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展望(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柱产业论文,上海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钢铁工业
(一)现状
上海钢铁工业现有企业104家(包括乡镇企业及非冶金系统钢材加工企业),职工18.9万人,1993年钢铁工业总产值为295亿元,比1990年增长57.83%,比1992年增长12.5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5%;1993年钢铁工业出口交货值为29.79亿元,比1990年增长4.11倍,比1992年增长2.55倍,占全市出口交货值总额的比重为7.67%;1993年钢产量为1297万吨,约占全国钢产量的15%左右。上海钢铁工业实际产量超过设计生产能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宝钢的设计产钢能力为671万吨,1993年实际产量达到698.4万吨,超过设计能力4.1%,设计商品钢坯能力为122万吨,1993年实际商品钢坯达到187万吨,超过设计能力53.44%;上海钢铁系统设计生产能力钢及钢材各500万吨,铁75万吨,1993年实际钢产量达到573万吨,超过设计能力15%,钢材产量达到640.7万吨,超过设计能力28%,铁产量达到85.1万吨,超过设计能力14%;梅山设计铁矿石生产能力为125万吨,1993年实际铁矿石产量达到211.4万吨,超过设计能力69%。
上海钢铁工业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改善的问题:首先是控制总量规模问题,为了使生产保持一定的产量,一些设备采取移地改造的办法,新设备建成后,老设备仍维持使用,因此名为改造,实为扩建,规模无法控制;其次是环保问题,钢铁工业的环保虽有改善,但与环保标准相距很大,需要严格治理。
(二)发展方向和2000年主要目标
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发展品种,提高质量,节约能耗,控制规模,保持上海钢铁工业多品种、多规格、异型材、合金材、专用材的特色。同时要统筹安排宝钢、上钢、梅山的协作协调。
2000年,上海钢铁工业的总生产规模为:铁1500万吨,钢2000万吨左右。
2000年,上海钢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05亿元,比1990年增长1.17倍,比1993年增长54.5%,在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由1993年的10.5%降到2000年的7.4%。在钢铁工业的总产值中,宝钢195亿元,上钢162亿元,梅山48亿元,其比重分别为:48%、40%和12%。
(三)规划重点
1.宝钢
主要是进行三期工程建设,国务院已经原则同意。三期工程完成后,将增产钢404万吨,铁325万吨,各种钢材291.4万吨。
2.上钢
上海各钢厂将按照进一步优化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工艺结构的原则改造老企业。
上钢一厂主要是新建年产175万吨生铁生产设备,取消二次化铁,实现铁钢平衡,并提高连铸比,成为型钢中心。
上钢三厂主要是新建2台100吨大电炉和大板坯连铸机,并合资新建一条年产40万吨不锈钢板卷的生产线。
3.梅山
梅山向钢铁联合企业方向发展,业经冶金工业部同意:整个建设分二期进行,一期工程扩建为年产矿石400万吨,生铁175万吨,钢120万吨,钢材115万吨,二期工程进一步扩建为生铁265万吨,钢250万吨,钢材24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
(四)投资及筹措
上海整个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匡计约630多亿元,除自筹一部分外,还有一半约300亿元设想利用外资或银行贷款以及拨款解决。其中:
宝钢总投资326亿元,自筹解决209亿元,利用日本政府贷款3亿美元,其余需国内银行贷款解决;
上钢各厂匡计总投资约150亿元,资金来源尚需测算;
梅山匡计总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65亿元,除自筹22.3亿元及上级投资与借外资18亿元外,其余需向银行贷款。
四、家用电器制造业
(一)现状
