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杰 邵继胜 马中兴 付富强 冯金刚 魏小堂
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741600
【摘 要】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和中医病机的探讨,以及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的结合,分析得出本病的中医病机是从肝肾为主的整个脏腑气机失调,提出从五脏之气论治是首务之观点,二者结合,说明内治法在整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腰椎;中医病因;中医病机
腰椎间突出症(Protrusion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统计表明,瑞典腰痛在轻劳动者有53%,重劳动者占63%,患腰痛者35%发展为椎间盘突出。据记载,两千多年前对“坐骨神经痛”已有描述。1934年从ixter及 Barr确定腰椎间盘突出为产生“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现已认识到大多数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痛苦大,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影响。由于对其发病原因和机理认识不足,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笔者就该发病原因和中医病机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以便共同探讨。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
1.1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则常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腰椎间盘是身体负荷最重的部分,一般成人平卧时L3椎间盘压力为20kg,坐起时达270kg,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可承变450kg的压力而无损伤,这一结构壮年时即可出现退变现象,由于髓核突出较易发生,一般认为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
1.2 损伤。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
1.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1.4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1.5 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有色人种本症发病率低。
1.6 妊娠。妊娠期盆腔,下腰部组织充血明显,各种结构相对松弛,而腰骶部又承受较平时更大的重力,这样增加椎间盘损害的机会。
2.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的认识。祖国医学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痿症”的范畴,如《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灵枢?经脉》“……须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曲,如结,端如裂,是为踝厥。”李中梓注曰:“气喜宣通,气伤闭而不通,故痛。形为质象,形伤则稽留不化,故肿。”此处之气乃脏俯之气,此处之形乃五体之形。祖国医学认为五脏与五体相对应,五体之皮肉、筋骨依次由表及里分层构成四肢百骸,脉行其中而濡养之,五脏与五体通过经络相合属,经行于四肢百骸而络于五体,这样人体就形成一个以五脏为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再结合三期辨证,从而为我们伤科临床辨证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机认识。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没有专门的论著,归于腰痛的范畴。正如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内伤腰痛论》所述:“失志伤肾,郁怒伤肝,忧思伤脾,皆致腰痛者。从肝肾同系,脾胃表里,脾滞胃闭,最致腰痛。其证虚羸不足,面目黧黑,远行久立,力不能尽,失志所为也。”
3.1 急性期以腰腿部刺痛或“触电”样反射痛为主。同时伴有腹胀、喘满,不能咳嚏及用力解大便,心烦失眠,夜不能寐,翻身起坐困难。主要以气滞血瘀为主,多于腰部劳累后因体位不正或扛抬重物,不慎致腰部用力不当,或跌仆外伤,腰脊闪挫受伤,致局部经络损伤,导致局部及至全身气血阻滞不通,均可使瘀 血留着腰部等部位,经络气血闭阻而“不通则痛”。正如《索问》中所说“中路之脉令人腰痛,不能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此外,《景岳全书?腰痛》 也有论述:“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
3.2 中期腿部有反射性窜痛或麻木感,此时腰痛减转,以困疼为主,可翻身起坐,腹胀便秘缓解。风寒湿邪侵袭,《素问?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的记载。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3.3 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腰臀部麻木,酸痛发胀,沉重,其症状轻重与劳累或天气变化有关,此时腰痛较轻或不痛,但被动按压及超范围活动时有不适感;肝肾亏虚,后天失养包括房事不节、劳累太过及久病体虚等。均可导致肾精亏损、体弱身 衰,筋骨失养而致腰腿疼痛、活动不利及麻木。《黄帝内经》中指出:“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因此当进入中年以后,肝肾渐衰,骨髓生化无源,不 能濡养筋骨,故出现腰及下肢痿弱乏力。肝。肾虚损,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容易乘虚而入,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腰及下肢疼痛、酸重及麻木症状。
3.4 我们得出以下几点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始发于腰部,与腰椎的劳损和退变密切相关,腰部皮肉筋骨脉的强弱与五脏之盛衰也密切相关;腰为肾之府,肾为五脏之根本,劳损及腰,说明肾气不固,肾气受损,则其它诸脏皆有所伤。因此,肾气真正充实,才能使五体尽快恢复以各司其职;肺气不宣,腹气不通,胃气不降,心气不安,肝气不调,肾气虚弱,可致腰腿疼痛、麻木。由此可见,肾气不固,肝气不调,腹气不通,脾气不运,胃气不降,心气不安是其主要病机。
4.总结
4.1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因和中医病机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腰椎间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指导本病的治疗,预防和恢复性功能锻炼。
4.2 通过脏腑辩证,经络辨证和“五体辨证”的结合,分析得出本病的中医病机是以肝肾为主的整个脏腑气机失调,提出从五脏之气论治是首务之观点。
4.3 通过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内治法的得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辨证施治中,无论血瘀、寒凝、湿滞、还是痰结、便秘等,既要祛除致病因素,又要恢复五脏气机,才能更加彻底地治疗本病。
参考文献:
[1]张伯臾,董建华,周仲瑛.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2.
[2]胥少丁,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
[3]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王辰.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2004.2
论文作者:高文杰,邵继胜,马中兴,付富强,冯金刚,魏小堂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腰痛论文; 椎间盘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经络论文; 腰椎论文; 腰部论文; 筋骨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