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四季巧管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蜈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春季逐渐增饲料。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冬眠的蜈蚣慢慢苏醒,气温上升到15℃时,有少量蜈蚣出蛰活动,此时可喷洒一些带有营养物质(如奶粉、葡萄糖等)的温水,让其饮用。当气温达20℃以上时,大部分蜈蚣出洞寻食,因此时还处在恢复期,活动和消化力均不旺盛,故应少喂一些难消化的小昆虫和其他食物,以免因气温低、活动少、消化能力弱而引起腹胀甚至死亡;同时要注意保温,以防寒潮的突然袭击。随着温度逐步升高,可适量增喂易消化的多汁饲料(如胡萝卜、青菜等)和精饲料(如肉类等)。当气温增至25℃左右时,绝大部分蜈蚣都出洞觅食,这时,它们活动力旺盛,进食量增加,消化能力增强,应继续增加饲料的供应量,以免因饲料短缺而导致争食打斗、生长缓慢或孵化成活率低等不良后果。
(2)夏季增水又防暑。夏季在做到为蜈蚣防暑降温的同时,要注意适当控制洒水量,做到少量多次喷洒,同时做好清洁卫生,严格防止腐烂霉变的食物残存。气温在25℃以上时,是蜈蚣生长的适宜阶段。30~38℃时,蜈蚣的活动量最大,进食量增加,蜕皮期缩短,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大大加快。这时要充分供给饲料,以肉类和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为主;养殖池内要有充足的饮水供应,不能中断,否则断水后一旦有了水,会导致蜈蚣暴饮而死亡。气温若达到40℃以上,不注意供水,蜈蚣会因脱水、肢体瘫痪而致死。另外,夏季病菌大量繁殖,是蜈蚣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季节,尤以霉菌引起的疾病最为频发。
(3)秋季调温促繁殖。这个季节是养殖蜈蚣的关键季节,雌蜈蚣要抱卵孵化,幼体要离开雌体独立生活,必须加强管理。具体措施:①注意调节饲养池(室)的温度,防止温差过大;若遇上秋雨连绵、空气湿度增大的天气,可在饲养池内撒细干土吸湿,保持适宜的湿度。②产前加强喂食,增加营养。蜈蚣孵化时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③做好繁殖期的管理,主要是保持环境安静,做好临产前母体的隔离(采用人工巢)以及孵化后幼、雌体的分离,同时注意防止天敌的袭击。④孵化结束后,幼体蜈蚣虽然暂成团群集,但是亦可单独活动和寻食。此时雌体也逐渐离开孵化巢单独活动。因蜈蚣有争食物和大吃小的现象,应及时将雌体移出或将幼体分离饲养。⑤为蜈蚣进入冬眠做准备。幼体从雌体分离后,体小娇嫩,要充分供给肉类精料,精心护理,为其顺利进入冬眠打下良好基础。成虫经过几个月的抱卵孵化后,进食量增加,消化能力增强,此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使之有强壮的体质顺利越冬。
(4)冬季保温湿及防害。霜降前后,气温低于12℃时,蜈蚣的活动能力减弱。随着气温继续下降,蜈蚣逐步蛰居冬眠,蛰入土深度为10~15cm。休眠温度,南方为8℃,北方为2℃。冬眠蜈蚣均停食并停止活动,冬季管理主要是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当温度降至休眠温度时,可在养殖池内瓦片上撒上一层4~6cm厚的细土(也可混拌一些麸皮),防止冷空气侵入和风干现象。从立冬至小雪前后,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还可在养殖池、箱外盖上草帘保温,使气温不低于0℃。平时要及时检查温、湿度及注意诱杀或驱除老鼠、蚂蚁、鸟类、蟾蜍、石龙子、蛞蝓等。在整个冬季,养殖池、缸(箱)每半月通风1次。通风选择在风和日暖的中午进行,通风2~3h后重新盖上草帘。蜈蚣冬眠主要是防御寒冷气候的侵袭。若能提供温暖适宜的环境,变冬眠为冬养,则可实现全年生长和全年繁殖,从而大幅度提高繁殖效率和缩短生长周期。
联系电话:027-8738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