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与效度——高效课堂建设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课堂论文,容量论文,冷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高效课堂实践与研究的日渐深入,课堂容量是课堂效度的基础已被广为认同,但效度是否就是容量的必然结果?容量的核心指标究竟是以单一的知识点数、练习题数为统计对象的“计数量”,还是以学生主体参与的、多层面的有效教学活动为考量对象的“成分量”?以新课程视野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旨归,毋庸置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应成为衡量课堂效度的核心所指.因此,基于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课堂容量,就不应仅局限于课堂的“计数量”,而应更多的关注和追求课堂的“成分量”.
一、课堂容量的效度化诠释
以狭隘的应试教育为旨归的数学课堂容量,往往被单一的理解为显性的以概念(原理、法则)的直接给予量,以机械的方法、技巧的模仿训练量,作为容量的考量对象,来判断课堂容量的大小.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通常只会以被动接受代替主动发现,以死记硬背代替深度理解,以简单的模仿代替主动探究,只关注静态的结论,而忽视丰富的生成过程,这种教学形态下,造就的学生只能是工厂化的接受和机械式的输出,根本谈不上新的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精神、学科视野等学科素养层面的发展与提升.
新课程目标规定下的课堂功能,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度核心应指向于课堂对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的作用效能.在这样的视野下观照课堂教学容量,就必须是融知识方法、活动过程、精神塑造、价值引领、文化熏染等为考察点的“多成分”的复合量.它与单一“计数量”的本质区别在于构成量的内容.前者是单一的而后者则为多成分复合的,前者关注的是静态的结果,后者则注重动态的生成过程,前者要求的是被动接受,而后者则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建构.前者让学生看到的仅为“树木”,而后者让学生拥有的是“森林”.
二、两种容量观下的实践效度比较
有怎样的课堂效能取向,就会有迥异的课堂容量观,不同的容量观则决定着对课堂内容的取舍及课堂活动过程的组织.这里仅以两则函数的单调性(起始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由于对教学容量理解的不同所产生的两种显然不同的教学效能.
案例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会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图象,给出单调性的定义
观察并概括下图函数图象的变化特征
2.定义函数的单调性
3.理解函数的单调性
例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若-3,2∈I,且f(-3)<f(2),则y=f(x)在I上为单调增函数;
(2)函数是(0,+∞)上的单调增函数.
总结: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设元→作差→变形→断号→定论”.
5.作业巩固(略)
案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觉感知,理性概括,自主建构函数单调性的概念,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函数单调性证明的原理,并会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2.通过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深化对“数学化”过程的感受和理解,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学过程:
1.感知单调特性
活动1:观察并描述下列函数图象在指定区间上的共同特性.
活动2:用简洁的图象表示下列变化过程.
(1)常态下,气温从上午8点到12点间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形;
(2)在接触面积不变的情形下,压强随压力的增大而变化的情形;
(3)常态下,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变化的情形.
活动3:用函数的语言表述以上“形”的共同特征.
2.建构单调概念
活动4:尝试用数学符号语言刻画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的对应变化.
活动5:观察概括以上函数特性,是函数在其整个定义域上的还是定义域内某一特定区间上所具有的.
活动6:回望前述活动过程,尝试给单调增函数下定义.
活动7:根据单调增函数的定义及图象特征,类比给出单调减函数的定义及图象特征.
3.深化单调性认知
活动8:分别写出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并在同伴中交流.
活动9:辨析“单调区间是(-∞,0)和(0,+∞)与单调区间为(-∞,0)∪(0,+∞)的区别”,并在小组内交流.
活动10:试探究函数f(x)=x-在(0,+∞)上的单调性,并给予证明.
4.完善函数认知
活动11:回顾本节课讨论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前段时间关于函数概念的学习,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梳理.
5.作业巩固(略)
深入剖析、比较以上两则课例,课例1将依据单调性的定义进行具体数学题的判断、求解、证明(解题)作为课堂内容的重心,构成课堂容量的主体,而课例2则以单调性概念的建构过程,概念本质属性的充分揭示,以及多途径、多层次的“数学化”过程为重心,构成课堂容量的主体.换句话说,课例1以内容的“计数量”见多,而课例2则以学生活动的“成分量”见长.进一步分析,可以认为,从近期效果看,课例1的实施,学生在求解(证)有关函数单调性的具体问题方面,可能因训练、模仿的惯性作用,表现出时段内的一定优势,但因概念形成过程的“快捷化模式”会因学生对概念形成的主体参与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数学感受、数学抽象与概括、数学表达和交流以及数学探究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受到制约.而课例2让学生经历了“感知”“表达”“建构”“深化”“完善”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后,不仅会对单调性本质的理解达到应有的深度,更重要的是,充分的“数学化”过程,会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数学素养成分的浸润,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感受性,数学表现力,数学探究与自主建构能力的作用无疑是深远的.
三、课堂容量的高效度掌控要义
高效课堂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在于通过课堂教学观念的全面更新、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使课堂教学对学生全面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效能作用.就课堂容量与效度这一层面而言,就是要努力使课堂内容的“成分量”在贴近学生实际,逼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的最大化,而不因简单追求课堂内容的“计数量”而弱化、甚至忽视对“成分量”关注.具体讲,在对概念、原理、法则、解题等环节的教学中,要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角色作用的自觉调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要通过数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有效组织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构建、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在数学过程中参与水平;要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展现知识从发生到运用的过程,最大限度的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发现、数学建构、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