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下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张亿钧,秦元芳,李 想
(安徽财经大学 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安徽 蚌埠 233041)
【摘 要】 为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激发农民自主学习,培育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分析我国农民学习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不同类型的农民学习共同体,整合资源,运用网络技术创建网络学习协同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创新农民培育形式,满足不同类型农民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共同体效率,进而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职业农民;培育
2012年以来,连续7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从传统身份变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一种职业,同时也从人力资源提升为人力资本积累,再提升为人才战略。然而,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实施,乃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离开了农民,将一切成为空谈,而农民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所以,迫切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实现农民有效转型,将人力资源提升为人力资本。因此,必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激发农民自主学习,培育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民,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1]若要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亟待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方法,构建既能满足不同类型农民的学习需求,又能指导农民自主学习的特色学习共同体,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一、我国农民学习现状及其问题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农民学习现状及其问题主要有:
1.农民观念受到教育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我国农民长期受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的影响,有着较深厚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观念,致使人们在骨子里渗透着一种观念,没出息的人就当农民,甚至只要与农业、农村有关的人都会被认为“低人一等”。[2]因此,乡村家长、老师以“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的话语,成为激励孩子学习动机最有效的口号,而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而展开的。[3]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即使有人想当农民,回家乡创业,从事农业,长辈也不愿意,认为是没脸面、没出息、没前途,“丢祖宗的脸”!至今,此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成为远离农村、远离农业、乡村衰败的社会心理催化剂。甚至一些美丽乡村建设脱离农业,使整个村庄失去了农业景象,将农村文化氛围改造成城市文化氛围,乃至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乡村人在城里买房子,才能娶媳妇。这种社会心理成为乡村衰败之因。[4]
2.农民学习意识淡漠,缺乏共同学习理念
农民学习意识淡薄,缺乏共同学习理念,也未形成终身教育理念,由此导致农民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需求。近年来,农民对学习有所重视,学习意识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自主学习与共同学习两个方面。农民自主学习表现为:一是学习流于形式,甚至动机不纯;二是非主动学习,为应付政府或企业要求而被迫学习;三是不以提升自我、获取知识为目的,而成其获取证书、国家优惠政策与补贴的工具;四是纯粹因别人学而跟风学习,等等。共同学习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认为学习是个人之事,与企业、社会等没有关系;二是缺乏农民学习共同体,没有共同学习的意识;三是心理抗拒,认为将所学知识技术来共享,会造成损失。而社会各界也缺乏构建农民学习共同体的意识,甚至认为农民群体没有建设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无需参与相关活动。一些社会各界人士尚无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共同体构建意识,甚至误解为“搞慈善”,担心不能收回成本,而将自己排除在学习共同体建设之外。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这一模式是非常常见的,将具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效用。在此模式下,不仅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集体精神的增强,对其有效学习的实现,也有着非常大的效用。但是,在实际应用时,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减少盲目性,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学生学情加以应用,实现合理运用,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保驾护航。
3.解决工学矛盾,满足其学习需求
农民既要从事繁忙工作,又要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获得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这成为不同类型农民学习的困扰与阻力。若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农业专家和农技推广服务等线上资源,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共同学习平台,不仅打破了农民学习时空局限,解决了农民工学矛盾,而且可自由选择培训资源,以满足不同类型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0]
4.农民身份未成一种职业
