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企业利润界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润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交换主客体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属性
企业是生产交换物品、劳务的经济组织,企业利润是在交换中实现的,这样我们对企业利润的研究就从交换开始。企业生产的物品、劳务,通过市场交换换来收入。这种收入企业还需用它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物品、劳务,供给企业连续生产。与企业交换的另一方,既可以是消费者、生产要素所有者,也可以是另一家企业。为了揭示企业交换内涵,我们假定与企业交换的另一方也是企业。我们分别将它们称为A企业、B企业。为使论述简单,仅限于AB企业的一次实物交换,我们通过分析两个企业一次交换的实例,揭示出企业交换的一般规律、共同属性。
在AB两个企业的相互交换模式中,从A企业来说,是用生产、 供给的2吨小麦交换需求的1吨化肥,2吨小麦、1吨化肥分别是A 企业的生产、供给对象和需求对象;从B企业来说, 供给与需求对象称谓正好相反,是用生产供给的1吨化肥换回需求的2吨小麦,1吨化肥、2吨小麦分别成了其生产供给对象和需求对象。这样看来,AB两个企业交换,A 企业的生产供给对象,我们简称为供给,变成了B企业的需求对象, 我们简称为需求;同理,B企业的生产供给对象也变成了A企业的需求对象。两个企业的交换对象,既是自己的供给对象又是对方的需求对象。上述说明,两个企业两种相互交换对象,都有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属性。企业主体——两个企业主也是这样,兼有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属性,A 企业主既是2吨小麦供给者又是1吨化肥需求者,B企业主既是1吨化肥供给者又是2吨小麦需求者。企业与生产要素、消费者的交换, 生产要素的相互交换,生产要素与消费者的交换,同企业之间相互交换一样,都有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属性。而这五种交换概括了全部市场交换类型,因此笔者就把市场交换属性界定为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属性。
包括企业交换在内的市场交换双重属性概念,是科学地解释市场交换、价值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失误和新古典经济学错误的根源。古典政治学的劳动生产费用价值论,无法说明市场交换和利润、地租、利息概念和来源(斯密1767,李嘉图1821)。马歇尔只看到企业生产供给和消费者需求的单一属性(马歇尔1890),不知道企业供给、消费需求同时还分别具有需求和供给的属性;瓦尔拉斯(1874)一个供给一个需求的两个商人交换模式,也忽略了供给转化成需求、需求来源于供给的属性,他们都陷入了供求相等、均衡价格、经济均衡的泥潭,把本来极其简单易懂、妇幼皆会的市场交换,引到了极其复杂、深奥、烦琐的邪路,产生了极其浩繁的文献,极大地阻碍了人们对市场交换的正确认识,影响了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企业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
所谓企业供给成本,就是企业生产供给市场物品、劳务消耗的全部费用。它包括三部分:一是企业生产物品、劳务消耗的资产、劳动和经营管理费用;二是市场交易成本,包括市场调查和预测、商品包装和运输、广告宣传、销售谈判、签订和执行合同,以及售后服务费用;三是公共产品成本,就是企业生产、交换使用国家提供的安全、法律和公用设施费用。企业供给成本由众多要素构成,诸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经营、商标、信息、时间等,这些要素千差万别;企业生产、销售的物品、劳务种类繁多。笔者把上述生产要素和物品、劳务,概括和抽象为经济利益、利益,即满足人们稀缺需要的对象,并用货币实物表示这种抽象利益,从而解决了它们统一衡量尺度,这是政治经济学疑难症结所在的问题。
两个企业生产供给对方物品、劳务的目的,是为了换回满足自己需要的物品、劳务,笔者称之为企业需求收入。两个企业的供给成本,经过市场上的相互交换,都变成了对方的需求收入。这样看来,两个企业的一次市场交换,就有两个供给成本和两个需求收入;每个企业都是用供给成本换回需求收入,这说明供给成本是手段,需求收入是目的;而A企业的供给成本经过交换变成了B企业的需求收入,A 企业的需求收入由B企业的供给成本转换而来,说明AB 企业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又是相互转化的。这些概念为解释企业交换提供了最简捷最有力的工具。
