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运行机制_国有经济论文

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运行机制_国有经济论文

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运作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性论文,国有经济论文,运作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存量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结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结构不合理,不仅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而且造成企业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低下。

如何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以行政计划手段为主,依靠增量补短线;另一种是以市场机制为主,辅之以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主要通过盘活存量,实行资产重组。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经验表明,主要依靠行政计划的增量调整,难以达到结构优化的效果,往往是强化了行政控制,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核心能力。(注:这一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型战略和外部交易型战略的结果)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当前主要反映在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失调以及企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1)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落后,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不了加工工业的需要。(2)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3)企业小、分布散,形不成规模效益。(4)企业技术设备陈旧落后,技术改造缓慢,产品质量难以提高。(5 )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中低档产品过剩积压,高新技术产品短缺。(6 )企业效益不佳,亏损增加,平均负债率达70%左右,有半数国有企业的银行负债率超过80%,陷入难以运转的困境。经过改革,中国已经形成利益主体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再试图以行政计划手段调整结构,以政府的行政命令决定企业的关、停、并、转,则会适得其反。例如,在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中,“八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在短期内压缩淘汰1000万棉纺锭,以解决总量过剩问题。但从1991年到1996年的5年时间里,仅压缩了21万锭,而且是一边压下去,另一边又升上来,可见,执行计划压锭之艰难与收效甚微。又如一些地方政府采用“拉郎配”方式调整结构,非但没有把亏损企业救活,反而把优势企业拖垮了。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施以必要的产业政策引导,采用以存量调整为主、以增量调整为辅的方式调整结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1)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 传统的行政计划调整结构方式不仅已经失灵,而且不可继续勉强使用,否则不利于改革的总体进程。(2)目前国家财力紧张, 财政和银行的主要精力是解决财政赤字和银行不良债务,无力对结构调整注入大量资金。 (3)在我国存量结构严重扭曲的情况下,继续依靠增量投入,对结构改善实际不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4 )对我国经过几十年经济建设形成的巨大存量资产,如何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国有资产实际处于闲置状态或低效使用状态,只有将它们流动起来,给予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和竞争规律要求的重新配置和组合,才能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经济机体素质,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5)据估算,国有可经营性资产现有4.5万亿元之多,盘活存量资产不但非常必要,而且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借助于市场的力量,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有效完成。

一定经济结构是一定方式资源配置的结果。调整和改善现存经济结构,关键在于改变以往资源配置的方式。实施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要依靠从改革中迅速成长起来的优势企业,发挥其名牌产品的龙头作用,通过兼并等产权交易活动和资本经营活动,实现国有资产由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由低效领域向高效领域、由退缩产业向新兴产业的流动,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优化以及企业结构的合理化。

二、资产重组: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关键

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从本质上说,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对国有经济进行改制、变基和换体。改制,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企业制度创新;变基,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进行重组;换体,即在重组国有资产的基础上,实现结构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必须从调整扭曲的经济结构——进行存量结构调整开始,但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重组。

所谓资产重组,是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对生产要素进行分拆和整合的优化组合过程。资产重组作为变基、换体和改制的桥梁,不但能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而且能改善经济结构与肌体素质,并为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资产重组的方式有多种,如公司制改组、企业兼并收购、托管、租凭、外资嫁接改造、地区或行业的企业优化组合、企业集团资产调整、企业的拆整和企业破产后的处置等,其中公司制改组、企业兼并和破产是资产重组的主要途径。从我国企业重组的实践看,股份制改组是最易于实行的资产重组方式;企业兼并和收购目前尚有一定的困难,但它们是最有效的重组方式,应通过完善资本市场和相关配套改革(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积极推进;破产重组尽管阻力较大、困难重重,也必须依法严格实行,这对于淘汰落后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是不可缺少的。资产重组是一个系统性大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业务重组和资产重组,又包括企业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职工重组和管理制度重组。它之所以成为结构调整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关键,是因为:

