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应力施工技术具有抗裂能力强、减轻结构自重等优点,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青睐。在应用预应力施工技术时,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工作配置进行合理优化,并保证该技术不仅能有效强化建筑构件的抗裂能力,还能有效拓展建筑工程的应用领域,促使更多高强度材料充分发挥作用,最终实现节省建筑材料的目标。
关键词:预应力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对各项标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抗震级别、建筑性能等等。而通过将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到房屋建筑当中,不仅能够改善房屋建筑施工环境,同时也能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性。因此,预应力施工技术作为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应当对其具体应用加强研究,才能保证其维护房屋建筑基础的作用得以发挥,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
1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特点
从现阶段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对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促进房屋建筑结构耐久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为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提供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在解决混凝土结构抗拉力不足等问题以及减少混凝土裂缝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全面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混凝土施工本身的性能与质量无法达到最佳状态,但是选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可以通过强化建筑结构抗拉力以及刚度等方式,达到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一步提升的目的,对于保障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大范围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施工建筑原材料的投入,与现代绿色施工理念与要求相符合,在增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美感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1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加固方法的选择方面,通常会用到有体外预应力加固、建筑面补强层加固以及结构受力体系变化加固等一系列方法。将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在加固施工的实践中,也即是将一定的预应力施加个结构构件,从而对器件部分压力进行分担,在双方相互作用之下,便能减轻初弯矩的预应力,大大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及应变量,最终实现房屋建筑加固的目的。
2.2混凝土框架中的应用
由于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框架具备自重大、层高多且跨度大等特征,所以一定要合理应用预应力施工技术,才能够确保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不同部位承载力的安全性,全面保障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可靠性。一方面,在支撑层框架梁当中,需要提升地基处理水平,避免出现不规则沉降情况。同时,由于梁底模板会出现全跨长度1-5‰左右的起拱,所以需要在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中确保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得到完全释放,并且要在张拉之前完全拆除所有的框架梁侧模板与楼板模板等,预防出现预应力无法起到预定作用的情况,避免了负面影响的产生;另一方面,在对混凝土框架进行浇筑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振捣工作,避免波纹管受损。同时要应用高压水冲孔的方法去防止波纹管漏浆情况出现,否则会造成预应力孔道堵塞,无法体现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弯结构中的应用
受弯结构在房屋建筑中有着大量分布,倘若该结构的承载能力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便会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形成负面威胁,因此我们将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在受弯结构当中,通过加强结构的承载力去提高安全性,这一应用在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房屋建筑应用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讲,受弯结构应用预应力施工技术,更多选用的材料为碳纤维,原因便在于碳纤维的强度高、材料获取方便且施工难度不高。许多房屋建筑的受弯结构未经过加固处理,由于受到建筑荷载等作用力,便会导致内部形成压应变与拉应变,一旦应变量超过阈值则会因为超出承载力极限而造成构件损坏。当然,将碳纤维片材应用在房屋建筑受弯结构当中,一定要结合混凝土的应变增量去决定,如果初始应变量增大,那么碳纤维片材的应力会随之减小,预计效果达不到则导致受弯构件损坏。因此,一定要在粘贴碳纤维片材的过程中先给予一定的初始拉应力,才能保证即使构件受到压力应变破坏,碳纤维也能提供足够应力,进而避免受弯构件的损坏。
2.4施工质量控制
对于预应力筋切割长度的确定,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进切割,在完成预应力筋的下料操作后,立即制作固定端锚具,制作完成后方可送到施工现场。其中,钢绞线的下料长度不应小于其在结构内的长度、张拉端预留长度、下料误差这三者之和。对成品钢绞线进行检查,确保无死弯及磨伤并按长度进行分类堆放,在对规格、数量按照设计规定进行确认检查。按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筋在梁中布置的曲线形状,预应力筋埋设的最高点、反弯点与和最低点等特征决定曲线的形状。一般来说,要在非预应力钢筋上,画出预应力筋的放线图,其中将通常将控制点间隔设置为1.0~1.5m,应配置专人进行放线工作和跟进复查。
在各个控制点处将预应力筋绑扎成型后,以波纹管管底为标高,以按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曲线为矢高,在控制点处标志箍筋划线,然后将支架焊接在梁的箍筋上,支架间的距离通常为1m左右。固定支架焊接好之后则进行辅管施工,先将安装固定端锚垫板,再逐步地从张拉端处套入波纹管,波纹管对接完成后还要用胶带密封。
对于波纹管与固定端钢绞线的连接处要用棉丝进行封堵,然后用胶带进行密封。在此过程中,应确保波纹管整体没有明显弯折,水平方向上偏差控制在1cm以内。波纹管铺放完毕之后将预应力筋穿入管内,然后把波纹管绑扎在固定架上。在预应力筋穿束过程中,宜采用人工单根穿束,对于穿束端要软布包缠好避免波纹管出现破损,若是出现破损应立即进行防水处理。
固定架控制着预应力筋的垂直位置,水平位置则保持顺直。预应力筋固定完成后,在波纹管两端以及最高点处都要设置相应的排气泌水孔。首先在波纹管上方设置一个直径20mm的圆孔,然后用塑料板压住开口,将端口固定之后用胶带进行密封,以免发生漏浆,将25mm规格的塑料管与塑料板的端口连接,形成此处的泌水孔。
对于预应力梁底模及支撑支架的拆除施工必须在预应力筋张拉完成之后才可进行。在完成预应力筋张拉之后的24h内完成灌浆施工,若因特殊情况无法及时完成灌浆应对锚固装置、钢绞线等进行防损处理,避免出现滑丝现象。灌浆施工完成后,要确保预应力孔道内的浆体强度较高的前提下才能切断端部多余的预应力筋,注意不可使用电弧切割。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保证房屋建筑稳定性与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保证,可见进一步提高预应力施工技术水平则显得尤为必要。所以,我们需要对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及关键要点深入了解,并且按照相关标准去做好具体应用实践,从而全面提升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助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均扬.房屋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实践[J].江西建材,2016,7(20):350–351.
[2]张雷,马波.浅谈房屋建筑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
[3]杨乾.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7,15(1):257.
论文作者:牟振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预应力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波纹管论文; 碳纤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