上海家用电器制造业现有企业290多家,职工9万余人。1993年工业总产值104亿元,比1990年增长41.84%,比1992年增长23.1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3.5%提高到1993年的3.7%;1993年出口交货值2.53亿元,比1990年减少45.8%,比1992年增长1.6%,占全市工业交货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0.85%降低到1993年的0.65%。八十年代的上海家用电器制造业在全国曾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上海家用电器制造业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方面是对外开放,国外高质量的家电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另一个方面是国内各地家用电器产品各具优势,上海家用电器产品在竞争面前,相形见绌,在全国生产份额中比重不高,除黑白电视机及录像机各占全国产量的20%外,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吸尘器各占全国产量的13%左右,彩色电视机只占全国产量的7.3%,家用空调器只占9.98%,收录机只占2.4%,脱排油烟机只占8。9%,电饭锅所占全国的份额更微,仅为0.16%。
(二)市场预期
家用电器产品是每家每户都需要使用的产品,是一种面广量大的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1.市场尚待产品的普及
主要家用电器产品国内的百户普及率总的情况是不高的,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普及率尤低,国内城乡市场对家电需求是巨大的。
近年来全国家用电器百户普及率是:
洗衣机城市普及率为83%,农村普及率为13%,
电冰箱城市普及率为53%,农村普及率为3%,
黑白电视机城市普及率为38%,农村普及率为54%,
彩色电视机城市普及率为75%,农村普及率为9%,
空调器城市普及率为2%,农村几乎空白,
录放像机城市普及率为11%,农村几乎空白。
2.市场需要更新换代的产品
家用电器产品的市场是个更新换代和不断开发的市场。
首先,家用电器用品的更新期一般都是不太长的,国外有些国家,对家用电器的使用年限多在10年左右,而且有逐步缩短的趋势。我国家电产品发展到现在已有二、二十年的历史,有的已属第一轮更新,有的已面临第二轮更新,客观存在着广阔的更新市场。
其次,家用电器用品的品种和功能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我国的家用电器产品还有不少是空白、缺门;在已有的家用电器产品中,频繁地出现单功能向多功能发展、多功能向高功能发展的产品;家用电器产品的成套派生,如厨房间的成套家用电器用品,卫生间的成套家用电器用品、客厅间的成套家用电器用品,等等,都存在着十分广阔的市场。
再次,国际市场的扩大。家用电器产品也存在着广阔的国际市场。尽管发达国家、准发达国家的家电产品的家庭普及率较高,但由于家电产品更新期的缩短及产品功能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特别是我国已有一定出口历史的家用产品,如小家电产品、吸尘器、电熨斗、洗衣机、黑白电视机、燃气热水器等在国际市场上都有相当的容纳量。
(三)2000年主要目标
2000年,上海家用电器制造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将达到如下目标:
电视机750万台,比1993年增长91%,其中:彩色电视机350万台,比1993年增长2.56倍:
家用电冰箱250万台,比1993年增长2.07倍;
家用空调器200万台,比1993年增长5.87倍;
家用洗衣机200万台,比1993年增长11.35倍;
燃气热水器150万台,比1993年增长2.24倍;
组合音响100万台,比1993年增长30.55倍;
(四)规划重点
上海家用电器制造业重点发展的产品是:
1.电视机
上海电视机行业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中黑白电视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而彩色电视机仅占全国总产量的7.3%,占全市电视机总产量的25%,今后上海电视机既可加大批量,也可增加彩电的比重,开发高清晰度、高质量、直角大屏幕遥控彩色电视机。
2.电冰箱
上海电冰箱要扩大生产批量,开发新产品、新品种,包括切换多门冰箱、多功能电脑模糊新型制冷技术冰箱,并增加250立升以下的冰箱的出口。
3.家用空调器
家用空调器是国内外家电市场热点产品。上海已有多家企业合资引进空调技术,今后上海一方面要扩大生产批量,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应用模糊、变频技术等空调新产品。
4.洗衣机
在增加生产批量的同时,更要着重开发新功能、多功能洗衣机,包括滚动式洗衣机、模糊全自动洗衣机等,并增加出口需要的洗衣机。
5.摄录一机化及录像机
这两种都是市场有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需要引进技术进行合资生产。上海广电股份公司已分别与日本、韩国进行合资生产。
(五)资金及其筹措
根据2000年上海家用电器制造业的主要发展目标测算,总投资匡计约36亿元,其中外汇2.4亿美元。在资金筹措方面,要充分运用上海投资环境和工业条件,积极发展与国际著名大企业、大公司合资合作,允许外资占大股,以技术换市场。同时,也需要向银行贷款及社会集资解决一部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