1.许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盲目追求量的扩张,不注重质的提高,在形成巨大存量资产的同时,也形成一批低效劣质的资产,并拉长了经济战线,造成资源供给不足和企业效益低下。因此,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优化和重组:包括剥离剔除非经营性非增值性资产和无效资产,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规律重新配置和组合优质资产,以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合理和高效地利用,使国有经济从低效率运行中解脱出来。因此,资产重组是推行新的发展战略,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是收缩经济战线,集中优势兵力,重新谋篇布局,创造经济奇迹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到现阶段,为实现21世纪的腾飞的先期准备。

2.我国企业普遍弱小,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同国际500 家大企业比较,不但生产成本高、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而且经营管理缺乏效率,实力相差十分悬殊。随着外资进入和中国市场日益国际化,许多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在目前难以靠增量投入实现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资产重组使资产从劣势企业流入优势企业,加速资本集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免于被打败被吃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曾指出:“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需要通过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尽快产生一批企业巨人。

3.我国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十分严重,只有推行大集团发展战略,加速企业兼并,进行资产重组,才能有效地加以消除。实践证明,以大企业集团为主体的跨地区跨行业兼并,能够打破行政分割局面,使国有资产在较大范围内实现重组,使区域结构趋同化问题较好地解决。资产重组是解决重复建设弊端的国际共同经验。

4.资产重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清晰的产权关系和权责关系,建立起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才有可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解决好企业冗员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企业债务负担问题等,才能使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良好运行。

当前,影响国有资产顺利重组的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体制障碍,二是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关于体制障碍,集中体现在条块分割的制约上:(1)国有企业按行政隶属关系管理,造成各部门、各地区、各级管理国有企业的机构都拥“企”自重,往往从本部门利益考虑,不愿盘活存量资产,使国有资产向高效领域的流动和重组难于进行;在国有企业过长的“委托——代理”链上,虽然各级负责人都不是最终所有者,却可以对国有资产重组起决定性作用(就看这种重组能否为他们带来利益)。(2 )现行按行政隶属关系上缴企业所得税制度和按企业所属地区设置的信贷制度,严重地阻碍了跨地区、跨行业的资产重组。此外,现行人事制度也对资产重组制约:当主管企业经营者的部门认为不利于他们安排干部时,常会使企业资产重组搁浅。而政府出于对社会稳定的考虑,对有利于企业发展而不利于政府政策目标的资产重组,同样会加以否决。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受到多重体制障碍。为使资产重组得以顺畅,必须改革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实行政企职责确实分开,实现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自主权力;必须改革现行财税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使之向有利于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的方向发展。

关于资本市场发育滞后,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因为资产重组的基础是资本市场,没有完善的资本市场,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资产重组,没有完善的资本市场,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赖以运作的机制就无从建立。然而,中国资本市场由于受到资本供给短缺与行政化操作的双重制约,至今发育非常缓慢。它的发育滞后,又直接影响到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

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由于行政手段操作资本市场,使之丧失了应有的“资本性”和“市场性”。如,银行服从政府保障社会稳定的政策目标,向无利或亏损企业发放贷款,导致资本收益率下降,经营风险增大,既弱化了资源配置功能,又难以对企业资产重组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如,股票发行的额度行政控制,使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衍化为行政或投资分配机制和资金分配机制,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的筹码,不但人为地抬高了股票发行价格,而且使股票二级市场出现严重的成本推进现象。(2)证券市场改革步伐缓慢,操作不规范, 导致功能扭曲。如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造成国有资产凝固化,难以实现保值和难以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政府直接参与股市游戏,使股市成为消息市、政策市,加剧了股市非正常性波动;一些企业把上市作为“圈钱”手段,在股票一级市场上“寻租”,施展“关系”运作,在二级市场上恶性炒作,再加上中介机构的违规操作,造成证券市场投机过度和投资不力。因此,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为配合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深入进行,必须从如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1.改变上市规模控制和额度审批制,尽快实行国际惯例的资格登记制,以避免行政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和减少企业上市不必要的“关系”运作与精力耗费。

2.尽快有步骤地实行国家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如,在股市上升期,可选择一些绩优的上市公司率先实行国有股上市流通;鼓励各地把一部分国家下达的新股额度用于盘活现有上市公司国股存量;采取多渠道分流,以降低国有股上市对现有市场的冲击。可取的办法有:(1 )将部分国有股出售给外商,或转为B股,或转为ADR(美国存股证)。这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2)发行可转换债券, 为国有股间接上市提供便利。(3)将部分国有股转让给职工持股会, 以资鼓励职工同企业共命运。(4)建立投资管理公司, 收购上市公司的法人股并使之转化为债券,以解决法人股的流动问题。

