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探析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
□ 陈玉斌,刘友田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和特点作出全新阐述的思想观点。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视角,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论述,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现实存在论、自我塑造论、生存价值论、实践生成论和全面发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逻辑起点、建构基础、理论支撑、现实指向和价值旨归。明晰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逻辑体系和丰富内涵,对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新时代;习近平;青年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一代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青年一代的担当与民族的未来休戚与共。“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殷切期待青年一代早日成为民族脊梁。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论述,可以发现其观点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深厚的人学意蕴。科学梳理习近平关于青年的一系列论述,对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现实存在论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的人是现实的人,是与抽象的人相对立而存在的范畴,这种人必然是现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能够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生命个体。现实的人的存在具有早期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以群体为本位而存在的大写的人、近代以来产生的以个体为本位而存在的小写的人和未来社会以人类为本位而存在的现实的人这三种历史形态。也就是说,现实的人是历史生成的人,是经过历史发展把人的个体、社会群体和人类统一起来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501在推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人既是“剧作者”,也是“剧中人”。所以说,现实的人是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历史存在的统一体,是把个体性、社会性和人类性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三重性存在的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现实的人出发,以人的现实存在论为逻辑起点,开启了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崭新局面,奠定了新时代青年工作的理论基础。
作为自然存在,青年群体与其他群体相较,有其思想观念、思维意识上的特殊性。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眼光看到了青年人生机活力、积极进取的一面,他指出,青年是“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广阔、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3]总书记高度确证了青年人身上与生俱来的朝气蓬勃的自然特性,这一特性是青年人积极进取的思想基础,是青年人登高必自的品质前提,体现了青年人的青春活力,彰显了青年人的成才潜力。习近平总书记从青年群体自然存在的角度厘清了青年人的这种独有的自然特性,不仅仅是对青年人的赞扬,更是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期待青年人散发更多的光和热,用青春之光照亮中国之路,用青春之火点燃中国之梦,勇做民族复兴的拓新者、奋进者,让青春活力在为祖国、人民和民族的奉献中绽放夺目光芒,以此证明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证明青年是国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价值存在。
作为社会存在,青年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从青年人的社会属性出发,从社会、政党、国家和民族层面高度评价了青年人的社会地位,肯定了青年人的社会价值。对社会而言,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的价值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为此,青年人要系好在价值观念上的“第一粒扣子”,为未来社会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良好风气烘托思想氛围,奠定精神基础,“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4]对中国共产党而言,青年是永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依托,为此,青年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合格接班人的姿态承担历史前进的重任。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青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是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广大青年应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5]总之,青年身上所散发的青春活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推进政党稳固、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青年必将以青春之活力书写出属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迪砂公司成立于1900年,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是国际领先的铸造设备和金属表面处理系统的供应厂商,全球雇员1 500名,在世界三大洲均设有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办事处以及广泛的代理服务机构。迪砂公司生产的铸造设备,尤其是以DISA公司命名的迪砂垂直造型线,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声誉。迪砂在中国拥有三家机构,总部设在上海。
作为历史存在,青年人身上的历史属性赋予了青年创造历史的重任。1981年,北大学子在燕园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穿越时空隧道,这一历史最强音仍然回荡在新时代的天空中。今天,我们仍要重新叫响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承担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以乘风破浪之势推动中国阔步前行。作为“历史性存在”的新时代青年,要自觉明确历史责任、承担历史重任,继而为实现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近代以来,无论是高呼“科学”“民主”的五四爱国青年,高喊“拿热血换取民族的独立自由”的抗日青年,还是蹚出“从富起来到强起来”道路的新时代青年,青年人都时刻将国家、民族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始终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己任。新时代,无论是蓬勃生机的校园还是挥洒汗水的工厂,无论是科技发展的潮头还是创新创业的前沿,处处都闪现着青年人忙碌的身影,印刻着青年人奋斗的脚步,洋溢着青年人火热的激情。为此,新时代的青年人,要始终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二、自我塑造论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建构基础
