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框架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干预探索论文_杨蓉

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 针灸推拿科 湖南 4160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康复护理框架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Barthel、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有利于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表现为半身不遂、意识障碍,丧失生活能力,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我院针对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87±3.21)岁;右侧偏瘫32例,左侧偏瘫48例。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症状,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符合偏瘫诊断标准;为单侧肢体瘫痪;智力、听觉、语言沟通功能正常;知晓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重症糖尿病者;智力障碍、视野缺损、失语症、失认症、多次脑卒中等;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0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为:(1)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不良情绪产生原因,向患者讲解脑卒中、偏瘫知识、治疗方法、护理知识、配合要点,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及时给予响应,可缓解患者孤独、焦虑情绪。请有治疗经验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提高参与康复运动的依从性。要求家属给予患者最大的亲情支持和鼓励,积极引导患者配合临床工作,重拾生活的勇气。(2)日常护理。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修养,根据良肢位摆放,可有效减少痉挛,保护患者肩关节。上肢应采取伸展位,下肢采用屈曲位,告知患者定期更换体位,避免发生肘关节屈曲、血流不畅、足下垂等。(3)康复运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前前期包括肘部、肩部、髋部、膝盖、手指、脚踝等部位伸展、弯曲、旋转等;后期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坐立、站立、桥式运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为[2]:(1)推拿。取手三里、合谷、血海、曲池、肩前、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解溪等穴,每日每穴按压2min,采用一指禅、揉法等进行推拿,每次10min,每日1次。(2)拔罐和走罐。将凡士林涂抹在皮肤上,根据肌肉丰厚程度,选择合适的玻璃罐进行走罐、留罐,以潮红为度,隔日1次。(3)艾灸。取血海、涌泉、足三里、肩前等穴,采用灸架灸,以潮红为度,每日1次。

1.3评价指标

(1)采用Lovett6评估干预前后患者上下肢肌力,分值越高,表明肢体功能恢复越好。(2)采用改良Barthel生活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Fugl-Meyer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运功能力越高[3]。

1.4统计学处理

详细收集整理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在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中作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处理并分析,前者通过(`x±s)描述,正态分布数据经t检验;后者采用(n%)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经x²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为差异P<0.05,可以表示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上下肢肌力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肌力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脑卒中死亡率得到了明显控制,但多数幸存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病症之一,表现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口眼歪斜等,受到外界刺激时,易出现脑出血、脑梗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加强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干预,有利于加快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5],我国医学历史悠久,蕴藏着许多治疗方法。中医康复护理强调阴阳调节,通过对患者脚踝、膝盖、肘部、手指、髋部进行弯曲、伸展等,可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有效预防瘫痪导致的血流不畅。常规护理强调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凭借简单的康复运动难以达到康复效果。中医康复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推拿、按摩、艾灸、拔罐等方式,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营养状况,避免肌肉萎缩;改善动脉硬化,加快脑动脉血流循环,增加血流灌注量,提高肢体肌力,加快运动功能恢复,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肌力高于对照组,且Barthel、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加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肢体肌力,加快肢体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路秀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28):213-213.

[2]朱业智,魏进莲,余秀萍等.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8):2647-2648.

[3]顾惠琼.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1(7):149-149.

[4]邓颖.超早期康复护理对68例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1(8):88-89,90.

[5]赵继梅.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3(13):148-148,152.

[6]任桂钰.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2):150-151.

论文作者:杨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中医康复护理框架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干预探索论文_杨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