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基作为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所在,路基施工工程质量的好坏绝大部分上奠定了整体工程的整体质量好坏。所以,路基建设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施工手段,以提升公路工程的质量。该文章以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为手段,进行公路的路基建设、路堑的开挖和技术填充、公路路基排水设施与公路路基的填石技术,从而进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路基建设中的应用和工艺发展。
关键词:路基施工技术、路基排水措施、路基填石技术
引言:公路路基施工建设是整个公路施工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的所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与整体公路质量好坏和使用年限长短关联,尤其在公路路基施工建设中,以科学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公路施工工程的质量安全。公路路基施工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有施工前期准备、施工具体要求、公路路基材料填充和路面防护、压实等。但是在实际的公路路基施工建设中还必须依据实际工作环境进行区别性的公路路基施工建设,从而促进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
1.公路路基施工的具体技术要求和重点内容
1.1公路路基施工的具体技术要求
公路的主要承重部分就是公路的路基。所以,公路路基必须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强度。公路在投入使用后将承受巨大的外界负荷压力。若投入使用方式未按照科学化要求进行施工,也就是公路路基自身强度并未完全符合环境条件下路基的实际建设需求,则在以后的使用中会由于负荷量不断增加而导致公路路基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和损坏,这对公路的使用年限会产生巨大作用,也使得过往车辆行驶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所以,公路路基建设强度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得保证公路路基质量以及行驶安全。此外,公路路基的建设还应充分考虑其稳定性,在符合设计标准的前提条件下,长期的投入使用以及其他外力作用是不会引起公路路基的变形和损坏的,这也是公路路基施工建设质量安全保证的一个重要体现。当然,路基由于长时间投入使用而产生的轻微变形是无法避免的,只要处在一定变形范围内,就仍处于安全区域。但若发生较大变形,则会对公路路基和使用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出现公路路基断层情况。所以,在公路路基建设施工中,必须保证一定条件下的路基稳定,从而尽可能降低路基变形对公路的影响。此外,在保证公路路基稳定的基础上还必须控制路基对于水温适应的稳定性,因为公路路基施工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会由于温度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地下水丰富的区域,昼夜温差大,会造成公路路基不同程度的变形。因而,在公路路基建设施工中,还要考虑到路基水温的稳定性。以此确保公路路基即使在最差的条件下也能正常投入使用。
1.2路基施工的重点内容
公路路基在建设施工时,要保证基础的平整性,公路路基的平整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公路路面的平整,以此增强了公路的使用年限和行车安全,路基平整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在公路路基建设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必须在路基铺设前做好软土层夯实工作,在施工建设工作完成后也要注意公路路基的养护任务,若在投入使用后对于可能危害公路路基质量安全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排除解决。对于公路路基施工材料的选择,则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必须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建设材料标准以及稳定性保持标准进行材料的质量及合适度选择,对于材料的强度以及含水性选择也要按照实际检测标准进行对比、选择,保证材料来源的正规性。针对公路路基出现的裂缝,要做好控制和调整,尤其在检修施工中,最好采用性能更佳的收缩性材料进行路基裂缝填充,并依据施工标准来进行具体施工安全建设。
2.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技术剖析
