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论联系实际政策的深化--兼论加强理论本身建设的重要性_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论理论联系实际政策的深化--兼论加强理论本身建设的重要性_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论理论联系实际方针的深化——兼议加强理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理论文,自身建设论文,联系实际论文,方针论文,重要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理论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是实现理论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检验和发展理论的重要途径。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就证明,这一方针在总体上是必要的、有效的。正是这一方针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极端重要,才使得我们有必要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和阐发。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和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这一方针作为一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进一步解释和充实,尤其需要具体化,以便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实际”,并更好地发挥对理论工作的指导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化应首先研究“实际是什么”

一般说来,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对“为什么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及意义,是不会有太大疑问的。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和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都被证明是正确的,都成为“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运用的典范,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有效性、重要性的有力证明。

但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方针在实践中和理论上被证明是有效的和重要的,并不能保证我们就能够在今天和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和理论工作中自觉地运用它。多年来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在一般意义上,我们都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但在具体场合中,我们往往又不断面临理论脱离实际和实际偏离理论的窘境。我们往往发现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总是不断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而同时又总是不断地指出理论脱离了实际。愿望与效果,往往难以达到和谐与统一。个中原因,较为复杂。我认为,在主观认识或理论操作上,以下几点应引起注意:

(一)对“实际是什么”如何把握

“实际”,抽象地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事件及其发展。“实际”是一个不断变动着的东西。在我们常用的“理论联系实际”一语中的“实际”概念,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指一般规律和趋势意义上的“实际”概念,它相当于马克思《资本论》一书中所探讨的那种对象;第二,是重大现实问题意义上的“实际”概念,它相当于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宣传上所经常指称的那个概念;第三,是日常用语中的“实际”概念,它指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过程。由于人们认识的深化和科学的发展,“实际”概念在当今日益复杂。人们在一般场合下所使用的“实际”概念,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是同一个词,不同一个概念。在今天,离开对“实际”的具体界定,一般地提“理论联系实际”,未免太笼统,往往难以区分理论所要针对的对象的具体属性是什么,最终弄不清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情形,理论联系实际因而就变得难以操作。

(二)实际的层次性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层次性

针对不同的“实际”,理论也具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作为创新和发展的理论;作为理解和阐述的理论;作为贯彻和执行的理论。就当前我国理论工作的具体情形看,从理论的研究层次和研究对象着眼,理论的活动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至少可以分为三种:第一,是一般性理论研究,主要是学习、熟悉、理解层次上的理论掌握和适应;这个层次上的“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指的是理论要跟上、了解、反映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和新的现象。第二,是政策制定、方案设计层次上的理论研究,是运用、制定、发挥层次的理论操作与实用;这个层次上的“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指的是理论要在一定范围和时期规划、制约现实发展着的并需要理论说明与指导的历史进程。第三,是较抽象的、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主要是试验、分析、推论层次上的理论的创造与建构;这个层次上的“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指的是理论要在总体上及从国内国外宏观战略角度,研究、总结、解决反映中长期实际发展趋势的重大问题。

