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空间组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应用研究
前言:在中小学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氛围中,身处于校园中的独立个体,建筑设计所营造的空间极为重要。而建筑设计最常见的方式便是空间组合,以一种拟定的形式将整体建筑看作一个整体,利用整体空间布置,结合设计的主题和环境构成,形成符合教学理念的校园建筑。因此笔者在本文所述说的内容便是关于空间组合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多样性学习空间组合的缺陷
对于校园内的任何一处建筑来说,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每个角落也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宝地,甚至可以成为校园独特的标志性“风景”。所以在构思学校建筑空间组合时,首要考虑的是如何与该学校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以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教育为前提,设计出多样化的教育学习空间。若是空间组合和功能之间未达成相互的关系,便会致使空间的多余性、缺乏性、不合适性。
(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行为未被重视
建筑中利用空间组合的方法来规划校园,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主体的爱好兴趣的多样性与对事物的不同认知能力而体现在校园建筑上。然而,在设计中往往会忽略掉学生的年龄差距及性格特点,以统一化的标准和固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去设计校园,这种方法相对保守稳定,却忽视了个性发展的需求。所以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要想将空间组合的模式体现至最优,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出符合本校的设计计划。
(二)盲目的使用空间组合
在中小学校教学空间组合时,各功能分区的使用过于明确单一,会导致部门的活动缺少互相交融的空间。往常的校园设计会以扩大组合空间为由,认为这样会给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默契,从而造成空间的多余性,令整个空间缺少层次感。因此这种盲目的大空间并不会给学生提供直接的学习氛围的帮助,合理利用空间的组合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借鉴国外的教学空间设计
不可否认的是同属于亚洲地区的日本,在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比我们更加的优越,因此笔者接下来会结合日本学校的建筑设计空间来探究一下日本对空间组合的建筑设计理念:
(一)教学空间组合的灵活性
日本学校的教育是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和做事及学会生活是日本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从而看出,与我国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差异性,我国的教育更看重“分数”,古有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一朝金榜题名,今有近千万考生备战高考,为每一“分”付出百分努力。教育理念的不同会直接体现在校园建筑设计上,日本教学空间的设计主要会围绕内容形式及时间的因素考虑,配备以多功能为目标的自由空间,利用各种活动和场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意识的学习空间,其便是利用教学的空间组合规划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出来,也反映出学校空间的多元化。
(二)教学场所的人性化
日本文部省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也是十分重视的,认为中小学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互相启发与提高自身社交能力,社交交际无形中培养着学生的情商。通过空间组合的设计将教学场所趋向人性化与交际化可以启发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定义同时也理解他人存在的意义。当然在利用空间组合也是有需要注意的两点内容:一是建立半开放的庭院,关注人与人之间和自然的关系。同时在图书馆内增加交往的活动空间,让知识不只是静态的存在,通过不同想法交汇从而撞击更多的“才”富;二是对教学课堂走廊还有食堂的动态利用,便于学生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能够进行互相交流。
三、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空间组合运用
结合实际需求以及场地周边分析、项目定位,功能上大致可分为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三大部分。因实际需求上,教学区为日常使用量最大的空间,同时也起到一个校园形象展示作用,故适宜放置于临近主入口处,面向校园主入口呈开放态势且与运动、生活区相邻,以令师生更便捷地到达各功能区。
教学区主体建筑为以W字形布置形式,单廊式布置可增强房间的通风采光,通过W形布置形式围合出绿化广场,让绿化花园与教室融合,增添校园自然色彩;运动区布置于场地东侧,生活区布置于场地西南,三区互相联系之余,又不会对彼此有过多干扰。
(三)校园文化景区
校园整体可以凭借“教育小镇”的概念布局来规划,小镇中散落着小学区、中学区、行政办公开放区、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由主入口的“学海广场”为源头,曲水留长景观轴贯穿整个“教育小镇”。各功能区宛如大海中的岛屿、海岸,孩子们在学海中畅游,营造出一个愉快的学习成长氛围。
四、多功能空间组合的建设泛用
一般的高校会在设计中建立适宜的个体环境和小组学习的空间群体、包括单独的小教室和走廊小桌,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可以给学生准备充足的空间想象,增加了学生的独立感,使学生的创造力不被外界所干扰。还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指定一个建筑群里的布局形式,采用集约化的布局方式,通过将校园的各种功能进行形体的分区,建设出不同的空间,利用各种辅助的用房和其他功能的空间联通到一起,使彼此之间保持一种流通的状态,从而形成多种功能的空间建筑群体。以往的校园建筑功能比较单一,例如教学楼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宿舍就是学生休息的地方,所以这种单一的建筑模式并不利于现在学生学习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应当利用多功能的空间组合建筑方式,灵活的引入到教学楼中。
五、塑造出有利于校园空间的绿化景观
校园空间的建筑规模是比较大的,所以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建筑群体,使得学校建筑布局呈现多样化,比如庭院式的布局、混合式布局及枝杈式布局等等,这种建筑群体的形式加强了建筑物之间的联系,不仅对以后的建筑扩建有帮助,还能形成一定的景观环境,利于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六、结束语
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一直被国家所重视,我们把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及个性发展作为目标,通过建设多样化的空间组合实施到校园建筑设计中,让学生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上述文章表述,合理的运用空间组合构建出多样化的建筑设计,是需要有一定的实地研究与对现今教育理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艾学明. 空间组合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建设科技,2016(17):72-73.
[2]黄宇鸿. 空间组合以及户型配置在住宅建筑设计的应用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7(30).
[3]刘雅凡. 空间组合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222-222.
[4]王蕾. 空间组合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07,24(1):63-66.
[5]李欢. 刍议建筑设计与空间组合之间的联系[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9):232-232.
论文作者:陈幸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组合论文; 空间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校园论文; 学生论文; 日本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