2.1施工前期具体准备工作
第一,必须做好公路路基建设施工前的放样处理工作,在公路路基施工前要对施工路线中桩进行恢复性判断和处理,此外,还必须做好公路路基铺设定点路线画定、公路路堤坡脚确定、地界柱和边沟位置的准确判断和处理。第二,对于公路路基施工材料的选择,还必须进行成分检测定,从而确保公路路基材料的合格及安全。第三,对于公路路基建设施工现场,必须做到定时清理,以免对路基夯实工作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保证及时清理和路基夯实下土层压实厚度大于35cm,特别是填料回补时要先进行翻挖,保证夯实。第四,是关于公路路基的排水系统进行的剖析,排水系统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在对截水沟或边沟进行挖掘的同时做好临时排水系统,以确保公路施工期间雨水作用而不影响施工进行。
2.2路堑的开挖和填方施工说明
路堑开挖是公路路基建设施工中的重要组成,必须考虑这几点关键因素:第一,路堑开挖方式大都以挖掘机为主要挖掘工具,挖掘时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第二,若路基挖掘方式和设计要求想统一,则可以进行排水沟的进一步挖掘,从而保证临时排水系统的日常使用。第三,进行路堑开挖时要保证路基以下的软土层夯实能力最低达99%,对于路基换土环境,也要保证夯实能力最低达97%。公路路基施工工作人员要依据不同的土层环境进行不同类型材料的填充,当然也可以使用分层填充的方法进行,只要达到降低路基层数的要求就可以。依据我国《公路路基建设标准白皮书》中的标准要求,路基高度低于50cm,土层路段到地面夯实厚度必须高于10cm为基础进行夯实,在公路路基建设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材料填充必须是在保证路基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在进行公路路基建设施工中,必须着重考虑以下几点因素:第一,在公路路基材料的填充选择上不能以淤泥地、沼泽地以及冻土层为基础进行选择填充,因为这些类型的土质在稳定性不高,同时也难以满足公路路基建设的实际建设需求;第二,若路基建设塑形能力大于27就不能再进行公路路基材料的填充;第三,公路路基的填充材料要提前进行检测,确定材料颗粒是否符合材料成分控制标准,保证路基材料颗粒直径低于13cm,路面填充材料颗粒直径控制在8cm以下。
2.3公路养护中路基排水设施
公路路基排水系统,对于地面构筑物的拦截、疏通以及排除公路路基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制定了一系列处理措施。雨水等对公路路基土层的浸泡、冲刷以及吸水超过饱和度是造成公路路基稳定性降低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会降低公路路基自身强度,导致一系列由于路基建设不标准而造成的各种路基灾害。所以,相关路基建筑部门必须依据路基建设所在地形、地质和水文情况进行基础的路线走向判断,充分考虑路基建设路线的结构特征,与此同时还应重视桥涵、铁路隧道、农田施肥以及水利灌溉等工程的建设,以便于巩固路基排水系统建设整体设计时排水系统的流畅和路基路面的干燥、稳固。路基排水设施包括地面排水构筑物和地下排水构筑物两大类。
2.3.1地面排水构筑物
地面排水构筑物是以路基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无消力磁的跌水以及急流槽为主的构筑物。其中,边沟大部分建设在路基坡脚的两侧,通过汇聚外坡水和路幅坡流水等形成的地表水实现边沟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边沟设计应保证足够的高度和坡度,且必须设计出水口,以免过度积水造成交通事故。边沟通常只在原地进行建设,有必要时还需添加衬砌,由于距路堑顶部还有一段路程,必须通过拦截山坡坡面进行路堑水流流动方向的控制;截水沟通常出现在边坡地带,多用于防止山坡地表流水过度冲刷;集合边沟、截水沟以及地表积水为一体,把雨水引流至桥涵公路或者远离距离的沟渠地带;另外,跌水和急流槽构筑物的建设大多以非横向排水沟渠、水流湍急地带为主,尽可能的降低水流的冲刷作用,以较低的水流速度保证公路路基不受损坏和正常需水。引流而下的雨水通过桥涵、隧道上下沟渠进行分流处理。急流槽的设计重点突出非横向陡坡设计,以应对不同流速的水流冲击破坏。
2.3.2地下排水构筑物
地下排水构筑物路基系统重点是暗沟、排水沟、渗沟、渗井以及渗水隧道和水平钻孔排水等的构筑物。暗沟及排水沟主要运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潜水层不深的情况中,以此控制截流地下水并降低地下水位,且都是以疏通公路路基排水槽内层水为主要任务,在管壁设计上,也分为有孔无孔两种。还可以连接管型渗沟,进行雨水的及时汇集和排放。渗沟则以用滞留水和泉水进行边坡稳固,特别是渗沟掩埋较浅的区域,需要借助工具进行路基土层支撑;渗井的作用主要是将地面水和浅层地下水引入土层深厚的构筑物中;渗水隧道由于受地下水作用而导致掩埋较深的地下水和构筑物修筑拦截以及地下水再排出现问题。除此之外,水平钻孔法排水也是进行地下排水的有效措施。
2.3.3路基排水系统的整体设计准则
