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_热孜古丽•尼牙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_热孜古丽•尼牙孜

热孜古丽•尼牙孜(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达浪坎乡中心学校 新疆 鄯善 838207)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010-01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不依赖于别人,能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孟子曾经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则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子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行之也。”实践证明,一个人获得高深的造诣,要靠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经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就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有用的信息。现代社会是文化知识多元化,环境复杂的社会,要求人们有独立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弘扬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这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学生有了自学能力,无论是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都可以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识。自学能力也恰恰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必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也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填鸭式”、“满堂灌”为“研讨式”、“氛围高”模式,变“苦学”为“乐学”,使师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教师要注意创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第96页例5时,可以先以学生、老师的年龄为例出道一题(学生的年龄是十岁,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二倍,老师多少岁?校长的年龄比学生和老师年龄的总和还大十三岁,校长多少岁?)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例题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主体意识增强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师生都沉浸在一种轻检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时,可先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内铺设,接着教师可设疑:如果长方形再大一些要知道它的面积那不是更麻烦了,这时学生回顾摆时情景,不难发现每一排放几个与长方形的长有关,放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关,进而发现每排个数与长的厘米相同,放几排与宽的厘米相同,所以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只要用长方形的长乘以它的宽。同样求“长方形周长”一课,通过测量它的边长,自己找出三种计算周长的方法:(1)长+宽+长+宽(根据周长决意义);(2)长×2+宽×2(根据长方形的特征);(3)(长+宽)×2(根据乘法分配律)。通过讨论,求得共识,认为第三种方法最简明。这样通过自己探索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不仅能命名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而且印象深刻,记忆保留时间长。

2、提供学生质疑空间。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但是,当今的小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很少。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一节的[例4]时,对这种题形有两种解题方法,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讨论出两种不同方案,然后分成两大组进行检验,学生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都通过小组讨论而解决了。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归纳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由此学生体会到了“殊途回归”的妙处,学习更有兴趣了。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引导学生对其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如“这位同志的回答符合要求吗?”“这些答案中推的答案最合理正确呢?”……通过互相评价和反馈,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作先出判断,发现它不合理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2)6×5-2,(3)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7×4。老师立即表扬了他,同学马上反对。这样,许多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讨论的评论之中。此时,课堂气氛逐步高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这几个算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哪个算式是正确?哪个最简便?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减轻心理压力,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创造性思维得到全面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并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要求教师要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做到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对不同的人群中,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论文作者:热孜古丽•尼牙孜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_热孜古丽•尼牙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