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与发展
基于学生视角的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覃洁莹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299)
[摘 要] 教师教育课程是高师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对师范生的培养影响深远。本研究基于学生视角,以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和观察,对三所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期望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授课教师常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差异,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与授课教师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学生对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教学方法单一等提出改革的意见。为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注重实践教学、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交流与互动,增强课程吸引力。
[关键词] 学生视角;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研究缘起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要求,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教师教育课程”等意见,强调高质量的教师教育课程对教师培养的重要保障作用。课程教学是保证课程质量、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整合不足、知识教学明显、教学反思意识欠缺、[1]教学方式单一、[2]实践教学偏少以及教学互动质量欠佳等。[3]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以思辨为主,主要对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归纳,实证研究尤其是基于学生视角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面向的是师范生,课程教学服务的对象也是师范生。课程的教学质量既影响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又影响师范生的教师素质能力的形成。同样,师范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感受和体验也会反过来影响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因此,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对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价值。
本研究基于学生视角,以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兴趣的原因,归纳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提供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参考。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研究选取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的三所地方高师院校,以大四的本科师范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60份,剔除无效问卷剩余32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为了分析深港股市股指收益率波动动态传递程度是否在“深港通”开通前后两阶段发生变化,将两地市场的日收益率动态关联性的数据分为前后两段,然后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含选择题和开放题两部分。选择题调查本科师范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的认识、学生期望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授课教师常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之间存在的差异、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与授课教师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影响学生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兴趣的因素,开放题则调查本科师范生对本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开课情况的分析
由表1可知,被调查的323名大四本科师范生全部学习过教师教育类课程,其中所有学生都学习了教育学和心理学,76.16%学习过课程与教学论,53.25%学习过教育研究方法,39.01%学习过其他教师教育类课程。由此可知,三所地方高师院校均开设了教师教育类课程,并且课程类型比较丰富多样。
①建设规模的确定。根据前期研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约2.267万亩(0.151万 hm2),其中可利用土地面积2.009 万亩(0.134 万 hm2),为 葡 萄、防护林、道路等用地。根据项目区工程布置及田间工程规划项目区土地利用可分为:中粮(宁夏)葡萄种植有限公司葡萄园建设,面积2.2万亩 (0.147万hm2); 中粮长城葡萄酒(宁夏)有限公司葡萄酒厂建设,建设规模为:年产葡萄酒2万t,厂区占地面积约16.4万m2,总建筑面积3.43万m2。
表 1教师教育课程开课情况
(二)对学生关于教师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的理解分析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4]师范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育人目标的认识,必将影响其学习态度、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最终影响学习效果。因此,研究首先关注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急性心绞痛是临床中十分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发作,寒冷、情绪激动、饱食等是诱发因素。急性心绞痛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为主,药物种类较多,如何合理选择药物或药物联用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与PSO相比,楔形截骨能获得更大的矫形幅度。PSO多用于畸形程度相对较小的患者,楔形截骨多用于重度僵硬型畸形患者。楔形截骨对侧凸和后凸畸形的矫形幅度及矫正率与PVCR相近。与PVCR相比,楔形截骨缩小截骨范围,切除骨质较少,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截骨端直接对合、骨性接触,不必放置钛网支撑,术后初始稳定性优于PVCR,有利于截骨面融合。
表 2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理解
(三)对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分析