国外农民非身份而是一种职业,而我国长期以来,农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不是一种职业,所以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国特有的概念。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从传统身份渐渐向现代职业转变,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必须通过农民培育,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使其获得必要的文化知识、新技能、新思想和新观念。农民普遍认为学习是个体行为,而没有共同学习的意识,更没有合作的理念——自我封闭,好的经验、先进技术得不到共享。因此,必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使农民成为一种职业,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转化。
二、构建农民学习共同体,以助培育不同类型职业农民
1.整合资源,创新农民培育形式
1.激发培训对象的主体性发挥
目前,我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低、接受与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的成年农民群体,在传统农民培训中,习惯于“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培训模式。这种被动的、接受式的农民培训,培训效果归结于教师讲得好与坏,学习缺乏自主性,更缺乏师生、学员之间的沟通、分享与交流,没有共同学习理念。但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活动主体皆为学习者,培训对象是学习者,而培训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即从教授者转变为学习者。因此,所有培训活动的参与主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融洽的合作团体,彼此间通过分享共同的意义、情感与传统,[6]培训对象因得到尊重而带来内心愉悦,有助于激发其主体性的发挥。
2.提升培训对象学习能力,增长信心
传统农民凭借其经验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对理论与技术、文化素质要求不高。[7]对传统农民培训是为了实现农业增产、获得增收,其学习以实用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为重点,而在培训过程中应针对其需求,传授一些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新型职业农民是把务农作为一种职业,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规则而进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其与传统农民有本质区别,具有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较高素质和社会责任感。[8]因此,与传统农民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仅教会其如何学习,还要注重提升其学习能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使农民由被动式、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式、合作式的培训模式,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培养成为具有学习能力、专业发展意识的学习者,使成员通过开展各种合作学习,既能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也能提升学习能力、增长信心,[9]以此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发展。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A股12月21日收市,深股通已用额度-6.01亿元,当日剩余额度521.43亿元,占比100.28%。截至24日收盘,深市港股通已用额度5.17亿元,当日剩余额度414.83亿元,占比98.88%。从成交额来看,由于节日原因,本周深股通开通两个交易日合计成交162.93亿元,深市港股通开通三个交易日合计成交金额为65.71亿元。
3.农民思想观念封闭,缺乏信任合作
我国农民长期以来受传统意识的影响,思想相对封闭,缺乏农民与农民、政府、社会各界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对改革未来的前景认识不足,这有可能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改革、乡村振兴实施的阻力。主要表现为:第一,农民与农民之间缺乏信任合作。农民担心自己的经验与资源被他人所用造成损失,在彼此间交流分享中有所保留,不能充分共享。第二,农民对政府缺乏信任。一方面,农民受传统价值观念与官本位观念的影响,认为与政府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而导致对政府缺乏信任;另一方面,政府在实践中存在失职失诺行为,而造成农民经济损失,加深了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5]由此可知,构建的学习共同体由政府牵头,会出现农民不配合现象。第三,农民与社会各界缺乏信任合作。从农民角度考虑,农民与社会各界是从属关系,其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缺乏安全感;从社会各界角度来看,对较短时间难以获得回报或无利益可言的投资,缺乏兴趣,因此,必须以农民、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利益共同体为前提,增强相互信任,推动农民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2.围绕农民学习需求,创建不同类型学习共同体
农民培训应根据成人学习特点与规律,针对不同类型农民的需求进行培训,使培训对象(学习者)由“坐着听”转为“做中学”,能够学有所用,及时应用到职业劳动之中,并能真实体现其工作能力和劳动成果,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莱温与温格(Jean Lave & Etienne Wenger)认为,“真正能力的发展与技能的习得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参与过程而不是从所谓的有意识的教学中获得”。[11]所以,构建农民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就在于,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发展能力和技能,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民遇到的真实问题。因此,真实工作情景或模拟仿真中开展培训,如案例教学、交互式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更具实效。
参加会议次数如图3所示。从图3知,仅有7.5%的学生参加过3次及以上的学术会议。在访谈中得知,这样的学生多是已经参与导师的课题项目研究,参加大型会议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研究能力。
5.挖掘培训资源,满足农民培训需求
1)数据访问对象(DAO)模式:主要用于软件架构的数据层,其主要功能为完成数据的编辑(添加、删除和修改)与查询。
京秦高速公路从北京六环到三河最东部的蒋福山收费站,约44公里,实现了高速公路直达。从燕郊出发行驶京秦高速公路到北京六环,仅有6公里,只需5分钟。
