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泾川县人民医院 甘肃平凉 7443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子宫腺肌病的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症有其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子宫弥漫性增大或呈球形增大,肌层回声弥漫性不均,肌壁间可见不均匀低或大小不一无回声,内膜线移位,血流分布紊乱及高搏动指数中等阻力指数的血流频谱。结论:超声对于典型子宫腺肌病能准确作出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34-02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见于30~50岁经产妇,约50%患者合并子宫肌瘤[1]。超声检查能够显示与子宫腺肌病病理改变相应的子宫声像图。本文就我院经超声诊断的46例经手术、病理结果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近3年来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28~51岁,平均36岁。临床表现:42例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进行性痛经;4例患者无痛经,但月经量多,仅在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异常。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LOGIQP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取仰卧位,于耻骨上缘作纵、横、斜多切面、多角度探查,仔细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内部肌层回声、内膜线位置、厚度及附件情况,图像存盘。
2.结果
经病理证实的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41例,符合率为89.1%;5例超声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率为10.8%;合并有子宫肌瘤者18例,占39.1%。
超声声像图:均显示子宫弥漫性增大,病变区域回声增粗,或成放射状回声衰减,与正常肌壁之间没有明显界限。16例患者呈弥漫型表现:子宫呈球形增大,病变分布于整个子宫肌层, 子宫肌壁增厚,呈不均匀低或大小不一无回声,内膜线居中;7例患者呈前壁型表现:子宫呈不对称性增大,前壁肌层增厚,回声稍低,不均匀,多呈放射状回声衰减,后壁回声正常,内膜线后移;14例患者呈后壁型表现,子宫不对称性增大,后壁肌层增厚,回声稍低,不均匀,多呈放射状回声衰减,前壁回声正常,内膜线前移。9例患者呈局限型表现,误诊为子宫肌瘤的4例均属该型,子宫不均匀增大,呈边缘欠规则的圆形低回声,多发生在宫体后壁肌层,病变区域较正常子宫肌层回声稍低,不均匀,部分可见强回声,有的呈放射状回声衰减,病灶与正常肌层界限常清晰。
3.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由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移位于子宫肌层,并伴随着纤维组织与平滑肌组织的增生所致[1],子宫增大,异位的子宫内膜也可局限于肌层形成团块,类似肌壁间肌瘤,但无假包膜存在,与周围肌层界限不明显,称子宫腺肌瘤[2]。对于子宫腺肌病有典型声像图特征者,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局限型腺肌病应与子宫肌瘤加以鉴别:肌瘤边界清晰,无继发变性时回声较均匀,多为圆形或类圆形低或等回声,周围多可见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肌瘤结节较大时,内部回声可不均匀,呈漩涡状,后方回声衰减明显,CDFI可见周边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血流频谱多呈高速低阻型;而子宫腺肌病病变区域与正常肌层界限不清晰,周围无被膜,病灶处肌层血流分布无规律常探及分布较紊乱的血流信号,无周边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可与之鉴别。
总上所述,超声检查方便、简捷,能够显示与子宫腺肌病病理改变相应的子宫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显示子宫腺肌症的血流特征,对有典型声像图特征者能准确作出诊断,对子宫腺肌瘤和子宫肌瘤的鉴别提供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太珠.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图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81-184.
[2]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75-376.
论文作者:徐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2
标签:子宫论文; 回声论文; 超声论文; 声像论文; 内膜论文; 病理论文; 肌瘤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