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_家庭教育论文

论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_家庭教育论文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目标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家庭教育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目标不同于学校教育目标。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或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由国家确定的。而家庭教育,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意志,受父母的思想觉悟、文化素质、职业、经历、兴趣和爱好的影响。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比较突出和普遍存在着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目标定位过高的现象。

不可否认,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适度的期望,适当的目标定位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成就动机,强化父母的教育行为。但如果父母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自己的经验、爱好做为制定目标的依据,不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考虑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性,即使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很伟大,设计的蓝图很宏伟,也是徒劳的,注定要失败的。脱离孩子实际能力的目标,其结果只能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阻碍其个性健康发展。家长也可能由于期望目标未实现而一时心理不平衡采取过激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酿成悲剧。这些教训是今天的父母应该吸取的。

“好的动机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强扭的瓜不甜”,家庭教育中的目标定位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只凭家长的满腔热血,但脱离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提出的目标,就像让跛足的孩子成为足球明星,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给孩子提出适度的目标定位,并得以实施,把握好“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目标定位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自身条件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目标定位必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即孩子的年龄特点、天资、学习基础、有无特长等出发,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客观的、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定位。

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定位过高是当前许多家长存在的共性问题。只有了解孩子,才能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对于智商高的孩子,可定位略高些。而对于智商低的孩子,目标定位可低些。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进行的目标定位,既不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又能实施。在实施时,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对孩子期待,既使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实施目标定位才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家庭教育中的目标定位不能仅限于智力因素方面,儿童良好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也不应忽视。

(二)目标定位要考虑社会需要和可能性

父母在为孩子制定目标时,既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应看到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的结构比例是不一样的,占大比例的仍然是脑体中介的劳动者甚至是体力劳动者。父母从孩子出发,为孩子打算希望孩子从事理想的职业是应该的,但也应考虑社会需要的人才层次和职位多少。

家庭教育目标的实现还有一个可能性的问题。我们所处的世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为人子女皆成“龙”,我们的社会既需要能成“龙”者,但需要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无论孩子从事什么工作,尽管很平凡,只要尽心尽力去做,会变得伟大起来的。

(三)目标定位要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

中外许多名人、科学家的事迹证明,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兴趣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因此,家长在为孩子目标定位时,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看其爱好什么,想干什么,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提出目标定位。当然,孩子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中,他们的兴趣、爱好还不稳定,或是不合适或是不健康。家长要分析讲清道理,让孩子明辨对错、是非。家长要切忌把自己的愿望、兴趣做为目标定向强加给孩子。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一些父母让孩子学钢琴、学美术,希望孩子成为演奏家、画家,并不是孩子喜欢或孩子有这一方面的天赋,大多父母是从自己的愿望出发,结果孩子从中得不到乐趣,学习完全是消极被动的。诸多事实表明,孩子感兴趣的事,硬逼他们去做,积极性低,完成的效果差,甚至会事与愿违,造成“宁肯把自己的手指砍掉也不愿意学琴”的悲剧。父母强加给孩子的目标不仅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中的目标定位要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从爱出发,严爱结合,让孩子健康成长。

标签:;  ;  

论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