(三)目前理论工作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在较高层次上脱离实际

当前理论工作的不景气,或者说,理论缺乏对实际的指导和丧失自身的威信,我认为,除开社会经济发展、价值观念转换方面的变化所造成的客观原因外,从主观上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多年来尤其是在当前新旧体制的转换中,我们对“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不准确、不具体,致使理论工作面对生气勃勃、飞速发展、扑朔迷离的“实际”,或无以适从,或无所事事。而且,我们多年来都面临着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方针的强调,但从实际效果上看,在历史进程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社会变动的关键时期,每当实际需要理论和理论需要实际时,我们都往往发现并感叹“理论脱离了实际”。这说明,问题并不在于理论是否要联系实际,而是在于,理论怎样联系实际或联系什么样的实际。应当说,上述三个层次上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和“实际”本身是有区别的。我认为,多年来理论工作在第一、第二个层次上,由于联系实际的方式和对“实际”的理解正确,使得在这两个层次上的理论工作有重大发展,理论工作者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突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首先在实践中突破,尤其是在政策层面上得到总结和升华,就是一个证明。然而,在较高的层次,即第三层次上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以及理论联系的是什么层次的“实际”,并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并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和解决。可以说,目前理论脱离实际,实质上是脱离“实际中的重大理论”或“有重大理论意义的实际”;忽视重大问题研究是当前理论工作中的重大“实际”。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上提出了许多问题。目前应当重视高层次理论问题的研究。而这个层次上理论研究的方法、特点、成果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理论水平甚至文化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仅是在经济政策、操作层面上提出一系列理论,而且还要求从经济及社会总体上作出高层次的理论思考。从国外发达国家建立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经验看,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重大的理论突破往往是实际发展的前提。例如,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现代社会的建构进程中,经济上有《国富论》、《资本论》、《货币通论》等理论对实际加以反映;政治上有《政府论》、《自由论》、《正义论》等施以引导;文化上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文明冲突论”等理论作出概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除了在实践方面要不断总结经验外,就理论在高层次上面临的挑战看,关键还在于能否对利益、权利、公正、义务、自由等许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实际”观念在理论上作出深刻研讨,进而形成一种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所需要的公民素质之哲学—文化基础。

概括起来,由于所联系的“实际”不同,理论在与实际发生关系的过程中,表现为三种形态:第一,批判与创新意义上的理论活动,它处理的主要是重大理论问题,联系实际的方式是理论以理论的方式联系实际;第二,阐释与理解意义上的理论活动,它所着重的是政策,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方式应是理论在实践中调查总结;第三,学习与贯彻意义上的理论活动,它关注的是操作,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方式是理论在实践中具体运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是弄清“联系的方式”是什么

实际上,我们的理论常常脱离实际,并不是理论工作者在主观上不想联系实际,而是目前的理论活动在客观上,或者准确地说,目前的理论活动的方式与水平在客观上落后于实际,尚未建立起理论自身的规范,因而不能适应实际,不能解释、解决实际中产生的新问题、大问题。在认识方法上说,这暴露了我们以往对“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解上的简单化,其根源是在哲学认识论方法上,对认识反映世界的复杂性注意不够,进而在理论自身的建设和深化方面着力不够。如果说,以上对实际的层次的区分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化的初步探讨的话,那么,“理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联系实际就是该问题的进一步深化了。就当前理论活动的实际情况看,以下几点似值得反思。

(一)对理论工作的特点或理论活动的功能尚不明确

我们知道,所谓理论,是人们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概念、原理、定律、假说等形式。理论具有全面性、逻辑性、系统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既是由社会实践的发展所决定的,又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理论的正确性,取决于两个相互联系的因素或条件:一是科学理论自身的价值;二是这种理论能否满足社会实践对它的需要。在我们通常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中,就实际对理论的需要和制约强调多,对理论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自身的价值关注少。尤其是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由于知识的积累和信息的传递空前加快而产生的知识与知识之间即知识自身的渗透和发展的规律注意不多。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往往对实际的发展注意多,对理论的发展注意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是被动的,理论本身的真正功能并没有被充分注意和发挥。而事实上,理论由于自身的活动特性,往往只能联系“理论的实际”,并且只能以“理论的方式”联系实际。理论的主要对象,就是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马克思的《资本论》,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国内研究界近年来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理论不联系实际或理论没有联系实际,而是理论活动的层次太低,理论对自身的要求太低,对低层次的实际联系重复或选题随意。重复即指许多不必要的共同的研究课题、书籍、文章;随意是指随社会短期的政治经济变化任意更换选题。这样的结果是,理论总是把握不住实际,总是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进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损害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声望。“理论联系实际”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理论总是滞后实际或超前实际,最终还是脱离实际。