教学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5]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个别教学制,以及近几年来在大数据背景下出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不同的特点,对应不同的师生比例,对照顾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个体潜能都有影响。因此,本研究调查了学生期望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教育课程当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常见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期望的教学组织形式”两组数据可知(表3):“两三个班合班集中授课”作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64.06%),恰恰是学生最不欢迎的教学组织形式(7.56%);学生最期望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单个班级集中授课”(50.06%),但在现实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比例偏低(25.82%);学生比较期望的“分组教学”(22.28%)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0.1%)在当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比较少见。综上,当前教师教育类课程实际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喜欢的教学组织形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比较两份统计结果发现,对于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学生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81.42%)、科学性和前沿性(62.85%),喜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61.92);比较反感教学内容陈旧过时(21.05%),不欢迎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49.23%);注重教师讲解清晰和教学语言的生动性(42.11%),不喜欢含糊不清的讲解(35.6%)。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教多讲”“讲得越多越好”的做法相悖,“信息量过大”(86.38%)即教学内容过于饱和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更期望“信息量适中”(39.32%)的课堂。
表 3常见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期望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对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分析
只有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同一类课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引发不同的教学活动、构成不同的师生关系、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讲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讨论法以及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翻转课堂教学都是当前常见的教学方法。因此,本研究调查了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互联网+”党建重视程度不够,使其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医院党支部对于互联网的运用还停留在通过微信、QQ等自媒体上,没有统一的“互联网+党建”平台,有的医院或地区有“互联网+党建”平台,但其开发程度仍在初级阶段,“互联网+党建”的服务功能单一,没有真正贴合自身实际需求开发,缺少如互动交流和在线反馈等功能;有的医院党建网站发挥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网站运营维护不到位,信息更新不够及时,网站板块内容缺乏吸引力,党员及群众对其网站的关注度不高。
式中:初值Xn的取值范围为[-1,1];Xn+1是系统输出;系统参数a取值范围是a≥2时,该混沌系统处于混沌状态,当a≥4时该系统达到满映射状态[4]。
通过比较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发现(表4):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50.38%)只受到极少数学生的欢迎(7.1%),教师使用比例偏低的案例分析(21.38%)是学生最为期望的教学方法(43.03%),教师偶尔运用的演示法(11.05%)和讨论法(8.49%)和学生的期望有较大差距(20.08%、19%),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运用(8.7%)与学生的期望(10.79%)比较接近。综上,当前教师教育类课程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出现上述矛盾的原因是多样的。受到大班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教师更倾向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教育教学理论,并且,在大班组织讨论或进行其他研究性教学实施难度比较大,所以课堂上出现以“学术性”讲解为主甚至“满堂灌”的情况。对于学生而言,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演示法等更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帮助他们联系实际理解理论,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他们更青睐这类教学方法。这也验证了笔者在访谈和课堂观察中的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演示法和讨论法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更浓。
表 4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
(五)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表5),在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重要消极因素依次为:信息量过大、教学方法单一、讲解不清楚、内容陈旧过时。表6则显示,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积极因素依次是: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讲解语言清晰生动、信息量适中。
出现上述情况,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扩招之后,高师院校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教育类课程常常合并为大班上课,一个班级的学生接近上百个甚至更多。大班上课注重集体化、同步化和标准化,教师无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也难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因此,受到许多学生的否定和质疑。另一方面,从学生视角分析,学生在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中,希望获得更多的针对性指导、个性化教育和自主化学习,他们对单个班级集中授课、分组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的较高期望正是其学习诉求的体现。
表 5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消极因素
表 6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积极因素
(六)对学生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分析
通过对开放题“你对本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的分析发现,剔除了填写“好”、“很好”、“满意”、“比较满意”、“无”、“没有”或留空等情况,共搜集到130个有效回答。通过分析关键词发现,以下8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其中:“实践”出现19次、“教学”出现19次、“学生”出现17次、“案例”出现14次、“实际”出现10次、“分析”出现9次、“互动”出现8次、“生动”出现8次、“实用性”出现6次。结合关键词分析结果,学生对本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增加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被调查的师范生中,只有4.65%的学生“不清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目标,93.19%的学生认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79.26%的学生认为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教育科研能力”,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目标都有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还有56.66%的学生认为课程目标是“为考教师资格证做准备”的。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在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大四本科师范生,在地方高师院校,就业依然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首要选择。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的许可证,对以就业为目标的学生而言,通过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这一就业“敲门砖”是他们的迫切需求。
