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型教学的高级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讨--以丘吉尔经典演讲为例_互动教学论文

基于任务型的高级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以丘吉尔一篇经典演说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丘吉尔论文,互动论文,为例论文,教学模式论文,高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语言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课堂是教师、学生之间用所学语言交流的重要场所,因而课堂教学应该是互动的;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实践”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式,通过启发诱导式的语言输入活动以及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互动交际是人际交流的典型特征,它通过交际双方之间的默契合作,并借助各种交际策略等手段来实现。在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史上,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重视语言教学的首要目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交际语言教学的兴起,语言教学的研究重心由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同时也催生了一种既规定有明确教学目标又包含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手段的语言教学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语言教学提倡“用语言完成任务”,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Skehan,1998:8);任务型教学法在当今语言教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它和交际教学法紧密相连,实际是交际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王蔷,2006)。

Littlewood(1981),Long & Porter(1985)和Nunan(1989)等人都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过描述。Nunan(1989)把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定义为在课堂教学中用目的语做一件事,涉及对语言的理解、操作、运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利用目标语进行理解、产出并交流的过程;任务应该意义完整,可作为交际活动独成一体。在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语言输入和语言活动,确定教师和学习者的课堂互动角色。

二、课堂任务型互动设计原则

课堂英语教学明确相应的学习任务,并用有效的互动方式加以完成,从而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应根据相应的任务型设计原则。Nunan(1989:130)提出了任务设计的一系列原则:材料的真实性(authenticity)、任务的延续性(task continuity)、现实世界聚焦(real-world focus)、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学习聚集(learning focus)、语言实践(language practice)和难题解决(problem solving)。首先,真实的语言输入是语言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任务活动之间宜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才能促进学习者逐步提高语言水平;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与现实世界有联系;语言聚焦活动可帮助学习者从频繁的接触中加深对一些语言现象的认识;学习聚集活动可鼓励学生从学习者的角度观察,监督自己,从而培养学习策略及自我评估的能力;难题解决不仅能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还能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Skehan(1998:95)在研究任务的特点时,也强调任务的四个要素:意义、交际、真实和完整,以及任务评估应以结果为标准。Willis(1996:53)认为,以任务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可分为任务前(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三个阶段。根据Nunan,Skehan和Willis等的研究,结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0)对高级英语课程的要求,本文探索在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基于任务型的互动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以张汉熙编著的《高级英语》(1995)第一册温斯顿·丘吉尔的"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USSR"为例,探讨在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基于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主要的几个教学环节中促进并加强“互动”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欣赏文章的能力。

三、基于任务型的课堂互动教学设计探索

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基于任务型的课堂互动教学,可在课堂中的三个主要教学阶段进行运用探索。温斯顿·丘吉尔的"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USSR"是他作为英国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表的著名演说之一,对该课文的教学,有很多方面知识需要讲解,笔者根据不同教学环节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采用“互动”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计划用5个学时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同时可根据实际教学任务完成和课堂互动情况灵活掌握。

(一)基于背景资料查阅任务的互动设计

教师上课前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即任务前(pre-task)准备阶段,如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任务:

a.Get as much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about Churchill's life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b.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ose important people mentioned in this speech.

c.What other famous speeches did Churchill mak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d.Why is Churchill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people in the 20th century?

教师可要求每位学生带着这些学习任务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丘吉尔的个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德国入侵前苏联的有关背景资料,每位学生查到相关资料后,先记一些笔记,并熟悉相应内容,到课堂上分2—4人为一组进行交流,学生交流后,教师选择其中1个至2个问题,请学生在课堂上做汇报,汇报完以后,教师通过播放英国广播公司出版的介绍丘吉尔的英文传记片段作适当补充。

本环节教学任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对该篇演说的作者丘吉尔一生的经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当时德国入侵前苏联后的紧急情况等背景知识,从而为学生理解该篇演讲的内容作好铺垫。课堂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或咨询者,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丘吉尔作为著名政治家的成长经历、他坚强的性格和多种非凡的才能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篇演讲的兴趣。

(二)基于演讲内容和主题理解任务的互动设计

进入课文内容教学(即task cycle)环节后,教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设计理解该演讲主题和结构的学习任务,如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a.When and how did the Germans attack the Soviet Union?

b.What was Churchill's reaction to the news of Hitler's invasion of Russia? Why?

c.Why did Churchill side with the Soviet Union since he had always been an avowed enemy of communism?

