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怀伟业

培养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怀伟业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新球初级中学 528300

摘 要:本文针对“重才不重体”的陈旧观念指出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同时也详细阐述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因素和培养体育兴趣的方式。首先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分析,强调了体育教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作用,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述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最后着手阐述了体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提供了几种具有价值的做法和建议,希望和教育同仁们探索交流。

关键词:体育兴趣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以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高分低能、重智轻身的观念已不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更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问题,是摆在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素质教育中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分析

从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当学生参加有兴趣的体育活动时,学生的血糖浓度升高,而糖是肌肉活动的重要来源,在运动时,大大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心率加快,代谢加快,促进肝糖原个肌糖原的分解,使人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增高,这样人在运动时所需要的氧的供应量基本能从血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提供,因此能保持肌力增强,反应灵敏,精神饱满。反之,学生去做那些单调乏味的练习,血糖下降,肌力减弱,并很快出现精神怠倦而产生疲劳。可见,兴趣是体育教学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自觉地客服困难、排除干扰,从而使体育活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有调查表明,在小学,体育是最受欢迎的课程,有58%的学生对体育课表示满意,到了初中,体育兴趣降至第二位,表示满意的学生有34.8%,而到了高中,体育兴趣降至到最后一位,对体育课表示满意的学生只有11.9%。在中小学学生体质调查报告上显示,学生的体质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下降,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重视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的重要责任。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是学习动力之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兴趣,二是间接兴趣,间接兴趣可以向直接兴趣转化,并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持久和深远的影响。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之对体育产生主观能动作用,至关重要。

二、影响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探索

影响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学生直接体育需要。是学生被某类运动项目所吸引,迫切需要去学习或者练习它的动机。学生一旦有了这种需要就会产生渴望学习,或者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表现出积极学习的热情和意志及努力。因此,充分满足学生的这种体育需要,直接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体育教学的内容。我国现行国家体育健康标准,其教学内容大多数是田径类,和一些单一的身体素质的测验,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来回反复总是这些项目,引起学生反感,从而对体育失去兴趣,特别是目前初中体育中考中长跑,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训练方法上也很单调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能够提高训练方法的趣味性,增加游泳、球类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提升耐力,会收到显著效果。或者校园定向运动,既提升耐力又提高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

3.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教学中教师那充沛的精力、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形象的体态,以及对教学活动全身心投入的情绪,都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是互动的,教师付出的越多,学生越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育课教师应注重“精讲多练”,形象教学更易被学生接受,深入浅出的讲解、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语言简练,动作规范,不同的项目用不同的语调和语气,使学生听起来能够振奋精神、忘记疲劳。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既能使学生直接感知动作的全貌以及动作之间的衔接,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求知欲。相反,失败的示范动作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生情感传递和课堂气氛。情感是发展学生体育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动力。体育教学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因此,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引起学生快乐的运动体验。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技能,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也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统一的整体。无论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还是进行或结束阶段,始终有情感的参与和伴随,因此,能使学生的内在动机活跃起来。人的青春发育大多是在中学阶段完成的,这一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如果能形成更多的好品质,那么就为个性的定型创造有利条件。进入青春期以后的中学生,随着认同感的扩大,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表现为成人感的出现,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念更多地受着家庭以外的伙伴和所属团体影响。据一项调查发现:小学生第一倾诉对象为父母,而到了中学以后,第一倾诉对象为朋友。中学生对朋友的信任、依赖性均高于父母、长辈或教师。因此我们和学生交往时,更要使学生把我们当成他们的朋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师生之间人格上平等,这样容易使学生在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技能形成过程中产生“共振”、心理“共鸣”,使教学达到最佳交流和信息传递,发挥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下交流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而又有效的途径,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深有体会。因为上课时,教学任务需要完成,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几乎没有深入沟通的时间,课余时间我们有大量的时间互相交流,如午休或者是放学前的第八节课,我试着把自己也当成16岁的学生,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密感,了解他们,对日后提高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性很有帮助。尤其是我自己还带着学校的跳绳队,每天都在紧张的训练中,训练内容也是特别的乏味,我经常用一些我曾经当运动员的过往经历来激励他们,或者热身的时候做一些游戏或者比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变换训练的内容,从目标训练法,再到互相大声数数法,放一些比赛的录像来给学生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体育教学中积极地教学情感,取决于教师的热情与引导,取决于学生的运动体验。师生的情感传递虽说是所有课堂所必须的,但作为体育课来说尤为重要。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抱着真诚的态度去关心帮助和发展他们的个人需要,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培养创造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是导演又是练习中的一员,而不应是只发令,检查练习结果的监督员,对待自己在教学过失要勇于承担,立即纠正。而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或其它不良的表现则要耐心指导,言语把握要避免伤害学生。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传递能够增强学生练习兴趣,教师的感召力可以创造和谐向上的气氛。欢快的气氛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效应作用,使学生自觉不自觉的陶醉其中,并进入角色,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中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兴趣。

