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合理用药论文_赵雪颖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论文_赵雪颖

成都市青羊区苏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0091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血糖。胰岛素分泌缺陷或是其生物作用遭到损坏,或是两者兼有将会形成高血糖。患糖尿病时高血糖长期存在,危害各类组织,尤其会造成眼、心、肾、神经以及血管的功能障碍以及慢性损伤。糖尿病类型有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发病几率较大,一些老年人可能会患有这一疾病,发病较急、较为严重,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即为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这一情况为绝对缺乏胰岛素,治疗应选用注射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在老年人中发病几率大,发病较为缓慢,具备轻微的三多一少症状,不容易察觉,这一情况为不具备足够的胰岛素,可服用降糖药对血糖加以控制,也可应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遗传因素。1型和2型糖尿病都有遗传异质性存在着。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25%-50%的患者具有糖尿病家族史。在临床中最少有超过60种的遗传综合征伴有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具备很多DNA位点可发病,与HLA抗原基因的DQ位点多态性有密切关系。在2型糖尿病中能够明确的基因突变有多种,例如胰岛素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以及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主要引起2型糖尿病的环境因素有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少造成的肥胖,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遗传个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将出现免疫系统异常,在感染某些病毒后出现免疫反映,例如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腮腺病毒等,胰岛素β细胞被破坏。

患有糖尿病这一疾病后,血糖持续升高与长时间代谢紊乱等将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损害心血管、肾、眼及神经系统,并使其功能出现衰竭和障碍情况,但这一疾病在早期不具备明显的症状。

早期糖尿病,经常是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升高,没有明显的症状,开始出现血糖升高这一症状的指标不明确,不同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

(1)典型症状:即为三多一少症状,指的是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主要是因为血中高血糖增加渗透压,从而口渴饮水出现以上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不典型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不存在典型症状,主要表现是头昏与乏力等,也可能是无症状。糖尿病发病前或是发病早期,在午餐或是晚餐前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主要特征是不具备特征性,通常情况下,患者以其他症状就诊,从而得知血糖异常。

(3)急性并发症:通常是在应激状况下因为血糖集聚增高形成高渗透压,从而将影响不同器官,会有恶心、呕吐、头晕、食欲减退多尿、腹痛、嗜睡、呼吸困难、视物模糊以及昏迷等症状出现。

(4)慢性并发症:通常是患有高血糖时间长的患者才会出现,这将会损伤心、肾、足、脑、眼以及神经等系统,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的原发症状,但是因为并发症来就诊。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性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反复感染以及皮肤瘙痒等较为常见。

因此可以说糖尿病会广泛的损害器官,临床阶段不同将有不同的表现,通常很难只根据症状来发现病症,血糖定期检查是及时诊断糖尿病预防的重要手段。很多患者会比较随意的服用降糖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会认为漏服几次降糖药没什么关系,在一些患者漏服药物后,采用的办法是补服或是加服。现阶段有很多可服用的临床口服降糖药,服药时间、药物漏服后解决措施均不同,在医生拟定治疗方案后,则应长期坚持。

由于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和环节,服用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在经常服用的降糖药中,磺脲类药物需在饭前服用,例如达美康;α-糖苷酶类药物应该和第一口饭共同服用;在进餐时或者是饭后服用双胍类药物,可避免肠胃道反映。不然,降糖不能够达到良好效果,还可能引发低血糖等情况。

除此之外,当药物出现漏服情况时,可对当时实际情况加以考虑,酌情解决,通常可坚持两个原则,分别为服用降糖药的类型和发现漏服的时间。比如,在餐前应该服用磺脲类药物,在吃饭后想起忘记吃药,这时可以补服,也可改服起效速度快的降糖药;若是在快吃下顿饭时才想起来,空着肚子补服或是与下顿饭前应服药物共同服用,将有可能因为强烈的药物作用引起低血糖。在这样的问题下,轻度或者是中度高血糖患者,可改服长效口服降糖药,例如达美康缓释片等。

对于经常忘记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建议使用缓释剂,一天只需服用这一药物一次,操作容易,患者可以长期服用,并且可以较为平稳的降糖,同时防止发生低血糖。以下具体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原则,规范其用药行为。

(1)根据糖尿病类型选用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一生注射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良好的运动、饮食和服用抗糖尿病药物的效果,并出现尿毒症等应激状态、急性合并视网膜病变、大中规模手术的围手术期和围孕产期应该用胰岛素来治疗;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服用抗糖尿病药物。

(2)根据患者体形选用药物。身高(公分)- 105 则为理想体重(公斤),当实际体重大于理想体重的10%时,那么为体形偏胖,药物的最佳选择为糖苷酶抑制剂或是双胍类,这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胃肠道反应以及体重,适合肥胖患者,并且可以化害为利;当实际体重小于理想体重的10%时,那么为体形偏瘦,药物的最佳选择应该是胰岛素促分泌剂,由于这类药物可增加体重,很适合消瘦的患者。

(3)根据高血糖类型选用药物。若是在餐后血糖升高,在空腹或是餐前不会出现这样的症状,那么可选用糖苷酶抑制剂;若是在餐后血糖开始升高,同时餐前血糖轻微升高,那么可选用苯甲酸衍生物;若是空腹血糖或是餐前2小时血糖升高,无论餐后血糖是否升高,都应选用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以及双胍类。

(4)根据有无其他疾病选用药物。患者如果还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可选用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以及噻唑烷二酮类;患者如果胃肠道患有疾病,不应使用双胍类以及糖苷酶抑制剂;患者如果存在肺通气不良疾病,例如慢支、肺气肿等,不建议使用双胍类;患者如果存在肝病,不建议使用噻唑烷二酮类;患者如果心肝肾肺等疾病较为严重,最好的选择为胰岛素。

(5)根据年龄选用药物。老年人耐受低血糖的能力差,不建议选用力度强、长效的降糖药物,可选用降糖效果温和并且方便的降糖药物,例如诺合龙。对于儿童患者,患有1型糖尿病可选用胰岛素来治疗;患有2 型糖尿病可选用儿童用的二甲双胍。

论文作者:赵雪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论文_赵雪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