高层次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无疑,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实际,高层次的理论也不能例外。但问题在于,我们多年来所讲的高层次理论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与实际相结合的看法,或高层次理论工作的社会功能的看法,往往是简单的,甚至是错误的。应当指出,高层次理论研究或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在根本上是一种理论活动。它的效用可以影响实践的进程和结局,但理论工作或哲学社会科学本身,却是运用知识性的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基本的逻辑活动,与实践性的直觉、领悟、洞察这些基本的意识活动协调一致,而构成总体的理论和思维。这种在总体上是思维和领悟的思想构制,若要与现实发生关系,至少要经过诸多中间操作环节或技术工程。例如,哲学要与现实发生关系,至少必须经过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作为中介环节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部类。哲学如果想直接跳跃到现实,高层次的哲学研究如果急于实用,那么,就难免出现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哲学的庸俗化过程。这样,既失去了理论,又歪曲了现实。另外,对“现实”也应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哲学中的“现实”,是历史进程和自然事件的普遍一般,不是具体的事例、提法、方针、政策,而是全面性、较抽象的社会发展趋势和自然演进规律。哲学讲的不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具体事情,而是这些事情之间的联系、趋势、动力、意义。如果不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那么,“理论联系实际”对哲学和较高层次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来说,就会成为抽象化和庸俗化的东西。

(二)对理论活动的独立价值在于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质认识不足

理论活动,尤其是较高层次的理论活动,属认识的理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其主要方法是逻辑方法。毛泽东同志曾说:“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1〕列宁指出, “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2〕这些,不外是说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理论本身的意义是重大的。马克思主义讲的理论要彻底才能说服人的道理,一方面有理论要真正反映实际的规律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理论本身要有力量或自身应有逻辑说服力的意思。

重视理论本身的力量,把理论的逻辑分量强调到一个极端,是当代国外一个重要哲学及社会科学流派——逻辑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特色。著名分析哲学家莱尔说过一句影响当代思维方式和哲学研究方法的名言:“哲学,即是让范畴规则去取代范畴习惯。”由此,可看出现代分析哲学和传统哲学的根本差别:由现代科学和逻辑所提供的思维规则去改变传统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思维习惯。分析哲学的发展。几十年来分化嬗变,有许多结论已经过时,其根本哲学立场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但其方法确有可供借鉴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力求精确的思维方法和有助于相互理解的论证规则。可以说,当代国外哲学及社会科学研究,在分析哲学的圈子内,才在一定程度展开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讨论:听取对方意见,驳斥论敌见解,放弃固执己见,推进学术交流。就笔者所见,当今国外学术界,进行哲学上的学术辩驳,在学术观点上吸收论敌意见,作出相互可理解的说明,达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效果,这些都可以在听分析哲学家的课和读分析哲学家的书时体会到。这提出一个极为值得思索的问题:怎样以“理论的方式”去联系实际。

分析哲学中的“分析”,严格地讲,就是概念逻辑,就是一套规则及对规则的运用。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中,为什么分析哲学方法能占主导地位?其根本原因,是它试图解决学术和理论论证中的关键环节:“论据的表达”这一问题。证明一个观点,在根本上说,就是找到基本上能被人接受的一套证明它的方法。由于国情和传统,对此方法,绝不能盲目照搬。但联系到我们理论及学术研究的实际,我们目前的学术研究中,最缺乏的正是这种功夫。经济与政治的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总体上,都面临着由习惯到规则、规范的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带来学术研究上对世界规范、国际惯例的遵守。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学术论证中如何“以理论的方式”去联系实际,进而达到有助于学术交流和发展的有效的推论问题。这是提高学术水平和质量,建立学术交流规范,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

我们的学术活动,理论观点上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交流。最后的结局都是各抒己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说服和驳论;有时甚至乞求政治力量的介入来解决学术争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并不排斥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在检验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理论活动中逻辑证明和理性推论相当薄弱的情况下,加强规范性的逻辑证明,对高层次的理论联系实际来说,就是极为重要的了。

