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迸发个性的火花论文_刘冬梅

让作文迸发个性的火花论文_刘冬梅

(梅花山小学校重庆市, 北碚区400701)

作文教学是最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然而,翻开学生的习作本,我们总感觉篇篇作文题材是那样的“似曾相识”,语言是那样的贫乏无味,结构是那样的机械雷同。这样的作文,读来味同嚼蜡,毫无情趣,当然更谈不上个性二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迸发出个性的火花呢?我认为,可从四个“开放”入手。

一、开放内容,激发个性化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作为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特殊经历,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以说,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作文是心灵的释放,学生个性迸发的火花,应该是缤纷夺目的。然而,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多按照书上安排的单元作文进行,作文内容单调、枯燥,学生不太感兴趣;再加上作文教学一般都安排在三年级以后,学生刚接触作文,教师就一味拔高要求,从内容、字数、结构等加以限制,因此,学生开始写作时总觉得很神秘,很难,容易产生“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畏难心理。为了降低作文的难度,我觉得在低年级开始习作时,教师就可鼓励学生放开胆子,运用已学的拼音和已学会的生字学习写话。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句话也可,几句话均可,教师不要给予太多的限制,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写话习作,慢慢地越写越多,越写越容易。到了高年级,教师就可让学生自由命题,教师根据习作要求提示范围,如学校举行了田径运动会后,就可让学生根据获取的材料自由命题作文,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感受,所以学生的思路广泛,题目也取得新颖特别,如在《迎面接力赛中》,《摔到以后》,》《让我们为他喝彩》,《精彩的一瞬》等,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满足了学生“我口写我心,我手写我口”的心理需要。又如“我们家的头。谁是你们家的头?妈妈?爸爸?还是你?你们家的头怎样?请你写一写好吗?”这样的命题突破了传统命题“我的妈妈”、“我的爸爸”、“这就是我”的单一、僵化的特点,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命题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语言幽默,富有儿童情趣,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爱写,写出来的文章也时时迸发个性的火花。

二、开放课堂,凸显个性化的感受

生活是习作之源。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工夫,准备工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生活实际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由此可见,作文因生活而写,内容来自生活,形式顺应生活,情感充盈生活。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习作素材,积极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体系,让作文教学向书本、向生活、向社会全方位开放。

儿童对于生活永远是充满好奇的,一只蚂蚱,一片树叶,一掬清泉,一把泥土 ,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的新鲜迷人,都能让他们充满遐想,为此,教师可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走进生活,去加深体验,丰富感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组织学生去郊游,吮吸花儿的芬芳,倾听昆虫的呢喃;带领学生去登山,享受“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组织学生钓鱼、滑冰、游泳,让学生在玩耍中捕捉写作的素材;教师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体育类的拔河、迎面接力、扳手劲、贴鼻子;生活类的削苹果,做水果拼盘、钉钮扣;知识类的猜谜语,辩论会,讲故事、演讲比赛等。还可开展小的表演,如学做小导游,课本剧表演,做小实验等。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亲身观察,学生才会情思涌动,有人可赞 ,有事可叙,有物可描,有景可绘,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写起文章才会“行笔如云,下笔如有神”,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做到“情动而辞发”。

三、开放写法,倡导个性化的表达

过去的作文,教师过多的强调中心、选材、结构、布局等,作文课,教师要么把整篇的作文肢解为“三段式”来指导,即开头、中间、结尾怎样,要么沿袭“构思→列提纲→选材→取材→写作→修改→誊抄”等来指导,再就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照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范文”、“下水文”的要求、格式、情调去写作。由于束缚太多,规矩太多,学生缺乏自由畅想的空间,缺乏倾吐真情的欲望,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作文在文体和要求上不再是那么苛刻死板,陈旧虚渺,集中反映在“新”“活”“实”上,因此老师应更多地把习作指导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记忆和积累、引导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上,从选材、到立意、到构思、到修改,都要让学生在随心随意的“自由状态”中,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选内容,自由定顺序,自由表达感情,自由使用喜欢的语言。没有提纲,没有框框,没有不合适宜的技法指导,将习作从纯粹的技法指导转入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话语,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发个性化的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样,学生有感而发,乐意写,自由写,独立写,创造写,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最新鲜生动,最富有个性化的。

四、开放修改,展示个性化的语言。

传统的作文批改,教师忽视与学生的交流,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对优秀的作文,教师添枝加叶,画龙点睛;对一般作文,教师大肆删改,以至体无完肤,这些经过教师千笔万改“面目皆非”的文章,完全谈不上学生的真情实感,更无个性而言。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 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重视指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作文评改的主体应交给学生。每次文章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自己当别人”,将自己变成一个敏锐的倾听者,一个虔诚的欣赏者,出声地念给自己听,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自能发现一些明显的错字病句,对不通顺、不连贯的地方自然一目了然。在学生自己查漏补缺的基础上,教师可将学生按作文水平分成若干组,选择一些典型的学生作文分配给小组进行集体评改,在组内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组长执笔,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对整篇文章进行规范的批改。教师还可组织学生“结对子互改”,相互学习对方文章中的长处,寻找文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改中学会尊重、欣赏、吸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看待问题。最后教师明确指出优点,委婉提出批评,用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针对学生的优缺点加以剖析,用亲切温柔的语言进行叙述。由于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读后从中受到启发,乐于接受,更能激励学生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总之,只有开放作文教学体系,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心灵,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去体验,用作文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动,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这样的作文才会充满灵性,迸发出个性的火花。

论文作者:刘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让作文迸发个性的火花论文_刘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