3.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组,发展一批股份制银行。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金融体系。

4.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为企业并购和融资活动提供咨询策划服务,使资产重组进入理性轨道。

5.支持上市企业开展多种途径的资产重组活动,如兼并、收购、“买壳”以及利用其资金、技术和无形资产优势对其他企业进行重组,以不断扩大优势企业上市的业绩。

6.大力发展机构投资组织如投资基金等,使广大居民投资者能花费较少的精力获得资本市场稳定的投资收益,同时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进和促进证券市场功能完善。

7.尽快健全有关政策和法规,推动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广泛开展,这对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拓宽资本融通渠道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8.加强监管措施,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主要有:建立集中统一的证券管理体制,避免政出多门;政府力戒去插手证券市场的运作;健全证券业自律制度;抑制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

三、资本经营:不可缺少的推进器

资本经营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它一经问世就迅速为社会认可和接受,产生了巨大的实践效应。因为我国经济改革向前发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转轨,需要这一新的理论指导。资本经营作为国有企业在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上的一次最重要最彻底的转变,已经突破了单纯生产经营的局限,在广泛的领域中对企业全部资本实行价值化经营。如,进行筹资、调度、运筹、投资及盘活存量资产;运用兼并、收购、拍卖、托管、租凭等产权交易手段,实现资产重组,等等。这些活动在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和达到资本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本质上说,资本经营就是通过资本的使用或交易,获取价值增值和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的过程。

从当前的实践看,许多国有企业虽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资本经营活动,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但是,这些仍属于初期阶段的一些低层次运作,或称外围资本经营,还没有发展到高层次的产权交易,没有进入核心资本经营。至少可以说,后者还没有普遍推开。因而难以有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产业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为了使资本经营全面、深入、高效地开展起来,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发展现代金融体系。由于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很不完善和很不发达,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直接融资活动和产权交易活动,使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仍在低效率下进行。例如,证券市场盘位紧张,难以满足企业上市要求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在股票市场融资的要求;企业兼并收购活动难以通过资本市场有效展开;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削弱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因为国家不能通过公股出售收回资金,投入急需进入的关键部门和重要产业,就难以实现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由此可见,完善资本市场,不仅是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开展资本经营的直接需要。政府应加快改革步伐,促使资本市场尽早尽好地发育起来,为企业资本经营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

另外,企业进行高层次的并购活动,离不开金融政策和金融手段的支持。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银行业通常能为企业兼并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如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杠杆收购等。而我国企业目前还无法通过直接借贷去兼并其他企业,更谈不上用杠杆兼并技术了。这就迫切地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现代金融体系,以支持企业并购活动更有力地开展,使企业资本经营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2.进一步理清产权关系。产权关系不清,是目前阻碍产权交易顺利开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各方面现对产权界定的必要性有了共识,但在产权界定的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较多的困难,其一,某些企业资产归属不明确。如,对于国家未投入资本金而由企业靠贷款发展起来的资产,难作归属界定;其二,无形资产评估难以科学定量;其三,固定资产评估难以把握好尺度;其四,关于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带来的问题:如果使用期限届满,国家需要收回怎么办?土地上面的建筑物等资产所有权怎么处置?这些问题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利益矛盾,还有思想认识因素,需要逐一解决。因为产权界定含糊,不仅使交易无法顺利进行,而且难以塑造企业并购市场的交易主体,只有产权关系明确后,才能大大地降低交易成本,通过产权流动和资本经营,实现资产的优化重组和价值型管理。

3.建立科学的资本经营机制。资本经营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但同时伴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在操作上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的规律不易被把握,建立科学的资本经营机制就显得无比重要,它是企业科学地规避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本经营效率和效益,使企业获得成功的特殊学问。资本经营机制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风险机制、效率机制、调节机制和发展机制。建立科学的资本经营机制,有助于企业资本经营水平提高,并有利于资本经营环境改善。

标签:;  ;  ;  ;  ;  ;  ;  ;  ;  ;  

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运行机制_国有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