实现青年价值,要用中国梦激发青春梦。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力将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将极大提升,到那时,青年将是美好生活的最大受益者,将充分享受国家带来的发展机遇,将不断谱写人生华章。可以看出,中国梦的实现能够成就青年。“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5],用中国梦激发青春梦,激发青年昂扬向上的斗志,激发青年青春奋斗的活力,激发青年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是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不断引导当代青年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这既是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也是青年自己未来的责任。
示踪剂通常情况选取与工作介质互溶的NaCl或KCl[6],本次模拟采用NaCl作为示踪剂,其相关属性如表1所示。
奋斗是自我塑造的途径。任何美好的理想都不会轻易实现,任何幸福的生活都不会唾手可得,都需要经过艰苦的奋斗、不懈的努力。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自我塑造的七年,是带领梁家河老百姓共同奋斗的七年,既是对青年实现自我塑造的阐释,也是对青年奋斗观的诠释。总书记的奋斗精神鼓舞着新时代的青年,也为其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塑造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顽强品质。新时代,青年的奋斗要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的奋斗才是最有意义的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曾指出,新时代中国最大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国梦,并以此勉励青年要“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6]为此,新时代青年要以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勇做新时代伟大梦想的奉献者、拓新者和奋进者。
在新制成品曲(半成品曲)的储藏过程(T4→T5)中,曲块个别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有显著变化。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急剧降低。在制曲T1和T2阶段,高温(59~65℃)对优势菌群有明显富集效应,使优势菌属(如Kroppenstedtia)趋于稳定。在制曲后期,随温度降低,个别优势菌群相对丰度有降低或恢复的情况。有趣的是,在制曲各阶段,仍有部分未知菌群待鉴定。
立志是自我塑造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寄语青年要树立崇高理想,要立鸿鹄之志。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念、人生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立大志、做大事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确立鸿鹄之志、树立崇高理想,将为青年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读书报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七年知青的峥嵘岁月培养了总书记解衣推食的人民情怀、磨砺了总书记坚强刚毅的工作作风、坚定了总书记为实现中国梦乃至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使命,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坚定的人格基础,为谋求造福全人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崇高的世界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积蓄了充足的奋斗动力,这一率先垂范之举令人为之动容,定将成为青年一代效仿的标杆。为此,新时代的青年要胸怀崇高理想、树立远大志向,为自我塑造奠定坚实基础。
成才是自我塑造的归宿。青年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是追逐梦想最有力的“发动机”,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荣耀属于青年,时代的愿望寄语青年。青年要在立志的基础上,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尽快成长,早日成为致力于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当代中国青年要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7]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以自己的个人经历鼓励青年,谆谆教导青年在成长的道路上要脚踏实地、戒骄戒躁,他说:“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8]为此,青年要做到博学、明辨、慎思、笃实,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早日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生存价值论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支撑
青年主观能动的实践活动,是助推中国梦实现的现实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5]这就要求青年人无论是求真还是力行,无论是练真本领还是做实干家,都要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简单的一句话,却振聋发聩、发人深省,饱含深刻的实践意蕴和哲理。为此,广大青年要冲脱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维意识,打破默守陈规、固步自封的学习和实践方式,以创新意识、进取精神在苦干实干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以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来实现属于自己的价值、属于时代的成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既需要梦想的领航,也需要青年的实干,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时代青年的任务就是通过实践将蓝图变为现实。
实现青年价值,要以青春梦激扬中国梦。“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2]211青年人由于其现实存在的特殊性,具有澎湃的激情和似火的热情,能够凭借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以实现中国梦为理想目标而努力奋进。但是,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中,仅有目标、激情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青年人奋进的动力来源,是青年人“精神骨骼”强壮的保证,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青年人就会精神空虚、“骨骼缺钙”,进而失去奋斗的精神动力,失去逐梦的精神支撑。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靠青年,青年人既要有追求伟大梦想的目标、激情、热情,更要有追求伟大梦想的理想信念,唯此,青年才能以自己的青春梦去激扬中国梦,进而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
在个人的生成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人学坚持实践创造论,这一理论是在克服黑格尔精神生成论缺陷,吸收黑格尔人学生成论合理因素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的生成不仅是后天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实践过程,个人只有在实践活动、社会交往、精神交流的基础上方可逐步生成,是一个逐步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生成包含三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只有这三个条件实现高度融合,人的生成方可完成,即人凭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现实世界中通过实践解决各类矛盾而实现、发展和完成。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实践生成论为现实指向,符合科学的实践观,也充分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
提取同向(拉或压)各次加载的荷载极值点依次相连得到骨架曲线,如图8所示.模型的屈服位移和屈服荷载通过几何作图法得到.极限位移取承载力下降段85%极限承载力对应的位移值[5].5个模型的承载力和位移数据如表2所示.