(三)由于理论本身建设上的不足,理论在较高层次上联系实际困难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前是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为在开放的条件下掌握主动权,在强大的外来经济、政治、文化冲击下保持清醒头脑,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高的理论能力和思维水平。具体地说,就是要对西方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了解西方文化,实质上就是以理论方式联系“理论的实际”的最好例证。在这方面,我们在理论上是准备不足的。这尤其明显地表现在对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化遗产的研究上。就拿哲学上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来说,近从康德开始,远至柏拉图,西方唯心主义哲学都在认识论的水平上,提出了“思维怎样把握存在”这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意义何在?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讨论总伴随着认识论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化。当然,它们对“客观世界的实在性”这一唯物主义论断的否定态度,其唯心主义的实质和后果是需要深入批判的;然而,这种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倘若建筑在尚未明了他们论题的原委的基础上,除了把论敌推向一个非哲学理论思维的“常识”的水平外,不可能在“思维如何把握存在”这个认识论根本问题的哲学水平上,真正有所开拓和进展。其实,有些论敌的重要立论我们未必都真正准确把握了。例如,按当代哲学家石里克的观点来看,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并不是简单地否认物质世界的实在性,而是否认一种特定的哲学观,即解释我们所谓的事物的实在性的意义何在。与贝克莱一样,石里克本人也没有宣称星云山河为虚幻,只不过是断定一个命题的意义等同于它的证实与实验;凡是不能证实的命题则无意义。这就把关于一事物实在性的论断变成为涉及经验规律的联结的陈述。石里克力图表明,无论是贝克莱或是他本人,都在常识的范围内肯定外在事物的存在,却都在哲学范围内提出疑问,予以澄清和阐述。可见,不是在同一水平上的对话,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真正的对话;没有对话,互相封闭,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批判,也无从吸收任何有益的东西。交流、吸收和批判是一辩证的统一体。缺少任何一项,都很难说是“站在哲学的水平上”或理论的水平上联系了实际。同样,我们自身之间的理论交流,也应当提高学术水平和交流质量。由于不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或理论本身在联系重大理论问题上的作用,有些对当代社会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用较大的理论和思维我们都没有或没有能力“联系”。例如,我们对英国思想家洛克、休谟的思想,多是从否定意义上去理解;尤其是对洛克,很少人去研究他作为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的精神来源,对现代社会尤其是政治法律体制的建构所起的作用。我们在研究中也很少有人注意洛克等思想家在总体风格上所代表的英美经验—实用性文化比德国、俄罗斯的思辩—理想性文化,更能代表现代社会尤其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主导性理论和文化特色。洛克的《政府论》、《人类理解论》、《论宽容》等著述,正好是从政治文化、哲学基础、文化训练几个方面,为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样,我们也鲜有人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角度,去弄清由布伦塔诺→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和牛津语言哲学这条发展线索,以及它对意义、语言、逻辑的注重何以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的主导。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无论是从经济体制还是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上看,我们都应当注意以理论的方式联系这种深层的“理论的实际”。

实践任务的紧迫,并不能冲淡理论本身的重要性。在纷纭繁复的实际工作面前,更应该重视理论本身的作用。作为理论工作者,本文着重从理论本身的建设尤其是高层次的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立论,也正是想借此强调在当前条件下加强理论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总之,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真正贯彻实行,就需要对它作正确理解,并在实际贯彻中加以进一步的具体化。就较高层次的理论活动及其联系实际的特点看,有两点必须注意:第一,理论联系的实际有多个层次,从加强理论建设的迫切性和理论工作者自身的角度讲,“理论联系实际”在当前,应当强调理论注意联系“理论的实际”,即联系那些由重大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上升为理论的疑点、难点。第二,理论要以“理论的方式”联系实际,即应当加强理论工作和理论活动中的理论性,理论解决问题的方式要规范化、逻辑化;即要在选题、论证方式等方面(以及索引、引文、书目等具体学术活动细节)注重理论工作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化。这就在根本上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转变思想、改变习惯,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当然,思维习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也曾经并仍将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不过,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开放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制约理论工作的条件,将由对外在宽松环境的要求转变到对内在学术规范的需要。学术繁荣的标志将从对学术成果数量的强调,转到对学术交流的水平和学术成果的质量即理论水平的重视。这是所有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向,中国也不会例外。

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正确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含义,如何在学术研究上注重理论研究质量和在理论活动中注重理论的交流、提高,进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的确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注释: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125页。

〔2〕《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

标签:;  ;  ;  ;  ;  

论理论联系实际政策的深化--兼论加强理论本身建设的重要性_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