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大同 037000
摘要:在建筑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整体效益中占据着极大的比例。而建筑工程定额与信息价滞后、全过程动态管理缺失、缺乏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依据建筑工程造价动态变化的特点,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实施方法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特点;动态控制;实施方法
1建筑工程造价特点
1.1动态变化
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建筑项目决策、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验收等几个模块。上述模块均存在多种不可预计的施工造价影响因素。如在建筑施工阶段,任意施工模块构件信息变换,均会影响整体工程施工造价。
1.2分项组合
建筑工程项目大多为若干个分项工程组合的模式。如房屋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土建施工、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等几个模块。据此,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就需要预先进行各分项工程造价预算及管理。随后将各分项工程造价管理模块进行有机整合,最终进行完整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核算。
1.3不可复制
不同的建筑项目在施工类型、建设区域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这就导致建筑工程造价具有独特、不可复制的特性。
2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缺陷
2.1管理意识和经验的不足
在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建筑企业之中一般都缺少有效和完整的管理经验,并且在管理经验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一部分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之前并没有对市场中的大致情况进行调研,并且也没有对市场的实际行情进行深入的了解,由此所做出的决策便表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对于所有的建筑施工环节均没有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造价管理,由此便使管理工作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和浪费。对成本使用过程中缺乏高效性,并且技术水平也难以满足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对于一些综合性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不够,由此便直接导致了分工项目的正常施工和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经济效益。
2.2硬性管理机制的完善性不足
当前我国为了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的调节而编制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颁布的主要目的便是对建筑施工的造价管理进行调节和对成本加以控制。但是通过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情况着眼可以发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出现而使建筑市场的波动变得极为强烈,由此也使建筑企业在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和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难度都出现了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建筑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管理策略和控制方法的话便很难实现对当前建筑市场现状和一些管控方法实施过程中分析和判断的准确性,最终造成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的失效。
3建筑工程动态造价控制实施方法
3.1提高施工现场管理能力
施工现场的管理情况是保障施工项目质量,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重要步骤,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具备充足的管理经验和责任心,同时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特别是对于多工种交叉作业,如何实现工作界面的合理划分以及各工种之间的科学搭配,都是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方式。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合理安排流水施工,防止施工现场存在由于安排不当导致的窝工现象,从而保证生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另外,施工机械的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重视施工机械的台班制度管理,保证施工机械的合理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做好签证记录
建筑施工过程存在很强的系统性和过程性,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上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与下道施工工序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合理把控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减少质量不合格导致的返工情况。另外,施工项目的设计偶尔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动,这种时候就需要工程签证,同时也是施工单位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充分重视设计变更等引起的签证,及时做好现场签证的记录并完善手续,给工程结算提供依据。
3.3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大致可以确定百分之五十的建筑工程造价。因此,在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人员可从经济指标、技术指标两个模块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限额设计、模块工程价值等因素,进行备选工程设计方案筛选。
在二次结构施工前期,为保证建筑工程各模块资源协调配合,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人员可以工程进度、质量要求为核心,合理控制资金流量分配走向,最大程度降低工程造价成本。以建筑工程安装预埋造价管理为例,依据建筑工程后期资金、机械设备、人力资源投入情况,结合各模块施工预埋点变化,可对建筑施工方案进行深化设计。此外,在实际备选设计方案筛选阶段,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可以投资限额为依据,综合考虑经济、质量、建筑美观及环保节能等因素,对建筑工程各模块设计系数及具体测量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筛选出最佳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保证实际工程造价在总投资限额标准范围内。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运用BIM技术建立设计方案的仿真模型,及时纠正位置、标高、尺寸等错位问题,主动与施工监理方、建设方沟通,合理规划各专业模块工作量、资金资源,避免实际施工阶段频繁设计变更导致的资金运转困难。必要情况下,设计方案完成后,还可对整体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及时调整造价超额情况,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工程实际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导致的工程造价损失。
3.4施工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模块,也是风险较高的模块。因此,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过程中,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在具体施工阶段进行动态管理模式的构建。即通过对具体施工阶段造价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行施工信息数据收集。并将关键物资数据定期汇总整合。然后依据阶段测算结果,对工期、质量、成本、安全进行动态观测。结合观测值与计划值的对比分析,可及时调整施工造价控制方案。最后依据前期经验进行各模块造价控制情况记录,构建良性循环闭合造价控制系统。以XX工程为例,在施工主楼中央空调热泵系统方案比选模块,方案一为全部使用中央空调热泵系统,工程造价概算为180万元,运营费用为2.8万/年;方案二为全部采用VRV空调系统,工程造价概算为290万元,运营费用为2.0万/年。假定系统使用年限为12年,利率为6.5%。通过对两方案费用净年值计算可得,方案一费用净年值为180*(6.5%,12)+2.8=60.2万元。同理方案二费用净年值为65.3万元。
3.5竣工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和成本优化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的时候费用的支出会相对较大,基于这种情况施工企业的相应管理部门一定要对支出的具体开销进行认真的核对和仔细的整理,并且将所有相关数据在最后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账务记录文件。结合整个施工过程中资金使用情况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由此可以使企业在日后校对和查看的过程中有据可循。并且也能够为后期开展新的项目施工提供成本控制的参考文件。
总之,进行施工项目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各方人员严格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以保证施工成本在施工预算范围内。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选择高质量、高效率的施工组织团队,并确保施工管理人员和技能人员具备充足的工作经验、能力和责任心。同时,还需要保证造价工作人员能够随时参与施工成本的控制,以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韩津成.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6):178-179.
[2]常春光,尹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1):60-65.
论文作者:秦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造价论文; 模块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