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支撑。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重要内容,而要实现文化自信就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关键词:文化自信;内涵;意义;路径
一、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
文化自信是要保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绵延了500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根源。从农耕文明开始,中国古代先民就将仁爱、正义、大同等作为约束自己和治理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老吾老以及之人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位卑未敢忘忧国”、“舍身取义”、“天人合一”等优秀文化则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长河中不断成长,直至今日仍然滋养着我们中华民族。在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道路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取得的伟大成果功不可没,而它其中蕴含的传统人文精神更是彰显中华文明特色,时至今日仍影响着中华儿女的生活实践,并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得到延续,激励我们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儿女、中华命运紧密相连,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根源。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自信。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迫使古老的东方大国被迫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人民自此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之中。在这个背景之下,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以及中华儿女,广大先进分子展开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但是无一成功。直到十月革命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使广大人民逐步向胜利迈进,而这场胜利无疑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辛亥革命、南昌起义、抗日战争等一系列革命斗争,这都无一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岁月里,孕育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精神信念的支撑,中华民族就不会取得如今这么大的辉煌成就,也正是对革命文化自信,才使中华民族长存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进入新时代的新中国,理所当然要坚持对革命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立场的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文化。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上衍生出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人民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在当今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中,这些社会主义文化无不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彰显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彰显了坚持人民群众立场的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原则性。中华儿女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创新发展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同样在为广大人民服务。因而必须保持文化发展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坚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二、坚持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一)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符合人民心声的优秀文化。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在多变的全球背景之下,凝聚了人民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信服之力,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优越性,在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的同时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更是注重人文的交流与碰撞,通过多种方式在艺术文化、经济制度等领域向各国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建立“文化”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在文化发展方面的话语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精神支撑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从来都不是对立统一的,文化本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正确对待古今中外文化是在提高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底气,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助力。同时,中华民族徜徉在5000多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之中,不管历经多少政权交替,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几千年来都一直传承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如“精忠报国”、“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等,就是这种爱国情怀让中国得以延续至今。如果没有这份爱国情怀,中国不会想到在水深火热中救亡图存,也就不会有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转变。
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文化自觉
坚持文化自信归根究底还是要依赖于人在实践中的文化主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注重学校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课堂教育和学校生活之中;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我们可以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中悬挂一些宣传标语、开展一些家庭以及社会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风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集社会精神力量,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转化为行为习惯,让人民成为实现文化自信的活力源泉。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尽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优势,兼具了经济、社会效益。首先,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紧密相关,良好的经济基础能够为文化的繁荣奠定良好的基础,文化同样能反过来作用于经济的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向,走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及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去支持这个转变。因而,要妥善做好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既要在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又要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理清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功能,为文化公共服务提供更好保障。其次,文化产业必须要以人民群众为发展方向。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力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符合人民心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文艺作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6(16).
[3]张雷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1).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8年10月8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第52页。
作者简介:廖茂怡(1994-),四川广汉人,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2019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X2019SP167)成果。
论文作者:廖茂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文化论文; 自信论文; 中国论文; 精神论文; 中华民族论文; 优秀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