在现代人学思想中,哲学、人类学都承认人是自我塑造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也承认这一观点,也认为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上,人是自我塑造的。人的自我塑造从根本上说不是自我意志活动,而是实践活动,除了不能脱离自己的物质前提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人只能在改造外部世界——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塑造。“全部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2]196,人的自我塑造,一方面表现为发挥人类所具有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潜能,创造出一个人化的世界,使人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人;另一方面表现为组织性或制度化的潜能发挥,使人类从自然群体走向社会群体,最终走向人类的联合体。真正的个人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塑造,个人是能动的主体,凭借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运用确定自己独立的主观世界,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鲜明的人格品性,才能塑造自我、实现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自我塑造论为理论和哲学基础,提出青年要在立志、奋斗和成才三方面进行自我塑造,以成为真正合格的时代新人。
对王家会站1992—2016年低枯水期实测流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水位流量相关性比较散乱。单值化处理后相关性改善也不明显。对于低枯水部分,影响流量变化的控制因素更不如中高水时稳定,反映在水位流量相关性上较为散乱。低枯水期的水位流量关系根据断面控制条件的变化,分时段建立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推算流量。
四、实践生成论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现实指向
根据SRSS评分,拟定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指标:(1)显效:治疗后,SRSS评分降低>50%。(2)有效:治疗后,SRSS评分降低25%-50%。(3)无效:治疗后,SRSS评分降低<25%[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青年实践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曾指出:“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2]190-191由此可见,对象性的现实社会是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人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基础。青年人朝气蓬勃、生机活力的自然属性,只有在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自我确证,现实社会是青年从事实践的现实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阶段和探索阶段,正是广大青年大有可为、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机遇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使青年的“本质力量”得以确证、青年的价值得以彰显。“为此,习近平特意嘱托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学习’,要‘学以致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9]这就要求新时代广大青年要深刻体悟实践的真谛,感悟实践的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磨砺品性、塑造人格。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当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之后,人们不仅要弄清楚“人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还要继续追问“人为何而活”这一终极问题。“人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和“人为何而活”这一终极问题皆属于人的生存价值问题,人不但要现实地活着,还要理想地活着,理想地活着就要为自己的生命增加一个附加值,这是因为,人除了自然生命之外,还有一个超自然的社会生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具有两种社会形态:第一种形态的个人是个体性的我,即小我,第二种形态的个人是社会群体性的我,即大我。那么,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也应具有两种价值形态:第一种是个人价值形态;第二种是社会价值形态。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这就要求人必须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只有这样,人的生存价值才能得以真正彰显。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人学理论中关于个人生存价值的思想,并结合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主题,阐释了要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实现青年的价值,即以个人价值助推社会价值的实现,并用社会价值来助力个人价值的实现。
五、全面发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价值旨归
“马克思主义人学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人的自我实现的社会目标,因为现实个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是个体性、社会群体性和人类性各个层面的全面发展,也必须包含这三个层面的协调发展,这也是个人和社会、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10]276当社会发展在许多方面还很贫乏片面的时候,人的发展却在许多方面呈现出原始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当社会发展比较丰富全面的时候,人的发展却陷入了“异化”和“片面”状态,这就形成了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矛盾。只有解决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人的发展的片面性的矛盾,才能实现人在更高水平上的发展。“人的自我实现只有达到这样的社会目标,现实的个人才是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通过创造性劳动和谐幸福地享受社会生活的人。”[10]276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全面发展论为价值旨归,旨在实现青年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新时代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共享为社会责任,在追求共产主义的进程中不断促进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创新是推动青年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动力。创新是一种发展机制,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无不依靠创新的引领。人的发展亦是如此,只有善于创新、勇于挑战的人才会成为时代的“幸运儿”,得到时代的眷顾。新时代青年人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创造新鲜事物的干劲足,只要拥有逢山开路的勇气,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就能在思想认识上摒弃旧观念,打开新局面,实现新飞跃。为此,新时代青年要勇于解放思想、敢于求索进取、善于开拓创新,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激发自身潜能,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升华自己,开创属于自己的新时代事业。
共享是实现青年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代诠释。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1]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青年全面发展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在青年发展水平、速度、可塑造程度等方面考量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外大学的演讲,也充分体现了他十分关心世界各国青年的成长,指出他们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建设的生力军,是推动全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青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共享发展的思想是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具的共享发展思想,已超越了国界,深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当前责任与未来使命。为此,新时代青年既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又要以平等、尊重、欣赏的眼光与各国青年开展交流、互鉴,与世界各国青年共同成长进步,进而为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添上属于青年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继承和拓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良好的人生际遇、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历史使命,面临着艰苦的人生考验,这就要求新时代青年要坚定不怕苦、不怕累的进取精神,保持积极进取、乐此不疲的精神状态,树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自觉按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升自己,做志存高远、德才兼备、情理兼修、勇于拓新的新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奋斗之民族,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青年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2).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6]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5-03(2).
[7]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7-24(2).
[8]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2).
[9]崔家新.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底蕴[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22-27.
[10]武天林.马克思人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5.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494(2019)01-0024-05
收稿日期: 2018-09-23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对弘扬沂蒙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18CYMJ12);山东农业大学“十三五”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的可行性方案研究》(X2017042)。
作者简介:
陈玉斌,男,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
刘友田,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 莫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