农民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是宝贵的培训资源。“经验是成人学习者活的教科书”,成人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遵循成人学习需要,结合其经验。[12]农民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其个体化、情境性、经验性、变动性等特征,所以不同学习者存在着知识差异。[13]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的个体知识和共同体的集体知识都被视为重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农民学习共同体,可以实现“两个转为”:将培训对象的实践知识转为农民共同体的集体知识,成为农民新培训资源;培训对象又可把集体知识、其他成员的实践经验转为学习资源。[14]因此,在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培训对象的实践经验与知识被重视、充分利用和挖掘,成为宝贵培训资源,以满足不同类型农民的学习需求。
三、基于构建学习共同体下的不同类型农民培育策略
近几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绩虽显著,但质量有待提高。基于此,为满足不同类型的职业农民培育需求,必须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共同体。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各类新型职业农民。自2012年来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培育质量、层次、类型亟待创新与提升,因而构建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颇具重要作用。
构建农民学习共同体,整合学习资源,创新农民培育形式,以利于激励农民学习。首先,创立农民培训师资库。因培育教师资源匮乏,且结构不平衡、不稳定的问题,[15]成为影响农民培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若整合人力资源,优化农民培训人才资源,使其共享最大化,则可解决培育教师问题,以提升农民培育质量,[16]同时还可联合开发项目,共同打造精品特色课程,提高职业农民培育水平。其次,激活闲置资源,优化学习内容、培训模式。一是整合利用当前尚未得到开发利用的物力资源,以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匮乏问题;二是运用多种类型课堂,采用多样化培训形式,优化学习内容,满足不同类型农民的需求;[17]三是拓展教育内容,改变纯知识与技术学习,拓展到党性教育、政策法规、就业技能及道德教育等方面,培育“懂政策、新观念,懂技术、会经营,有文化、讲文明,有道德、好心态”的新型职业农民。
4.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关于级数敛散性的证明,在不同的教材或文献[8-10]中均有出现,且出现了多种证明方法,但相比较而言,利用本文的结论处理该问题更方便.
新世纪以来,连续16个中央1号文件,始终把农民放在首位、以农民为中心。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我发展需求出发,创建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以满足农民自我发展的学习需求,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农民学习共同体建设,要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一,针对当地农业生产与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以“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为培育原则;其二,针对不同人群,以“因人而异、分层分类”为原则,不同类型农民,选择不同培育内容、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以满足各自学习需求;其三,以自我发展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既有利于农民培训成果的转化,又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并以此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这种“小尺度时代”一般以数十年计,所以也常常以做出决定性贡献的政治家命名。如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新时期、“强起来”的新时代。
医学院校在专业知识培养方面,大多数采用传统授课方式、PBL模式教学,在专业知识讲授、实践操作方面继续发挥传统授课的优势;在德育教育方面部分采用网络教学,充分吸收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实行传统和网络并存的教学模式。传统与网络教育教学相结合,二者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共同为培养发展全面的医学生贡献各自的力量。
3.创建农民网络学习协同平台
农民学习共同体依托新兴信息技术创建学习平台,既可缓解工学矛盾,也可打破时空局限,同时整合区域资源,为农民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QQ、微信、云数据等,以农民学习需求为中心,开发潜在、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创建农民教育远程学习平台,提供各种学习支持服务,设计学习内容,创新“直播+互动+管理”的多元运用模式。目前,我国已有的学习平台,如:西湖区“一站式”农民培训基地、湖南“智慧湘农云”、“中国惠农网”等农民在线学习平台,具有学习共同体的特征。这些平台不仅打破了农民学习的时空局限,解决了农民工学矛盾,而且整合培训教师、专家和农技推广服务等线上共享资源,可供选择培训资源,满足了不同类型农民的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8]
4.创建共享合作机制,提升职业农民培育质量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由政府农业部门与教育部门牵头,吸纳社会各界、学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相互尊重、信任、合作为理念,建立多元参与的共享合作机制。因共同体的建立、运行、维护皆需要大量资金,所以吸引社会各界多元参与,有助于拓展资金来源,增加社会资本;有利于市场与政府的协调,形成内外监督,提高农民学习效率;有助于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协同发展;也有助于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在基于“双赢共享”合作机制下,构建新型农民学习共同体,让社会各界多元参与运行,能够满足各自利益诉求,协同合作,积累社会资本。[19]
5.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学习共同体效率
