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增长潜在风险不可不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可不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就业增长存在潜在难题 (一)经济高增长未必带来就业高增长。2004年至2013年,我国名义GDP从159878亿元增加到568845亿元,名义经济增长了255.8%;而同期就业人口从74264亿人增加到76977亿人,增加2713万人,就业只增长3.6%,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完全相适应。这也说明,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就业总量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二)投资带动的就业增加缺乏动力。投资(包括信贷)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资金动力,金融危机以来,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从2008年的55%提高到2012年的72.2%,2013年扩大到78.6%,如此继续下去,2017-2018年,我国当年投资就可能超过当年GDP规模。但是,亿元投资带来的就业人数却在持续下降。大规模扩张投资带来的就业很少,而社会基础设施或产能会因投资过度而严重过剩。 (三)不同产业就业情况差别较大。2013年,我国第一产业亿元GDP带动的就业人数为4271人,第二产业为928人,第三产业为1130人。这表明同样经济规模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带动的就业人口远高于制造业,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21.76%,第一产业则高于第三产业288.27%。这说明,不同产业都存在产值就业人数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说明劳动生产率是提高的,这在国有单位反映最为突出。 (四)不同体制下就业率差异大。观察城镇不同性质经济体的就业情况可以发现,越是市场化的行业,或是取消了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或是国有经济比重下降的行业,非国有行业就业增加很快,甚至超过国有规模。类似的情况出现还在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居民其他服务等行业。 二、加大改革力度 促进就业增长 高投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说明投资和增长模式存在弊端,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进行战略和制度调整。 第一,加快结构调整,创造和实现低增长、高就业的发展模式。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不应该期待和期望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应该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第二,坚定有效地实行房地产调控。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房地产调控,要让房地产价格回归合理水平。第三,加大服务业投资比重。为何高增长下就业压力依然大?问题在于资金主要集中到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房地产和交通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带动的就业数量相对少,资本密集度高,劳动密集度小。第四,放活民营,搞活国有,更多地在服务业的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改革。这方面,中国的就业潜力巨大,完全可以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就业增加需求。 一是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升学制度。允许、鼓励、指导、规范民营和私人机构创办教育。二是卫生和医院、养老管理制度度改革。三是其他领域改革。这些领域如金融,应允许民营更大程度和范围加入,建立独立的民营金融监管制度,实行自负盈亏的破产倒闭机制。 总之,若上述三个领域进行制度改革,可以新增数千万人的就业规模。标签:求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