d.How many parts could this speech be divided into and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e.What is the central point of this famous speech?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情况,以每3人左右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教室座位情况,尽量安排每组学生面对面讨论问题,进行理解演讲内容的互动活动;小组活动中,每位同学都要提问,另外两人依次进行回答,然后相互补充。学生在进行问答互动过程中,教师注意掌握完成该项任务的时间,如以上5个问题,可安排20分钟至25分钟左右完成。教师此时可以参与到任一小组中,仔细倾听学生之间就上述问题的问答,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交流观点,相互补充并帮助学生总结要点,或者记录学生回答过程中的若干观点偏误或语言表达错误,等讨论结束后及时加以纠正,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表达观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教师还可以督促小组讨论中少数发言不太积极的同学,鼓励他们先把自己的回答或想法写在草稿纸上,然后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宣读。对于这些学生,只要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帮助他们逐步改掉不善表达的弱点。当该项学习任务在互动活动中完成后,教师宜及时加以总结,对那些在小组互动过程中表现较为突出,对内容理解正确、有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且语言表达流畅的同学,及时运用表扬策略,并请他们在全班做汇报,从而调动全班同学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的积极性。

本环节互动教学活动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德国入侵俄国的背景和动机,理解丘吉尔听到这一消息的迅速反应,以及他反对法西斯的坚强决心;二是帮助学生理解这篇演讲的结构和中心思想。与二语习得直接相关的课堂互动涉及许多方面,如教师话语、学生参与、任务与互动、小组活动等;课堂互动通过两种方式促进第二语言习得:(1)通过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接触和理解;(2)通过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的尝试(Ellis,1990);认知互动理论强调语言环境和学生的内在机制的共同作用,认为学习者的心理能力与语言输入的互动导致习得的发生(杨连瑞、张德禄,2007)。经过小组成员之间、师生之间以互动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本环节的教学目标就能实现,即演讲的结构为三个部分:PartⅠ:Para1—2 Churchill pointed out the disasters brought upon USSR and mankind by Hitler.Part Ⅱ:Para3—4 Churchill expressed his strong determination to defeat the Nazi regime.Part Ⅲ:Para5—6 Churchill called upon British people an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o counteract Hitler.

演讲的中心为:In this speech,Churchill pointed out the disasters upon mankind brought by Hitler and expressed his strong determination to defeat the Nazi regime and the Fascism.He also called upon people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ho loved peace to fight against Hitler.

本环节教学中,学生还是学习活动的主要角色,而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参与者、咨询者,更重要的是课堂互动活动的引导者和互动时间的控制者。在教学活动中,参与互动活动的双方—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问答、沟通与交流,通过交流形成互动学习环境,在互动中建构文本信息的意义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Long&Porter,1985)。同时,除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演讲内容之外,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互动的目的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等。

(三)基于语言理解、修辞赏析任务的互动设计

课文背景知识、内容结构、中心思想理解任务完成之后,进入课文语言部分的理解,即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环节。教师可以用约30分钟时间,主要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解释演讲中一些较难的句子、重要词组和词语等。在这之后,重点讲解和欣赏该篇演说里生动优美的修辞。通过演讲内容的学习,学生们会感知到丘吉尔演说中多彩的语言特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互动,易于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一种互动状态,通过意义的共同建构,从而增进语言习得(Gass,1997)。通过设计以下几个学习问题来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欣赏这篇演说的语言和修辞特点,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笔者在该环节学习任务的第一部分,布置学生做独立活动。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已经掌握英语的明喻和暗喻修辞手法,因此,要求每位同学用2分钟左右时间找出演说中运用这两种修辞的精彩例句:

1.Simile:

… the Hun soldiery p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

2.Metaphor:

I see the Russian soldiers standing on the threshold of their native land …

Behind all this glare,behind all this storm ...launch this cataract of horrors upon mankind.

Until … we have rid the earth of his shadow and liberated its peoples from his yoke.

在本环节学习任务的第二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演讲中出现的不同修辞手法,逐一用英文阐释并举出例句加以说明,然后再布置学生做配对练习,查找出课文中运用不同手法的修辞例句。如:教师做如下解释:In this famous speech,Churchill employed many rhetorical devices,which made his speech very impressive and forceful,for example,rhetorical question and interrogation(教师讲解的同时用PPT展示文字解释).Interrogation helps to make an assertion in a striking and lively way.E.g.Didn't I tell you that you should come here a little bit earlier?教师解释之后,学生不难找到这个句子:...but can you doubt what our policy will be?然后,教师可以介绍并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本演讲中的大量精彩修辞,主要还有下列几种:

1.Periodic sentence:

a.The past,with its crimes,its follies,and its tragedies,flashes away.

b.If Hitler imagines that his attack on Soviet Russia ...,he is woefully mistaken.

2.Parallelism:

a.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 we will fight him by sea; 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

b.I see the Russian soldiers standing ...I see them guarding ...I see the ten thousand villages ...I see advancing upon ...I see also the dull ...I see the German bombers ...I see that small ...

3.Inversion:

a.From this nothing will turn us—nothing.

b.But this I will say.