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出的数据,可以为企业设计人员提供用户所需要的设计元素,例如分析用户群体的年龄、消费能力、消费兴趣等,推测用户最需求的金融服务[8]。为设计者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使设计出的产品更具有针对性,更加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甚至目前很多金融产品可以实现用户自行设计购买方案,十分便捷。灵芝系统就是相对于普适性的信用评价系统,采用更多的数据类型,对于特殊类型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独特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加有针对性的数据和结果,不但能够有效地进行风险防控,也能以此为根据设计更加符合其消费倾向的金融产品,以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或团体,确保其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笔者认为,农民学习共同体应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建立管理机制。通过规范制度和日常管理,以保障其顺利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组织结构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第二,建立动力机制。学习共同体的运行动力来源于共同体成员内在的自我发展需求,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学习行为,既实现自身发展需要,也满足其他成员的发展需要。第三,建立学习流动机制。以自愿、开放、合作、共享为基本原则,[20]使每个成员以开放心态,积极参与分享交流相互提升。第四,创建学习成果转化机制。既可把学习者的学习意识、行为、能力由个体转化为团体,也可把团体或个体的学习积累转化为成员个体的实践和工作能力,实现其发展价值。第五,创立学习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奖励机制、关怀激励、支持激励、榜样激励等。[21]此外应建立评价机制,对每个成员做出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建立融资机制,以确保学习共同体有效开展活动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何超群,吴锦程.近十年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共同体研究述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5).
[2][3][4]朱启臻.影响乡村振兴的主要难点[J].中国乡村发现,2018(1).
[5]湖北日报(荆楚网).农民抛撒黄花菜,是对政府的不信任[EB/OL].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307/t2631832.shtml2013-07-12.
[6]王京华,李玲玲.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
[7][8][9][13][14][20]张胜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意义与策略[J].职教通讯,2015(25).
[10][15][18]何超群,吴锦程.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共同体雏形分析[J].当代继续教育,2017(3).
[11]赵迎.论学习共同体及其教育意蕴[J].当代教育科学,2012(5).
[12]张胜军,聂伟进.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农民工培训教学策略[J].职教论坛,2012(13).
[16]程玮.学习共同体实践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
[17]人民日报.山东东营:流动“田间课堂”[EB/OL].http://picchina.people.com.cn/n/2014/2012/c364818-26 134712.html.2012-12-02.
[19]何超群,吴锦程.英联邦农民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3).
[21]魏会廷.老师学习共同体:促进老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Research on Different Types of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Based on Learning Community
ZHANG Yi-jun, QIN Yuan-fang, LI Xiang
(China Cooperative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41, China)
【Abstract 】To meet the human resource require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new rural development and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thriving strategy,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training process, stimulate self-motivated learning and train different types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learning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farmers, this paper raises the ideas to construct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 learning community to integrate resources.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should be used to build the cooperation platform of online learning, to refine operation mechanism, to innovate farmer training forms, to meet the learning require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and to boost the efficiency of learning community, so that the quality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training w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learning community; professional farmers; training
doi: 10.3969/j.issn.1001-8794.2019.06.011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794(2019)06-0056-04
【收稿日期】 2018-12-18
【基金项目】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农民职业培训选择行为: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为15YJA790087,主持人:张亿钧
【作者简介】 张亿钧(1962—),男,安徽绩溪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民教育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秦元芳(1965—),女,山东临沂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李想(1978—),男,合肥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
(编辑/徐 枫)
标签:学习共同体论文; 职业农民论文; 培育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