学生反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紧密,希望加强实践性和实用性,也希望成为实践的主体:“教育实践技能训练比较少,需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操作性东西讲得太深奥反而不会操作,理论性的东西不结合实践也没有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开展情景模拟,试着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从2004年修宪至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前,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深化改革阶段。经过1982年之后的四次修宪,党内外在很多重大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上形成共识。从2004年之后至2012年中共十八大这段时间,宪法虽然没有再度进行修改,但宪法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宪法适应性理论不断充实,相关立法不断完善,促进宪法适应性的实践也处于摸索之中。
学生反馈“授课方式教学方法单一”,他们希望教师“能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注重教学方式创新”,并且建议教师“结合课程特色选择合适有效的上课方式,一门课程可以使用多种教学策略,小班教学,多一些案例分析和具体教学方法,反转课堂”“应增加用案例分析法和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减少单纯的讲授理论性知识,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对症下药,弥补学生的薄弱环节”。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选择题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已经发现案例分析和讨论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在开放题的调查中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学生反馈教师在教学中较少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他们期望教师“多举例,多联系当前生活,通过具体举例将阐述内容具体化”,认为“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案例分析法会比较直观,更容易理解”“多做案例分析可能更有利于掌握相关能力”,并且对案例的选择提出建议:“案例要新颖”“案例是典型但又是奇特的,吸引人的问题”。
4.拓展师生互动的广度与深度
部分学生反馈师生互动和交流偏少,希望教师“与学生互动多一些、多进行互动讨论”“加强师生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建议多点互动,课堂气氛要活跃起来,加强同学生沟通交流,减少强制性互动”。有的学生期望扩宽互动的广度,增加互动的类型,提出“教师要让自己的教学语言精炼、生动,增加师生互动、师组互动、生生互动”。有的学生期望师生间的互动不仅限于在课堂上,提出“(希望老师)关注学生实际,还有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课堂后尽量能和学生多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更加重视和喜欢这门课程”。
四、结语
调查发现,三所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门类比较丰富多样,学生对课程目标有客观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学生视角分析可知,学生期望的教学组织形式依次为单个班级集中授课、分组教学和混合教学,与当前占主流的两三个班合班上课的实际教学组织形式差异较大;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依次为案例分析、演示法和讨论法,与当前以知识教学为主的讲授法差异较大;学生期望授课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增进师生互动和交流;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积极因素包括: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前沿性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清晰的教学讲解语言以及适中的课堂信息量。
教师应从学生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一,关注学科发展前沿,补充新颖的典型的教学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第二,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运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及小组合作等形式,把大班教学分化成小组教学,规避当前大班合班上课的弊端。第三,确认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遵循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理念,对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教师教育课程如“学科教学论”
(2)同一时间只能在一套系统进行遥控操作这点是由于对遥控操作的安全性要求决定的,任何时候我们只是在一套系统上进行遥控操作,但是监视电网运行情况则可以同时进行,因为实时数据的来源是一致的。
和“教育研究方法”等,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训练他们的教学基本功、实践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技能。第四,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回应学生对于学习个性化的诉求,减少以知识传授、理论讲解为主的讲授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演示法、讨论法和翻转课堂教学等,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教学参与者,组成良性互动的师生教学共同体。第五,增强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增加互动的主体如师班互动、师组互动、生生互动;拓展师生互动的空间,师生互动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包括课间和课后的交流;提升互动的质量,师生间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学互动,还包含人际情感互动和交流。
综上,要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诉求出发,结合学科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增进与学生的教学和情感的互动。
参考文献:
[1] 邢思珍.试论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30-32.
[2] 谭雨,伍雪辉.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0-102.
[3] 安心,黄丽群.西北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实施质量调查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3):90-95.
[4]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31,250.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31-0061-04
[基金项目]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2015JGA285)。
[作者简介] 覃洁莹(1977—),女,博士,广西南宁人,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 2019-08-24
标签:学生视角论文; 高师院校论文; 教师教育课程论文; 教学现状论文;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