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红
(济宁骨伤医院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用于骨科手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 年7 月- 2014 年12 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7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音乐疗法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其他治疗相同。分别于治疗后两周、四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周和四周焦虑改善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音乐疗法已成为临床上新兴的心理学治疗和护理方法,它在病人身心疾病治疗康复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音乐疗法;手术后疼痛;护理效果;焦虑程度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064-01
音乐疗法是指运用音乐特有的心理、生理效应,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使被治疗者在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专门设计的音乐内容,经历音乐的体验,以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及生理健康,达到强健身心、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1]。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除传统的疾病治疗方法外,人们开始注重用音乐疗法来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2]。术后的骨科患者由于伤口大多有剧烈疼痛,以及由疼痛或者行动不便引发的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这些影响骨科患者的伤口愈合,延长治疗时间。本研究我们就音乐疗法对于骨科患者术后护理疗效做了临床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7 月- 2014 年12 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70 例。其中,四肢骨折30 例,腰椎压缩性骨折2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 例,截肢8 例。按住院顺序单、双数名次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 例,其中男22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38 岁;对照组35 例,其中男20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37 岁,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及抑郁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护理方法
治疗组在手术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文化程度、对音乐的爱好情况、喜欢哪种音乐、乐器等。在术后第一、二、三晚播放患者自行选择的轻音乐,如《月光》、《梁祝》、《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催眠曲》、《回家》、《摇篮曲》等。间断性反复播放,时间不超过2 h,以免引起疲劳。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各组在治疗前后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嘱患者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最近1 周的实际感觉打分。将各项分数相加,得到初分。初分再乘以1.25,转换为标准分。50 分以上者有焦虑症的可能,分数越高则越严重。同时检测各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值等。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有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方法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焦虑自评量评分比较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 值比较见表1。
3 讨论
音乐疗法是医学、心理学与文艺学相互结合、相互交叉和渗透的产物,随着临床整体护理的开展,音乐疗法在临床上应用亦愈来愈广泛。音乐护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音乐、心理学、护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总体来看,我国的音乐治疗及护理工作尚处于起始阶段,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基础理论,都有待于探索和发展[3]。音乐疗法是保健与艺术的结合,我们将音乐疗法与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相结合, 可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的需求, 从而益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旋律和节奏是音乐的主要组成因素,节奏给人以生理上的影响,旋律则造成心理上的影响,所以音乐能广泛地应用于行为治疗。1944 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音乐治疗师,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根据研究显示,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4]。
由于伤口大且深,术后的骨科患者多有剧烈疼痛,这种长期持续的剧烈疼痛会引发患者的焦虑、抑郁、烦躁等严重不良情绪,这些均影响骨科患者的伤口愈合,延长治疗时间。本研究显示,术后的骨科患者经过背景音乐治疗后,焦虑程度评分值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1),心率、血压值更趋向于正常值。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胞都在做微小的振动,这种微小的振动简称“微振”。实际上全身所有的细胞都在做这样的微振,心脏、大脑、胃肠等处细胞的这种微振更为突出。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指挥下,周身所有细胞都在按一定节奏作微振运动,形成一个非常协调的全身细胞大合唱。当一定节奏的音乐作用于人体时,如这种音乐的节奏和人体生理上的“微振”节拍合拍时,两者便发生了共振,体内的微振加强,导致人体产生快感。音乐则是带来这种快感的媒介。当人体机能失调后,体内微振也就处于不正常状态。这时我们科学地选择某一种音乐,有意识地借助音乐的力量,调整体内微振活动,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以治愈疾病。音乐的治疗功能,另一方面是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人体内的器官产生共振效果。因为声音是一种振动,而人体本身也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如心脏的跳动、胃肠蠕动、脑波的波动等。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5]。当患者对音乐不感兴趣时,音乐治疗将不起作用。当前,音乐治疗已经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并且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还未归到专业诊断治疗中,而且音乐治疗内容的选择还尚有争议,因为它是建立在多样的个体事件基础之上的。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音乐疗法已成为临床上新兴的心理学治疗方法,它在病人身心疾病治疗康复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预见,在临床医护人员和音乐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音乐疗法这种能动的、情绪的、原始的和精神的综合的力量,将为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ROLVSJORD R,GOLD C,STIGE B.Research rigourand therapeutic flexibility:rationale for a therapy manual developed for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Nordic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2006,14:15 32.
[2]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 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 42.
[3] 陈茜,王业钊,梁燕. 整体护理中应广泛应用音乐疗法[J].黑龙江护理,2009,6(11):47.
[4] 蔡光蓉,乔宜,李佩文. 音乐治疗在肿瘤临床的应用[J].中华心理卫生杂志,2010,15(3):179 181.
[5] NICKEL C, TRITT K,KETTLER C,et al.Motivationfor therapy and the results of inpatient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a prospective study[J].Wien KlinWochenschr,2005,117:359—363.
论文作者:朱秋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音乐论文; 患者论文; 疗法论文; 骨科论文; 焦虑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