根据两个企业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交换内容和相互关系,用A、B分别代表两个企业供给成本,B′、A′分别表示A、B两个企业需求收入,它们分别由B、A供给成本转化而来,就列出了它们的交换公式。(1)A企业供给成本<或>或=B′需求收入;(2)B 企业供给成本<或>或=A′需求收入;(3)A 企业供给成本>或<或=B企业供给成本; (4)A企业B′需求收入>或<或=B企业A′需求收入。 后两个公式是企业供给成本与供给成本、需求收入与需求收入的比较,这对两个企业没有什么直接、实际的经济意义,只有间接的比较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弃而不管; 而前两个公式分别表示A B企业供给成本小于或大于或等于交换来的需求收入,应是研究的主题。(1)、(2)两个公式又可合并成一个公式,就是公式(5):企业供给成本<或>或=企业需求收入, 简化就是企业成本<或>或=企业收入,每个企业交换都有成本小于、大于或等于收入这三种情况。生产要素交换和企业与生产要素、消费交换公式,也是成本<或>或=收入,这就是市场交换的一般公式,它表示市场交换都是成本小于、大于或等于收入这三种情况。
三、企业利润及其四种形式
AB两个相互交换企业的需求收入与自己的供给成本的比率,都有大于、小于或相等的三种情况。列成公式就是:A企业的(B′)需求收入>或<或=A企业的供给成本,B企业的(A′)需求收入>或<或=B企业的供给成本。AB两个企业相互交换产品、劳务,既有可能同时都获得利润,即A企业B′需求收入>A企业供给成本,B企业A′需求收入>B企业供给成本,也可能一个盈利一个亏损、两个亏损、两个相等、一个盈利一个相等、一个亏损一个相等这五种情况。而企业利润无论从一个企业还是两个企业来说,仅指企业需求收入>企业供给成本这样一种情况。因此,所谓企业利润,就是企业的需求收入大于自己供给成本的余额,公式是:企业利润=企业需求收入-企业供给成本;简化为:企业利润=企业收入-企业成本。
从企业利润不同构成、用途看,它有四种称谓。一个企业毛利润,指使用自己资本、土地、经营劳务甚至部分劳动的独资企业利润。企业毛利润=企业毛收入-企业成本。在企业毛利润中,即使剔除了毛收入中重复计算的资本本金,它还包括企业主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经营劳务薪金和其参与劳动的家庭成员劳动工资,这些都应属于企业成本范畴,而不是企业利润构成部分。二是企业利润,这是指股份公司利润,企业资本以利息、股息,土地以地租、经营以薪金,劳动以工资进入了企业成本,不再属于企业毛收入、毛利润范畴,其公式为:企业利润=企业收入-企业成本。三是社会企业利润,指企业缴纳了营业税、增值税、印花税、关税等税赋(所得税除外)后剩余的利润,其公式为:社会企业利润=社会企业收入-社会企业成本。四是社会企业纯利润,指企业缴纳所得税后剩余的利润,公式为:社会企业纯利润=社会企业收入-(社会企业成本+企业所得税)。中国股份企业把这种利润叫净利润。
在这四种利润形式中,企业利润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盈利情况和水平,社会企业利润适宜确定为企业利润分配对象,社会企业纯利润反映了企业实际获得的利润数量和水平,因而比较重要;而企业毛利润由于混淆了企业成本与收入界限使用价值不大,因而并不重要。
企业利润水平高低用企业利润率表示。企业利润率=(企业收入-企业成本)/企业成本,它表示企业生产经营消耗的全部成本费用与所获得的全部利润的比率,因而正确称谓应是企业成本利润率。企业成本利润率表示企业消耗全部生产要素费用获得利润的水平,而企业资本利润率仅表示企业资本获利水平,在使用上往往侵占了企业其他生产要素应得的利润率,因而应谨慎使用此概念。社会企业纯利润率反映企业实际获得利润的水平,公式为:社会企业纯利润率=(社会企业收入-社会企业成本-所得税)/(社会企业成本+所得税)。企业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还经常使用产品利润,表示单项产品利润额;销售利润,表示销售盈利额度;利润总额,表示一定时期盈利总量。
四、企业利润坐标图
所谓企业利润坐标图,就是表示企业实现利润(以及无利、亏损)情况的坐标图。我们仍用前面假定例子,A农场主用2吨小麦交换B 工厂主1吨化肥,并进一步假定,A农场主用1吨化肥可增产3吨小麦,而B 工厂主生产1 吨化肥消耗的生产要素成本费用全部折合成小麦(当然也可以化肥为统一衡量尺度,结果都一样)只有1.5吨。 把这种交换绘制成坐标图,则分别绘制出A农场主的利润坐标图一和B工厂主的利润坐标图二。图一2吨小麦成本为横坐标,一吨化肥收入为纵坐标,S为利润纵横坐标相交线,农场主利润=3吨小麦收入-2吨小麦成本,成本利润率=(3吨小麦收入-2吨小麦成本)/2吨小麦成本=1吨小麦收入/2 吨小麦成本=0.50=50%,S′、S″虚线分别表示交换相等、亏损时的情况。图二1吨化肥为横坐标,2吨小麦为纵坐标,P为纵横坐标相交线,B化肥工厂主利润=2吨小麦收入-相当于1吨化肥成本的1.5 吨小麦成本,利润率=(2吨小麦收入-1.5吨小麦成本)/1.5吨小麦成本=0.5小麦收入/1.5吨小麦成本=0.333=33.3%,P′、P″虚线分别表示交换相等、亏损时的情况。由企业利润坐标图一、二,我们可概括、抽象出一般企业利润(或相等、亏损)坐标图三,利润区域的任何相交点线都表示盈利,亏损区域的任何相交点线都表示亏损,45°相交线表示企业收入与成本相等。
两个企业一次交换有两个成本、两个收入、两个坐标图,两个企业的收入、成本交换线一般不相同、不重合,这是理解、说明企业交换、企业利润坐标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