4.Repetition:

a.We have but one aim and one single,irrevocable purpose.

b.He has so long thrived and prospered.

c.We will never parley; we will never negotiate.

5.Onomatopoeia:

a....with its clanking,heel-clicking,dandified Prussian officers,...

6.Alliteration:

a....also the dull,drilled,docile ...

b....fighting for his hearth and home.

学生们找到这些不同修辞例句后,教师再设计几个问答题学习任务,供学生讨论、交流该经典演讲运用这些修辞的效果:

a.What are the effects of these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this speech?

b.Imagine you had never heard about Churchill,but after you have studied this speech,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Churchill's personal character?

这次互动讨论可以安排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以3人至4人为一个小组,相互交流心得和感受,尽量能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记录并在全班汇报,以便教师总结并共同评论、赏析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说。

在这篇演讲中,丘吉尔运用的这些排比、反问、倒装、重复等修辞手法使演讲语言生动优美、气势磅礴、令人振奋。通过学生互动讨论、教师总结后,再结合演讲的主题,学生们会对这篇演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鲜明的主题,精确、优美、多彩的修辞手法,文风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互动交流,学生们会对丘吉尔在这篇演讲中所要表达的观点、勇气与决心,即坚决要与法西斯战斗到底、夺取反法西斯战斗最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进一步体会、理解;就会懂得丘吉尔的这篇演说能够给他的同胞和朋友巨大的鼓舞并产生坚定的信念,同时能给法西斯分子以强烈的震慑。俗话说:文如其人,学生们在思考、讨论之后给丘吉尔的个性做出了如下精妙的评论:"An outstanding man with a strong determination;brave;unyielding;arrogant,etc."

本环节教学任务的目标是师生共同赏析这篇演讲,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阅读文章,高屋建瓴地赏析文章并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独立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原文的文字美、逻辑美和思想美的素养。

四、效果探讨

笔者和几位同课程教师自2006年9月开始在本校04级、05级和06级学生的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基于任务型的互动教学模式探索,历经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后,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09年9月分两次对英语专业04级、05级和06级的三个班共93名学生就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在收回全部问卷调查表统计后,得出主要结果如下:

除了问卷调查外,笔者还对以上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下部分代表了大部分学生的观点:

1.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我锻炼口语能力,理清思路,更加自如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有助于提高我的写作水平。

2.老师布置我们查阅资料对培养我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都很有帮助。希望老师在背景知识方面能多增加互动内容,如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等,对开阔视野、增加交流渠道,同时也能对我们提高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3.我希望课堂互动不仅仅限于配对练习和小组活动,还可以就课文中某个观点进行全班讨论或辩论,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也许效果会更好。

4.我希望课堂上能适当增加一个环节:多鼓励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想法,然后一起积极讨论。因为自己解决问题,印象会深刻很多,而且别人的补充对拓宽自我思维帮助很大。

5.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懂得了学习英语不能单纯地依赖老师,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应用,练就出过硬的英语基本功和能力。

通过调查问卷7个主要问项的统计结果和学生访谈,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年级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所运用任务型、互动教学方式的态度,绝大部分同学赞同、支持并积极实践。其中他们对问卷第2项“对帮助理解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很有效果”和对第4项“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有很大帮助”选项的百分比相对较高,分别为56.9%和46.2%。从问卷第7项结果可以看出只有5.4%的同学不赞同基于任务型的互动教学方式。

从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高级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欢迎并接受的,同时这一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五、结语

本文以一篇经典文章为实例,探索基于任务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对培养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语言运用、原文欣赏等能力的效果,笔者经过在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认为该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能锻炼学生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的能力;2.能提高学生理解并欣赏原文的能力;3.能增强学生参与协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4.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5.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评判的思辨能力等。这些能力对培养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但是经过教学实践,还可以看出这一模式在教学中也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1.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高,教师如何适时转变角色,怎样从传统课堂上的控制者变为知识的咨询者,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课堂互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等都须进一步探讨;2.学习任务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少部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够,需要教师不断督促鼓励,课前查阅资料和对课文的预习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课堂互动完成的质量等,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教师要解决的课题;3.小组互动活动中,教师怎样有效安排和控制活动时间;如何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学生之间进行分组等也会影响互动的效果等等一些问题都还需要深入探讨。

总之,高级英语课程内容难度大、知识点广,教师的知识面要广博,要有大量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并准确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级英语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文章欣赏能力,教师根据不同文章题材和内容,不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演讲和小说等不同体裁,应考虑材料的真实性、语言实践性、任务意义与完整性等原则,设计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任务,促进课堂“互动”教学;同时教师还应了解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适时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经常和学生们多交流,并对教学方式积极加以完善,不断探索课堂任务型、互动教学模式以便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标签:;  ;  ;  ;  ;  

基于任务型教学的高级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讨--以丘吉尔经典演讲为例_互动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