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团队管理比较_美国工作论文

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团队管理比较_美国工作论文

美、日、欧团队管理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团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国企业管理的实践水平及其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各国团队在实践程度和管理模式上都有所不同。

美国:自由团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团队在美国企业组织中大量出现,美国《培训》杂志在1996年度所做的行业调查表明,70%以上的组织中都拥有一个以上的团队,其中31%—45%拥有高度自我管理的团队。

40%以上的团队拥有以下功能,制定工作进度,直接与客户、供应商打交道,制定生产定额与绩效目标,30%以上的团队拥有雇佣员工、绩效评估的功能。可见美国团队已基本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组织功能。

美国企业对团队的控制较弱,多数企业都给予团队充分的自主权,以团队实践处于一般水平的美国康宁公司为例:它下属的各厂都引入了团队模式,其中的康宁特制网眼陶瓷(SCC)工厂,由三个高绩效工作团队构成,每个团队除了不能改变生产计划、质量标准之外,它们不受任何监督和控制。除了致力于改进工作流程之外,它们还对自己的培训、假期作出计划,决定团队入围人选,评估团队中的伙伴。

美国企业中的团队就像是企业中的自由分子——小型组织,它们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比较全面的组织功能,并且企业对其控制程度较弱。因此,可以称美国的团队为自由团队。

欧洲:精英团队

进入20世纪90年代,欧洲企业开始引入团队工作的模式,但比较美国、日本而言,拥有团队的企业比较少,而且企业中的团队数量也比较少。国外学者研究了几家在团队实践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公司:

1.米其林公司 它是法国的一家大型工业公司,主业是轮胎,1994年,它的轮胎销售量占世界市场的20%。为克服庞大的官僚主义结构带来的弊端,开始倚重于工作小组,并给予这些小组以时间、资源和独立性。

2.贝塔斯曼公司 它是德国的一家公司,始建于1824年,战后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传媒企业。在1989年时代与华纳两公司合并前,贝塔斯曼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传媒公司。贝塔斯曼公司采取高度分权的结构,有300多个经营单位,每个单位都是独立的团队,它们在实施各自的目标方面拥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活动范围及文化理念受到组织的强大控制。

3.意大利的百胜集团 百胜生物医学公司始建于1981年,后更名为百胜集团。主要产品是医疗映像设备,1994年的营业额为1.45亿美元。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许多创新领域引入团队管理模式。

4.西班牙蒙特拉贡合作公司 该公司是在合作网络的基础上于1989年由多家企业组合而成的。该公司创建了许多与创造和知识传播相关的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有工艺研究院、工商管理学院、研究中心伊兰克等。该公司崇尚自主决策和远见卓识的价值观。在欧洲被认为是具有扁平式组织结构、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管理的公司。

从研究者对上述各公司的团队管理的介绍可以看出,欧洲的团队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引入团队模式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极强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和指导方式,组织控制程度较强。这一点和美国不同,美国团队的自主管理程度较高。

第二,欧洲的团队主要出现在创新工作领域,并且独立于日常活动之外,受到高级管理层的保护,组织给予特别的资源支持。与此点相反,美国的团队受到组织的保护较少,而受到日常营销活动和竞争压力较大。

欧洲的团队集中于创新领域且由精英们组成,服从组织最高管理层的命令,受到组织的特别保护,形式上类似军队中为执行某一特殊任务而组成的别动队,因此可称之为精英团队。

日本:依附团队

1962年日本科学家及工程师协会注册了第一个质量小组,以此为标志,日本被认为是最早在企业中引入团队工作模式的国家。

团队在日本企业中比较普遍,但与别国不同的是,许多学者认为,团队工作模式是日本文化中固有的,作为日本习惯的协作工作方式存在而已。

日本学者松木厚治认为,从形式上说,日本企业的组织形式大都是管理机构式的,但这仅是表面现象,实际过程与组织形式没有关系。日本企业的组织特征是自下而上方式的决策过程或共识型的决策,重视和谐,责任和权限的范围不明确,以及以人为中心(欧、美企业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等。人员被安置在岗位上不是为了简单地充任特定任务,而是作为企业人,作为企业的分身实施行动的人。

因此,对每一个员工,尽管承担责任的范围有限,但其视野应当广及全企业,像最高经营者那样关心公司的全面情况。在此基础上,通力协作自然就成了日本企业组织活动的本质。全面思考与协作是通过日本企业的特殊情报交流机制实现的。首先,在日本企业中,有禀议制,即无须做出什么决定,却频繁召开会议,作为有关人员非正式协商的务虚活动。目的是交换情报和统一认识。其次,日本企业被认为是一种情报交流组织。总经理的指示常常是代表企业前进总方向的一种模糊指标,指令经下级详细的研讨后逐级上报,如此反复,最后才作出决定。意见往往在情报交流的网络中形成,这种决策方法,与其说由谁决定,不如说是意见在筛选中通过。

情报交流支持下的全面思考与协作导致的组织结果是,企业以群体或团队为基础开展组织活动。团队成了日本企业基本的组织和工作模式。

具有日本股神之称的邱永汉,分析了日本承包企业群。承包企业群内部的企业小而独立,围绕主企业(一般是大企业)建成协作体系。这就如同一种以团队为构造基础的大组织。

日本企业的团队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美国。虽然也有较强的自主性,但团队本身却自愿终身依附于组织,而组织也有将其视为自己保护和照顾对象的强烈倾向。因此,团队和组织之间有类似亲子的关系。组织对团队的控制是通过团队自愿要求和接受来进行调整,同时,由于团队是日本企业的基本组织与工作模式,所以,团队并不是作为特殊对象而受到企业的特别保护,而只是受到平等的待遇,这和欧洲的精英团队也有所不同。

标签:;  

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团队管理比较_美国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