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芳 周兰 冯雪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内二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总结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期间护理干预要点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头痛眩晕患者1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4例);两组均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0%)、总满意度(97.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显著提升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的疗效,且患者满意度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头痛眩晕;疗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058-01
目前,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在治疗脑功能障碍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要确保达到预期疗效,临床治疗期间正确使用仪器,做好患者各方面护理非常重要[1]。鉴于此,我院近年来在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患者治疗期间,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188例头痛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120例;年龄41~89岁,平均(71.10±2.12)岁,其中<60岁28例,60~69岁43例,70~77岁73例,>77岁4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且符合《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分类和诊断标准》[2]中头痛眩晕诊断标准。根据患者主述头痛头晕157例,四肢乏力、四肢麻木各9例,肢体活动受限8例,睡眠差3例,面瘫、腰痛各1例。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4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行辅助治疗,2次/d,30min/次。
(1)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即治疗前详细检查仪器是否正常,治疗期间调整合适的输出电流并观察患者各方面情况适时调整电流,同时详细解答患者各方面疑问并满足患者需求。
(2)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详细如下:①确保仪器正常。并在治疗前先行测试,在确保仪器安全且电流具备恒流特性后再用于治疗。②患者沟通交流。治疗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工作,详细为其讲解该仪器对头晕头痛等症改善的作用及介绍临床相关案例,增加患者对仪器的了解,消除患者疑虑确保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③电流设置调整。因患者病情程度不一,治疗期间所需的电流也有不同。因此,治疗前应先以最小输出电流,治疗期间详细询问患者各方面情况再适当调整电流和强度,以确保治疗取得最佳效果。④安全防范。治疗期间避免在皮肤伤口处使用电极片,以免电流作用下促使伤口扩大。同时治疗期间切忌移动电极,且随时观察电极接触是否良好,以免电流突然变大或变小增加患者刺痛感。⑤体位及功能锻炼。治疗期间帮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并定时翻身,同时适当对患者肢体、关节部位进行按摩,以免体位僵持过久导致运动异常痉挛或压疮等发生。另外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适当规律运动并保持心情舒畅。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1)观察指标:采用问卷调查表就患者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类,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2)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文献拟定,①显效。头晕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运动等恢复正常;②有效。头晕头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运动等恢复正常;③无效。头晕头痛等症状无好转或有加重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和护理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准,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8.30%、76.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4.447,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头痛眩晕多见于老年人,病因涉及较多,可能与血管扩展、脑膜刺激、神经刺激、脑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即利用电流刺激对颅脑固有神经进行保护,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使脑部损伤修复。研究[3]指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能促使头痛眩晕患者脑部周围神经再生,促使局部血液循环,进而缓解或消除疼痛,恢复脑部及肢体功能,但对仪器使用要求较高,为确保临床疗效实以优质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本研究中观察组即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该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显著提升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疗效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忠德,刘勇,王莉莉等.脑仿生电刺激仪辅助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02):124-124.
[2]冯智英,李焰生,Murdin L Davies RA.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分类和诊断标准[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3(03):259-259.
[3]王红娟.运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点[J].中外医学研究,2010,8(09):142-143.
论文作者:郭燕芳,周兰,冯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1
标签:患者论文; 头痛论文; 疗效论文; 电流论文; 两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头晕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