母兼旁600拉开后,处理事故时,用6121去切合空载母线,正常情况下就不是允许的。正常的处理程序应该是这时停止操作,迅速处理6121刀闸分不到位。
又或者6121刀闸分不到位不影响下一步的倒闸操作,6121刀闸仅需要调整一下,这时就应该用绝缘杆进行一下调整。然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防控策略
尽量避免发生以上所提问题,就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气误操作发生频率。为了更大程度减少事故的发生,读者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倒闸操作的质量,误操作防控策略主要在人为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完善规章制度
变电运行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予以保障是才能够保障其安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健全变电站的规章制度,对标准要求以及相关操作规范更要明确规定。制度标准完善后,就要大力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变电站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定要严格规范,操作规程的标准以及种类要明确规定。保证科学地制定倒闸操作操作票,做好操作步骤的优化,使现场操作更加便利高效。必须严格落实制度体系,保证投入到具体的行动当中,以保证变电所具有规范的电气操作流程和可靠的操作行为。
2.2做好相关的细节问题,避免倒闸误操作
人为事故很多时候是在倒闸操作中发生的,因此,要特别注意一些主要倒闸操作危险点的预控。
(1)在变电运行现场应小心接触电压、跨步电压造成的危险。首先是要定期检验现场使用的各种安全工具设备,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接地点在室内4m以内、室外8m以内均属危险区域进入上述范围,必须穿绝缘靴。接触设备的构架时,应戴绝缘手套。
(2)在进行电气检查、拆卸接地线时应戴上绝缘手套。利用绝缘棒在下雨天进行操作时,还应盖上防雨罩和绝缘靴。在进行高压保险丝拆卸工作的时候,戴上防护眼镜和绝缘手套,并且利用绝缘夹子和绝缘垫。
(3)待装设的接地线搁放位置要正确,以防打错接地线造成带电挂地线事故;双电源线路接地线装设前的验电操作,应谨慎小心,以防误碰伤人。防止带电挂地线。挂接地线应在设备验明无电后操作,并要求设备三相短路。打接地线时应先接接地端,拆除时顺序相反。
(4)禁止携带负载对隔离开关进行拉合操作。首先,需要根据操作票来定位设备,并且还要在断路器在断开的情况下进行隔离开关的相关操作。当隔离开关的相关操作不能进行的时候,需要查出相关的原因,禁止解除闭锁强行操作。
(5)倒闸操作时监护人不得代替操作人操作。操作过程中若出现异常, 不得强行操作,必须查清问题并获得许可后才能继续操作。
2.3 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专业培训和素质培训是变电运行操作人员培训主要的两方面内容,要求操作人员较为全面的了解操作设备以及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能够解决较为常见的几类问题,并且能够严格的遵守变电站的规章制度。同时还具有较高素质,进行操作时毫无依赖心理和侥幸心理,并且能够抱着一个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变电操作工作。
2.4 重视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与维护
电力部门需保证防误闭锁装置功能齐全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维护,保持其时刻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应设专人负责防误工作,建立起一个防误工作网,设专人负责万能钥和解锁钥匙的封存保管工作,做好解锁程序的规范,审批手续需严格按照权限履行,对解锁钥匙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重视防误装置的维护工作,定期定时维护防误装置,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设备台帐,对主设备进行停电检修时,也应对防误闭锁装置进行检修,尤其是防卡涩和防锈蚀部分。
2.5 落实事故责任制
事故责任机制必须要在电力企业内部严格建立。有了严谨的事故责任制这一依据,在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时,我们就能够将事故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进而追究其责任。通过事故责任制,我们在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的同时,还能够严肃操作纪律,杀一儆百,对整个系统内部产生一定的警醒与告诫。
3 结束语
总之,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有管理制度、人为因素以及外物因素等。本文仅从宏观方面对电气误操作原因进 行了分析,并综合提出了一些以人控为主的防范策略,以减少电气误操作发生频率,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程文.探析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智能城市,2017(2):260.
[2]董丽珍.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电子制作,2013(7):188.
[3]王树新.关于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问题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2):215.
论文作者:杨慧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操作论文; 电气论文; 事故论文; 发生论文; 设备论文; 接地线论文; 值班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