三、培养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方法

兴趣对学生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形成学习中的智力潜能,使学习达到最佳状态,让学生充分正确地认识体育,变无趣为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增长知识,调节情趣,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1.学生的间接体育需要。学生的间接体育需要就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及体育锻炼的意义为目的,使学生感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通过教育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间接体育兴趣。

2.丰富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活用教学方法。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可增加具有实用价值、方法简单可行、内容新颖、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如球类、游泳、武术、艺术体操、健美操。在教材使用上,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技术结构,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根据身体素质差异安排不同项目,比如球类教学应从一般学生水平出发,把技术、战术改为游戏教学,最受学生欢迎。

为了让中学生在锻炼过程中获得快乐,可利用其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辅助练习,通过变换环境条件、组织形式教学等,在遵循教学规律下,力求创新,满足中学生心理需要,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如我们可以把民间体育活动引到体育课堂上来,分为有器材活动和无器材活动,大多使用于课堂的准备部分,“小推车” 游戏,(用一根铁丝围一个圈,再用一个铁丝做成支架,利用支架推铁圈)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制作后分组比赛,但是在课前教师要花时间做好器材的准备。“网鱼”游戏,学生自己就是器材,学生可以做“鱼”,也可做“网”,由教师组织安排,这种活动形式既锻炼了身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多样化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在现代高新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也引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如采用幻灯、录像等手段,通过这些把学生的动作展现在他们自己面前,教师在旁边引导讲解,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

体育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应该改变过去统一讲解、示范练习的注入式教学,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教师应以引导开始,根据学生的不同意见,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使其掌握动作,并有所提高,这种方法有较强的使用性,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教学中的运动量和难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练习过多、过难,超过了学生心理负荷的承受能力,学生会困惑、疲劳。量小、过于单调,学生又会学得轻而易举,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使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达到掌握技术为宜,这样能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内心体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创造良好优美的体育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创造良好优美体育文化环境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首先是体育课环境,如布置合理的场地器材,整齐干净的运动服装,以及响亮的口令、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稳健的步伐、精辟的讲解、标准的示范,这些都将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就会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得到激发。其次是运动场、体育场馆的建设等,此外,还有体育墙、黑板报、校园体育专题新闻报道等宣传,多会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强、积极参与、善于学习的心理特点,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利条件。如适当地举行一些比赛或收集一些知识讲座,如奥运史、亚运史、中外体育史,以及各项比赛规则等,既普及体育竞赛、观摩比赛等活动,还可以扩大视野,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和体育锻炼欲望,参赛运动员精彩的表演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催化剂。

教师经常正常诱发学生的良好兴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兴趣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心理前提条件之一。为实现教学目的,教师采取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地去探究,激发学生内心的渴望激情,使他们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愉快地、积极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应特别注意到,影响体育兴趣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应注意发挥它的综合作用,并从这些方法中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特长和技术教学水平,寻找出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做新时代出色的体育教师。

论文作者:怀伟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培养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怀伟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