路基排水系统的整体设计准则包括:第一,明确水的来源和供给水量对公路路基的伤害性,以主要危害为主分层进行具体措施处理;第二,对于流向路基的地面水和地下水,都应该以临近路基的沟壑建设进行拦截,从而保证路基安全,也可以通过引流汇集进行雨水泄洪,降低水位,达到安全水位线;第三,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桥涵自身特点,尤其对于天然形成的沟渠,多利用天然条件进行沟渠设计建设,而对于沟渠痕迹不明显的水流较缓区域,则应在上游地区设置流量限制装置,通过合适的调节,形成流水槽,保证建立过水构筑物时有足够的水量加以使用;第四,地面排水构筑物要按照基础等高线要求进行设计,且要选择相对平缓的地区、地形相对开阔的区域进行水流引流,且要保证从最短沟渠排除,减少工程量的同时不破坏路基边坡的稳定性;第五,对于局部含水、地质地貌不平整地区,要做好独立排水措施,要把排水和积水联系起来进行循环利用;第六,配合农田用水需求,进行综合水源系统改造设计;第七,调整地面和地下水排水系统的相互作用,以长期作用为目的进行排水系统整合。此外,还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方案改造。
2.4、路基的填石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具体运用
在公路路基施工建设中,路基填石技术情况较为繁琐,流程也较长,此外还有工序的多种多样,造就了路基填石技术的准备工作、石料填充、路面碾压和相关数据测量等工艺的更新。
2.4.1对基底施工工艺的仔细说明
公路路基填石施工之前,必须确保路基的强度足够,以平衡态表现。若公路路基的基底成分是岩石和细土层,则必须预先进行颗粒细土的处理,主要是以换取材料的方式处理,并进行换材料后的石料填充,从而保证路基建设的合理性、安全性。另外,石料填充的铺设高度也要控制在60厘米之内。
2.4.2对路基进行清理工作
施工前期进行的准备工作除了材料的选择外,还需对中线进行系统修复清理。清理高度必须超过40厘米,否则,会有很多污垢和杂物难以清除,从而影响公路路基施工进行。且对于清理掉的杂物,要统一处理,必须严格控制压实压力和整体水平。
2.4.3填充石料的运输与装卸
在准备工作结束之后,还需要专业测量工作人员进行公路路基坡脚线的位置测定。此外,还必须严格过滤层的总体材料压实高度,大约控制在50厘米上下。明确填充石料的具体位置,并进行合理安排分类。尤其对于填充石料的输送,必须做到车辆和挖掘机器同步进行,运输到目的地后就立刻进行石料的填充。
2.4.4路基压实技术详细说明
公路路基的石料填补工程中,若出现大颗粒石料,就需要通过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小颗粒石料的准确投入使用。且在进行碾压工作时,必须确保机器的运动方向,不能以左右晃动的方式进行碾压。在碾压机器进行向前碾压时,必须保证大颗粒石料的充足,以免造成无效碾压;若碾压机器处于后退条件,则要及时把状态调整为静音。这样的操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仅避免了由于反复碾压带来的公路路基损坏,还加上了公路路基的韧性,并以先两侧后中间的碾压方式进行碾压。
2.4.5对路基材料进行中的摊铺工艺做详细说明
在施工现场,在路基材料中的石料从运料车上拆卸下来后,就开始对公路路基进行石料填充,直至将路基缝隙填充完整,保证公路路面的整齐划一。面对质检局的监测,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工艺说明,在说明之前要提前做好成分的定量检测和测定,且在监测时,要控制石料堆砌高度降低至55cm以下,若高度不能统一,就代表路基表面不平整,施工不科学,因而需及时处理,以有效的措施手段进行施工建设。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路路基建设工程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公路路基的重视程度不断扩大。路基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以及关联所在,对于其施工要求有更加严格的标准。在具体施工时,必须进行针对性路段技术处理和建设施工,对于施工建设中出现的路基自身问题和材料填充问题以及技术性失误导致的路基变形问题都要依据公路路基施工建设的规范进行检测和系统维修,以认真的态度、严谨的技术水平进行公路路基的补修检测,以此保证公路路基建设质量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良雄. 泡沫轻质土技术在某公路扩建工程路基施工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93-94.
[2]王培. 冲击碾压技术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2016,(16):62-63.
[3]葛峰.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6,(11):64-65.
[4]韩志霄.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6,(03):68-69.
论文作者:史东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路基论文; 公路论文; 构筑物论文; 材料论文; 石料论文; 边沟论文; 土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