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构建生态水利河道综合治理体系论文_宋亚卿

浅析如何构建生态水利河道综合治理体系论文_宋亚卿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250

摘要:近年来,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生态河道的综合治理是构建生态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生态河道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虽有建设,但屈指可数,主要原因是对生态水利河道的综合治理没有太多成就。本文就如何构建生态水利河道综合治理体系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态;水利;环境;工程;建设

引言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深入推广,河道的生态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河道生态整治工作愈发受到重视。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必须要立足现状,充分认识到应用生态理念整治河道的必要性,不断探索,探寻有效的应用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生态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1生态水利的概念

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工程建设后能够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水利枢纽的建设,又不能忽略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要想实现生态水利工程,首先要对工程建设地点周边的水利水文特性、生物种群特性以及河流特性等方面做到充分掌握,保证水资源的高效率开发利用和合理支配,同时加大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研究力度。在水利工程满足排水蓄洪要求的同时,应保证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受破坏。

2河道生态治理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城市化规模急剧扩展,而河道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过度开发。据有关调查所得,近年来的河道污水排放量呈直线上升态势,但污水的处理率却无法同步增长,这使得城市的内河负荷越来越大,河水的质量明显低于其他水体的水平,而水体污染程度的加深更是形成了水体富营养化,这引起了蓝藻水华泛滥,给居民们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其次,当地有关部门为了整治河道,封填了城区水体,部分居民为了方便,在河道两侧违章乱搭,导致河道阻塞甚至断流,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除此以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带来的污染也同样使人触目惊心,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使河道的纳污负荷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就超出了现有的纳污能力,开始出现河水浑浊乌黑、细菌滋生等问题。在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下,城市的河道逐步变成了一块“大毒瘤”,不仅降低了城市的形象,还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积极应用生态理念、生态技术等对河道进行整治,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当务之急,更是打造生态城市的必然选择。

3城市河道生态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3.1工程安全与经济性原则

在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生态型水利工程不仅要符合人们的标准要求,还要确保工程的安全性与持久性,满足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工程生态效应进行全面考虑,在深入研究生态水利工程经济性的同时,还要符合风险小、收益大的原则。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在创建大规模治河工程时,使得自然河流越来越渠道化,生态环境也变得非常单调,限制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内容,使生态水利工程满足自然河流的地貌要求,为生物群落多样化的恢复奠定坚实基础。

4城市河道生态护岸技术分析

4.1半自然生态护岸技术

半自然生态护岸技术指的是在全自然生态护岸技术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些技术方法,借助石材和木材来提高护岸能力,与此同时还对植被生长要素进行存储。半自然生态护岸技术融合了植被和石材、木材的特征,维护防洪能力和生态功能的平稳性。石材和木材的主要作用是对框架进行加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岸坡的平稳性和抗冲刷性,并且对植被的自然生长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和全自然护岸技术相比,在使用范围上更加广泛。根据植被所使用的材料,其样式非常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全自然生态护岸技术

全自然生态护岸技术也可称之为全植被护岸技术,与自然状态相符的一种护岸方式。将护坡植物种在岸坡上,借助植物根系力学作用让土壤变得坚固,从而起到护坡作用,以免出现岸坡水土流失现象。全自然生态护岸不仅具有护岸能力,而且在种植植物的同时还起到绿化岸坡的作用,全自然生态护岸具有生态和景观功能的特征。树桩护岸、灌木护岸、水生植物护岸以及树枝压条护岸等是其主要的护岸形式。在岸坡生态系统中,全自然护岸对其影响比较小,自然融合能力非常强,可以把河流与陆地的自然交换能力保护的非常好,并且施工方式简捷,造价低。总的来讲,全自然生态护岸能力相对较低,不适合用在防洪河段较高的地方,使得这项技术在使用范围方面受到了约束。一般情况下,比较适用在护坡角度小且河流速度缓慢的河段。

4.3多自然生态护岸技术

多自然生态护岸技术通常情况下适合用在护岸抗冲击性强并且要求高的河段,多自然生态护岸施工过程相对繁琐,造价比较高,对生态的阻扰性较强,然而护岸效果却非常显著。多自然护岸技术在大范围的借助工程策略,使用高分子材料和混凝土与植物融合在一起,将护岸结构进行加固。此外,还具备生态作用,生态混凝土护岸、固化桩护岸、复合种植基护岸等是其主要的结构种类。

5生态水利河道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措施

5.1水生植被与动物种群的构建

生态水利河道的综合治理一定要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水生动植物和岸边动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其中水生动植物所占的比重较大,应该多在河道内种植一些沉水植物以及浮叶植物,水生植物可以大量地吸收和转换水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适当增加鱼类种群的数量,以此用以减少水中浮游生物以及微生物,进一步提高自净能力。在河道两岸增加植被,为陆生动物和两栖动物提供栖息地,一段时间后,河道内以及河道两岸的生物种类就会显著增多。

5.2河道周边环境的恢复

创造一个多样化的环境结构是恢复河道周边环境的首要工作,这为后期的河道环境恢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设计河道治理方案时,应该始终注意所设计方案是否与河道周围环境相适宜,应该确保所设计出来的河道生态系统能够与环境充分结合。要加大河道两边的植被覆盖面积,尤其是以往采用混凝土建造河岸的工程,可以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来建造植被,一方面河道两边的环境比较利于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植物可以很好地保护岸边土壤以免流失,还可以有效地调理河道生态系统,保障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3生态河堤的建设

一是要结合河道的走势、水体势能以及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再对河道中心线进行科学的布置,并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要尽可能的保证美感,可以在河道的两侧建造浅滩,浅滩的设计有诸多好处,其不仅能给人带来河道渐宽的良好视觉效果,还会扩大河道的浅水区,浅水区空间的扩大会为更多的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二是在建设河道河堤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对施工材料的选择,所选材料应该容易融入河道周边的环境中去,尽量避免对河道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结语

近年来,环境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重视的焦点问题,任何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应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排洪蓄水功能,更应该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尊重大自然的法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小梅.现代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与实践[J].山西水利科技,2010,(04).

[2]陈浩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水利,2003,(14).

[3]庞继高,张鹏.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05).

论文作者:宋亚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构建生态水利河道综合治理体系论文_宋亚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